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壽:在愛台灣與不愛台灣之間

楊仁壽

標籤: ,

【大紀元12月28日訊】12月18日,中時電子報載:「愛台灣,代價高!今年起風光推出的『愛台灣基金』,幾乎全部虧損,其中有六檔跌幅在一成以上,只有一檔績效為正;虧損嚴重者甚至接近二成。」。我們不禁要問:愛台灣和投資理財一定要扯上關係嗎?

另外,11月17日《中國時報》載:「2003年以來,由於投資中國比重超限,已有二十檔海外基金下架。」這些不愛台灣的基金與近一年績效,例如:富達-新興市場(40.77%)、東南亞(51.55%)、霸菱-香港中國(79.76%)、亞洲增長(45.23%)、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 (58.34%)、開發中國家(8.88%)。看來投資報酬率都比愛台灣基金好很多。如果台灣的民眾能投資這些基金,那麼財富的累積便能增加。如果真的要對抗中國的威脅,我們不是應該要建設民富而才能國強的國家?為什麼反而是限制人民投資理財的彈性?

政府針對海外基金投資中國設限,根據報載有兩個理由,第一是要防止中國企業透過基金來台募資,第二是証期會研擬出的全球布局比重,將境外基金對中國的投資風險降低。實質上,擔心中國對台灣影響力的增強,應該是政府真正關心的。

從資源依賴觀點,國家的經濟不可過度依賴單一經濟體,以免失去自主性。因此政府鼓勵企業做全球佈局,而非侷限中國是對的。但是當中國具有台灣企業所需的重要供應與市場資源時,資源依賴觀點的建議是「管理資源依賴關係」。所謂管理,例如是增加自己的重要性,讓對方對自己有相對更多的依賴。例如過去台灣對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的確某種程度扮演具影響力的角色,但是現在情況已改變。

資金必定要流向投資報酬率高或者低風險的地方,基金經理人比政府機構能從事更佳的專業判斷與更靈活的投資佈局。在金融市場全球化與自由化的環境裡,要防止中國企業募集台灣資金恐怕不容易,但代價卻是立見的,就是愛台灣的基金讓人民虧損,也錯失買不愛台灣基金的獲利。

我們必須學會愛台灣的智慧,民富則國強,國強則不需畏強權;對立不會化解威脅,互動才能促進理解與共榮。(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徐明義畫集(五)—春郊(流沙畫)
世界之船抵高港  跨年晚會掀高潮
大陸沙塵來襲 明空氣品質不良
中研院調查:46%民眾認為經濟先惡化後改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