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命力 】榫卯之美 家博館提升台灣家具文化

40多年來,台灣家具業界耆老葉泰欽始終堅持以榫卯自然技法創造藝術品,作品細膩存韻味、剛硬中存柔美,呈現東方美感品味的台灣家具文化。在家具產業外移後,將長達半世紀的家具工廠轉型為台南家具產業生態博物館,提升台灣家具文化。
圖、文/賴友容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家具能代表一個人的身分,其教育、文化及生活品味也在其中透漏一二。台灣家具業界耆老葉泰欽認為每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台灣人要用符合台灣人生活習慣的台灣家具,以家具的角度也可觀查出文化對人的價值,比如移民海外的台灣人使用台灣家具,一看家具就知道從台灣來的。

公寓取代瓦厝改變對家具的需求,無法隨潮流改革的漢式家具逐漸式微。葉泰欽常思考現代台灣人如何讓百年後的子孫了解祖先的生活,如何讓選用可當骨董的家具成為智慧、文化的表徵。

最近葉泰欽受託修理德記洋行已140年、以夾板為材質的骨董櫃,這個櫃子證明德國當時夾板工業已發達、德國和台灣在140年前即有商業往來與交流。

見證台灣家具產業發展興落

台南家具產業生態博物館長葉泰欽,小學「出業」就開始學做木工門窗,直到20歲才學做家具,同時開始做家庭式加工外銷。當時協防的美軍第七艦隊駐地在台南,透過替美軍裝潢工程奠定了他家具的產業。

台灣家具早期僅存於嫁娶及入厝的買賣行為,不具產業文化。美式家具的流行是台灣家具產業第一個轉機,為當時最時髦、供有錢人使用的家具。早期民間使用實木材質家具,美軍來了才開始使用夾板家具,它貼皮漂亮、好施工、不易失敗,比實木還貴,1970年代台灣家具產業蓬勃發展,台灣有木料、勤做的熟工、負責任不偷工減料,造就台灣家具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委託加工)大量外銷,逐步邁向家具王國。


美軍駐防台灣前,台灣民間使用的傳統「廳椅」。

家具產業起飛後,流行風潮也把鋼鐵、塑膠等素材融入家具中,家具演變為綜合材料,家具概念分散趨多元化。後來台灣家具產業受原料、人工成本等不斷飛漲過程,逐漸外移於1999年達高峰,留下的業者無法生存也大量縮編,台灣卻變成進口家具的天下。

成立家博館

為了保留台灣木工家具的變遷史,在產業外移的大環境之下,葉泰欽將留下的家具廠房規劃改造為家具博物館。投身文化這個百年事業,籌備博物館的過程倍嚐艱辛,2005年成立以來,博物館不遺餘力宣揚推廣家具文化,終於受到文建會等的肯定,不僅提升了家具產業形象,也重塑傳統木工的專業地位。

此外,葉泰欽隨即成立了台灣家具產業協會,招攬軟體設計人材,為台灣家具注入研發設計,要把古代榫卯美學融入家具的功能性、舒適性的台灣家具文化特點表現出來,區隔出與明清、北歐等世界級家具文化的差異性,不只看設計文化,還需製作出師傅級風範的手工家具。


以唐衫做椅背、古女子裹足為椅腳,以歷史文化為內涵的現代傳統家具。

不信地理風水的葉泰欽,只信努力與打拚。他的博物館要為台灣家具產業文化寫記錄,規劃兼具典藏、生態、教育及研究四大功能的家具生態產業博物館。歡迎大眾來參觀、葉泰欽也在聽人講,兩邊學習,活到老學到老,藉由博物館廣結善緣,進入文化、教育領域,不管能做多少,他要用個人誠意努力做好。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一棵樹苗長到成材所需的時間,通常是一個人一生見證不到的。樹木的生長過程受海拔、氣候、土壤及水份的影響,低海拔樹木長得快,高海拔多風霜,如花梨木、酸枝長在3千公尺以上,材質硬而耐用;土硬長出的材質就硬,而土鬆材軟。為了教育人不要浪費資源,家博館有一特殊的生態區,種植著家具木材的樹木。愛習樹木,教育從小做起。

家具製作與欣賞

葉泰欽把一件家具的製程,視為對生活態度的堅持。做家具的功夫有「型榫雕磨」,他認為家具美學首重「型」,因此從1995年開始重視研發設計後,每年均獲得國內的工藝獎。現在他帶領台灣家具產業協會,做好家具的設計研發。

台灣家具「榫」深而複雜,純手工榫卯外露,明清家具則簡單,都是由魯班榫演變而來,但二者的型與做榫大不同,葉泰欽強調台灣家具不能中國化、歐化,只能走出自己的特色,這是他推動台灣家具文化的首要目標。


從玩木頭榫接積木,體會榫卯工藝的智慧。


利用木材富彈性的特點,榫接是木頭與木頭間最完美的結合。


堆堆完成的榫頭,等待組裝。

「雕」不是雕刻,是指木工精神,有「工匠師」級之分。而 「磨」指家具不是靠上漆呈現,而是用砂紙將家具磨到極細緻,將木紋砂磨到極細膩,體現摸的觸感,品賞家具靠手摸和感覺。


砂「磨」功夫。


以機器處理家具的加工。


上「生漆」塗裝作業。

家具中看文化,是台灣家具特色,看的是家具「氣韻生動」的體現,台灣家具有氣勢、韻涵學問、讓坐者的感動油然而生、融入人體功學和功能,符合現代化潮流的家具。台灣家具設計上考慮現代人的教育、環境、生活、文化和氣候,每把椅子各有台灣文化相關連的故事。


融和廟宇樑脊美學,氣韻生動的現代傳統家具。


坐起來舒服、符合台灣氣候的現代東方家具。


簡單、大方、典雅又符合臀部功學的泡茶椅。


符合人體功學的現代東方家具。

好家具的條件是直的要直、平的要平、彎的要順。葉泰欽認為台灣家具是全世界最好的,使命感驅使他強力推展台灣家具之美,台灣家具體現的現代自然風格,由師級功夫完成有品味、功能的家具,值得做未來的新骨董,而雕刻品太匠氣,他強調要跟生活有關的創意而不是仿古,模仿歐美家具做的再好也是模仿品。


利用木材廢料透過巧思的創意美學。


善用木材廢料的創意飾品。

*****

物情物語:好家具讓人心平氣和

「買過家具的客戶大多成為好朋友」,葉泰欽賣家具像嫁女兒一樣,希望買主能疼惜家具。他建議買前先打算好家具用多久時間,家具越久越好越貴但愈能保值而增值,買家具來使用不是當骨董的,能夠在生活中方便使用。葉泰欽認為,台灣氣候高溫,易使人暴躁發脾氣,久坐會發熱,需要堅固耐用及符合生活起居特性的家具。

家具經常擦拭、使用家具臘保養,久雨開窗或除濕,乾燥時室內擺杯水,以調適木材乾溼,太乾燥使木材裂開,避免浸泡水,太冰熱的東西勿直接接觸桌面。讓冬暖夏涼的家具,維持毛細孔呼吸,自由溢出芬多精,而貼皮或塑膠家具含化學品,擺設家中不利健康。

一件好家具的價值感是無限的,而價格感只產生於買賣時。家具歷經選購過程、使用時人的氣息不斷融入木材毛孔中、人與物日久萌生的情愫,好家具讓小孩坐得久把書讀得好,還有代代留傳的增值,形成家具無限的價值感,從屋內供家人使用的好家具可看出對家庭的愛心、照顧家人的展現。


櫥匱之美。


呈現匠師級功夫、有品味,可做未來新古董家具。

*****

歷史視窗:台灣家具文化起源台南

寫台灣家具的文化須從台南談起,台南是台灣文化的發源地,經受歐洲人入侵帶來歐式家具,成為鄭成功反清復明碁地、蓋廟及懇地促進了台灣家具發展,日本的明治維新就從台南啟動,接著協防台灣的美軍駐在台南、美式家具文化遂顛覆了台灣傳統家具的枷鎖,從此蛻變台灣成為家具王國。

台灣家具文化在不斷地融合多種家具文化中發展著,台南有其文化歷史的優勢。葉泰欽認為歷史僅是借鏡,不能只照著過去傳統地做,能結合台灣特殊生活環境,融入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發,不斷提升品質,創新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家具後,台南地區才真正發展出具有古文化內涵的台灣家具文化。@*(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