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武戲院 台東最早未播國歌戲院

人氣: 10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十八日電)台東第一家停播國歌、曾經風光一時的台東「大武戲院」,隨著大武鄉的沒落和經濟轉型,也早已跟著落幕。這間台東地區最後走入歷史的鄉鎮戲院,還保留了廳院,為過去大武鄉海邊燈火通明捕魚苗、山上伐木人來人往的活絡經濟留下見證。

大武戲院的招牌已經卸下,裡面的椅子被老闆當成廢鐵賣了;不過,上百坪的戲院大廳還留著,斑駁的牆壁貼著昔日電影海報,高掛的電風扇微微轉動,訴說著過去風光的一頁。

老闆蕭國書說,1969年他蓋了「大武戲院」,可容納一千二百人,開幕時由「文夏四姐妹」隨片登台,是台東地區開幕最風光的戲院,也成了大武一帶人口匯集之處。

當時大武沿海是台灣捕抓虱目魚苗和鰻苗的主要地區,駐進了上千位捕魚苗的漁民,尤其是三月間,大武海邊幾乎是燈火通明,就像夜市般熱鬧;另外,大武也是瓊麻的產地,將近有五六百位麻繩工人。因此大武地區,不管是白天或是晚上、海邊或是山上,都相當熱鬧。

最後一批來的工人則是伐木工人,當時林務局所屬的第四十一、四十二林班地伐木,樹木從台東砍到屏東,只要是有價值的樹木就砍,數百人穿梭在大武山區。

捕魚苗的漁民、採瓊麻的農民、或是伐木工人,最主要的休閒就是看電影,因此「大武戲院」場場爆滿,讓人感覺到旺盛的經濟活力。

蕭國書得意的說,當時台東電影不是二輪片就是三輪片,台北上映一兩年後,才會到台東,有一次他透過關係拿到「風速四十米」的首輪,讓台東其他三十五家戲院對他刮目相看。

雖然風光但也因此險些入獄,蕭國書說,當時韓國片「淚的小花」造成轟動,片商推出續集「父之罪」,他趕印海報,因一時疏忽,海報上「韓國」橫寫,「父之罪」放在下方直寫,結果乍看之下成為「國父之罪」,於是遭到警總約談,幸好在警總服務的侄子救了他,獲釋後,他趕緊回收海報,重新印刷。

不過事件未因此落幕,他又因國歌歌詞不清楚且夾帶雜音,被警總人員帶回偵訊,罪名是「對國歌不敬」。他解釋帶子老舊,警總人員則要他買片新的帶子,但是一片國歌影帶要三萬元,他不願花這筆錢,又不想被警總羅織入罪,乾脆不放國歌,從1977年開始他的戲院停放國歌,成為台東第一家未放國歌的戲院。

走過風光歲月,隨著大武鄉捕魚苗、伐木和瓊麻產業的沒落,大武戲院虧損兩年後,終於關門,成為最後走入歷史的台東地方戲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