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中國相聲史《歌頌型相聲的崛起》

1949年~1956年

*新型態的歌頌相聲︰

進入共黨執政的時代,適應客觀條件和藝術發展的需要,以歌頌為主的相聲不斷湧現,到五十年代末期,掀起了第一個高潮。

在1958年8月,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制定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於是各地相聲演員紛紛上山、下鄉、下廠,編演了一批以歌頌為主的相聲。當年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曲藝會演」,集中展示了這方面的成就。

例如小立本的《社會主義好》,老舍《試驗田》,海政文工團編導室《水兵破迷信》,中國廣播說唱團集體創作,劉寶瑞、郭全寶執筆的《活動之家》,以及李維信、於世德、趙春田《天上與人間》,都屬於這一批新型態的歌頌相聲。

尤其在小立本、楊海荃在中南海表演《社會主義好》之後,受到當時的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使得歌頌型相聲確立了與諷刺型、娛樂型相聲並列的地位。「歌頌」竟然成為相聲的三大功能之一,開始正式、全面的為政治服務。

*歌頌相聲作家︰

在編演歌頌型相聲方面,論貢獻和影響之大的作家,首推馬季和夏雨田。馬季可以說為建立歌頌型相聲「嘔心瀝血」、「成就卓著」,既有豐沛的創作成果也有理論建樹。例如以歌頌著名勞動模範張富貴的相聲《畫像》,還有眾多作品概分如下︰

1. 敘述類︰以第三人稱述敘的《老站長》、《游擊小英雄》、《英雄小八路》等。

2. 參與類︰說相聲的也參與劇情,如《登山英雄讚》、《友誼頌》、《海燕》等。

3. 人物類︰直接摹擬主角人物,如《新桃花源記》、《營業員之歌》等。

4. 批講類︰如《詩情畫意》中的「我」,就以評論人的面目出現。

夏雨田則是位相聲界不多見的具有大學學歷的藝術家,長期堅持歌頌型相聲的創作。他曾深刻的概括「笑與人生」的關係,他說︰「願人生有更美的笑,願笑中有更美的人生。」,「我愛相聲,相聲通往笑聲;我愛笑聲,笑聲連接大家的心聲!笑幫您宣洩喜怒哀樂的情懷,笑伴您應對酸甜苦辣的人生!順利時會笑,困難時能笑,失敗時敢笑,我們笑著同昨天告別又笑著迎接新的黎明!」

*歌頌相聲例舉︰

夏雨田的歌頌型相聲具有新的審美意蘊,富有浪漫氣息,他曾經說︰「我試著把曲藝當詩寫」。如相聲《災而不難》的「底」﹙結尾﹚,就有著生動的體現,收錄片段如下︰

「甲︰…我說︰『奶奶,您歇會兒,我幫您唱!』﹙唱︰﹚『天上有個太陽,身邊有共產黨。』

乙︰咱有黨。

甲︰﹙唱︰﹚『我全知道、全知道、全知道…』

乙︰知道什麼?

甲︰﹙唱︰﹚『黨的恩情,多深多長,哎嗨哎嗨喲。』

乙︰黨的恩情比海深哪!

甲︰﹙唱︰﹚『下雨了,漲水了,抗洪大軍來到了。水淹了,遭災了,解放軍親人來到了。』

乙︰親人來了。

甲︰﹙唱︰﹚﹙重複前調﹚『縣長市長來到了。』

乙︰縣長市長來到了。

甲︰﹙唱︰﹚『省長書記來到了。』

乙︰書記來到了。

甲︰﹙唱︰﹚『中央總理來到了。』

乙︰中央領導來了。

甲︰﹙唱︰﹚『領導幹部來到了,共產黨員來到了,共青團員來到了,武警官兵來到了,民兵戰士來到了,醫生護士來到了,文藝大軍來到了,新聞記者來到了,四方捐款~』

乙︰來到了。

甲︰救災物資~

乙︰來到了。

甲︰柴米油鹽~

乙︰來到了。

甲︰建築材料~

乙︰來到了。

甲︰土豆青菜~

乙︰來到了。

甲︰蕃茄辣椒~

乙︰來到了。

甲︰來到了。

乙︰來到了。

甲︰來到了。

乙︰來到了。

合︰﹙唱︰﹚『親人來了。』…」

從夏雨田所歌頌的「生活理想」中可以看見,只是描述一個水患,所有的官僚卻積極「為人民服務」,連「中央總理」都來到了。作品中提及的「美好」事項,包括在救災之際,社會有充分的分工、人民絕對的團結、到處有充沛的物資,甚至把解放軍當親人看,說這是︰「親人來了」。……但,歷經半世紀,較諸中共內部多次的實際救災情形,人民心中或許各有體會吧。簡言之,以上的作品風格即為經典的「歌頌型相聲」。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