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冠軍茶 拚實力?有暗盤?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冠軍茶身價動輒上百萬,利之所趨,茶農陳炸煙利用目前茶葉比賽評審素質不齊、遊戲規則不一的漏洞,涉嫌勾結承辦人員把特等獎得主竄改為自己的兒子,結果被抓包起訴,讓人警覺到茶賽爭王背後可能存在的黑幕。

農糧署估計,目前全台茶葉種植面積約一萬七千多公頃,年產值約四十三億元,若連茶飲料等附加價值一併計算,至少逾百億。市場及利潤令各方搶食,參加茶賽不但是「攻城掠地」的手段,也是捷徑,一旦獲得冠軍茶或特等獎頭銜,名利雙收,使得單純的茶賽變調。

竄改得獎名字 吃上官司

遭南投地檢署調查並提起公訴的南投縣竹山鎮茶葉生產合作社便是例證。檢方在起訴書中指出,陳炸煙在九十五年春茶賽,涉嫌與負責填寫評審人員所評定成績的茶葉合作社承辦員吳孟臻勾結,利用修正液將特等獎得主竄改為陳炸煙之子。檢方訊後,依偽造文書罪嫌將兩人提起公訴,全案還在審理中。

了解茶賽內幕者表示,各地春茶或冬茶賽因承辦單位不同,遊戲規則不同。有的採會員制並限定會員證不得借用,有的則可借用,即「認證不認人」,也有的採「不限人,限制區域」,不論是會員或非會員均可參賽,但規定茶樣必須來自特定區域;有的條件更寬鬆,「人及區域均不限制」,只要有意願便可參加。莫衷一是的遊戲規則,「走後門、攀關係、套交情」等伎倆不時耳聞,承辦單位愈沒有名氣、品牌,愈容易發生。

時傳檯面下運作

據了解,早期中部有個茶葉團體的比賽規則即採「人及區域均不限制」,原定報名費為一千元,但有人卻繳了數千元甚至數萬元,原來檯面上的比賽只是做個樣子,得主完全依檯面下的競價結果。

茶賽時間集中 評審分身乏術

遊戲規則混亂外,評審素質不齊也是原因。現有評審不論是各鄉鎮市公所、縣市政府、農糧署、農會或產銷班等民間團體,茶賽評審均屬於臨時性編組;茶改場人員被視為是最具公信力的單位,但因茶賽時間集中,如冬茶集中在12月,春茶在5月,令茶改場人員分身乏術,部分單位找上具有多年種茶或賣茶經驗的茶農或茶商上陣擔任評審,以致同批茶樣、同批人負責烘焙,卻因評審素質不一,出現不同結果。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