我的海外留學生活之耶魯校車司機的微笑

人氣 14
標籤:

耶魯大學所在的小城紐黑文,位於美國歷史上最為悠久的新英格蘭地區的康涅狄格州。紐黑文是一座小城,如果不是耶魯,想必永遠也不會有著國際的知名度。耶魯搬來此地已逾二百年,城裏有著濃厚的文化積澱和城市傳統的精神。有各個時期的特色建築,綠地映著各種小樓,清新怡人。這裏有句俗語形容城市一景:“教堂比教室多,松鼠比人多。”當然,除了優美的環境,在耶魯作研究員的一年時間裏,小城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地方還有許多。

一是耶魯大學聘用的校車司機。因為我們住的地方在學校最北頭的小山坡上,幾乎每天都要乘校車來回。耶魯占地不大,但學校一天24小時有免費校車穿梭,來往於住處與校區或火車站之間,成了真正的穿梭巴士(當然深夜到早晨7時是電話叫車,隨叫隨到)。司機是學校從當地聘用的職員,他們開車倒沒什麼特別的,難得的是,每上來一位,只要你願意看著他,他也會同樣友好地注視著你,或點頭,或問候,然後在本子上認真地記下你要到達的地點。下車時也都會說一聲晚安或Have a nice day 之類的告別語。一天要見多少學生,要點頭、微笑、問候多少次,而歷年累月下來又重複多少次,已無法計數。那種善意的微笑和問候,帶來的耶魯大家庭中融洽的氣氛,讓人感到溫馨、適意。筆者以為,從他們的熱情與友善的態度中,透露出來的,不只是一般的職業規範,因為,他們無需問好,照樣能每小時獲得20 美元。他們是出自內心的對職業和服務的熱愛,是對天職的敬重,是對人的尊重。

同時在耶魯的復旦同仁張勇夫婦則遇到了另一件事。我們的研究專案結束,朋友們要歡送我們回國。聚會地點在我住的公寓,但買酒的任務由張勇承擔。那天是個星期天。那時他才知道當地規定周日不准賣酒。雖然一直是相熟的老主顧,可老闆嚴格守規,說什麼也不賣。這下我們小張可急壞了———那邊有十幾位朋友要等著用呢。無奈,聰明的張夫人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向這位老闆“借”了一箱啤酒。第二天再去店里拉卡結算,總算解了燃眉之急。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店老闆,寧可失去一筆買賣,也不願違規交易。骨子裏浸透的,仍然是對職業操守的敬畏。我們的研究專案中有一位專案協調人,幫助我們在學術研究、活動考察和生活上提供方便。2001年11月,我和另一位同事要去丹佛市開會,訂的航班一個是到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去乘,另一位則要到紐約去乘。這位協調人要送我們,一個是晚上8點送到哈市,另一個是淩晨3點鐘送到紐黑文市的高級轎車車站,再前往紐約。在商定這一行程時,我主張淩晨三點出發的同事定計程車,不要麻煩協調人。我的理由是,這位協調人已經75歲了。但當我一再堅持,無意中說出:你年齡這麼大,我們不能這樣打擾你時,他非常不高興。後來一再對我的同事說,我不能這樣說他,他精力充沛,他願意為我們做這些份內的事情,這是他作為協調人的職責。他收入不高,但認養了一個“國際女兒”,即通過一個慈善組織每月給這個學生郵寄生活費。他的精神狀態,他的樂意助人,確是令人感慨。

“敬畏生命!” 人道主義者施韋澤這樣地宣告,並且以他自己的躬身親行,為這句名言做了最好的詮釋。正因為懷著對人和生命的尊重才會有耶魯校園裏每個人在進出門時用手扶一下以免碰到後面的人這一習慣行為;才會有耶魯那永不厭倦的微笑;才會有視職業為天職的敬業精神。上海兩會有代表提出“為什麼到了國內機場遇到的都是沒有了微笑的臉龐”這樣的感慨,也才有了虹橋機場開展的微笑服務大討論。讓“心靈進入工作!”這是多少投身職業的人士的真心呐喊。這種討論,正是塑造上海城市精神的絕好抓手。哈佛大學哲學系所在的愛默生樓上,刻著“什麼樣的人讓你難忘?”哈佛校長魯登斯坦給出的答復是:“理解人、同情人、尊重人的人”。微笑待人,尊重他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這樣的尊重才會產生更多的人間溫情,也才會有更美好舒心的生活質量。有了這樣的尊重與微笑,城市精神的塑造就會走向深入,而人們也就會切身感受到這種精神的打造為自己帶來的愉悅與方便,從而會更加自覺地呵護與持存美好的城市精神。

其實,人們也會體味到,城市精神的靈魂,就是尊重人、熱愛生活。作為城市整體精神風貌的綜合體現,城市精神雖有著諸多層面的內涵,但在這些方方面面表現的深處,則是心底裏湧發出來的對人的尊重、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愛。有了這種靈魂,就會在任何方面、任何時候,做其“應當”。就如當代德性倫理學所說的,不是如何做具體的事,而是從根本上如何做人,它強調自己關注的問題是一個人應當如何生存的大問題,是“我應該成為什麼類型的人( What sort of person should Ibe )?”而不是“我應該做什麼類型的行為( What sort of action should I do)?”它的種種探索證明出,道德的根基就是人本身,堅執道德,只是因為我們是“人”,並非為了“規則”、“原則”而存在。要成為道德的,不是其他外在的原因,只是出於我們自己的人性———成為全面發展著的人。在德性倫理學看來,“說謊是錯的”,並不是從“權利”、“正義”的角度來評價的。說謊之所以是錯的,不是因為它侵犯了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違反了“別人要受到尊敬地對待”的規則,而是因為,“說謊是不誠實的”,而“不誠實”本身是“惡”,是一種壞品質,此外無它。由此出發,就可以如孔子所言,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自覺狀態。說白了,就是擁有一顆熱愛人生、尊重他人的真心,自然會真誠待人,於家庭生活則承擔責任,于職業行為則恭心敬業,於公共生活則彬彬有禮,整個城市充滿人間真情。文章來源:讀者推薦

相關新聞
呂克.貝松北大答疑解惑 我和好萊塢就沒啥關係
Jolin抄燕姿 百人蹦蹦跳
妻癱瘓14年 夫不離不棄
【人物】玉蘭,芬芳在紐約的新娘世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