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得好樂活:認識門窗和建材

文/佐光紀子 譯/張秋明

想要更加了解自己的家,最好有比較的對象,會方便些。這個意思是說,利用參觀建築專家的住屋、經常參觀樣品屋等方式,了解舒適住家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值得參考的作法。

「你們家住宅機能真的是很糟呀!」隆冬之際前來我們家檢測的諮商顧問,開口便如此評論。

「冷熱同時並存。」諮商顧問說。

也就是說,在同一個房間裡,暖氣吹得到的地方很溫暖,死角暗處卻是從腳底直接冷上來。

「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住家機能不好。機能好的房子室內溫度平均,根本就不需要穿上厚襪子、拖鞋什麼的。」

聽了對方的說明,我大吃一驚。原來在一個房間裡冷熱溫差過大,是因為房子的氣密性太低的緣故。

氣密性不高,可說是日本住家的特徵。因為日本住家考量的重點,一向是如何排除夏天的熱氣和梅雨季節的濕氣,所以基本上到處都是縫隙。不管是區隔房間的門、還是門和地板之間,都有縫隙。雖然近年來不潮濕、夏天可以過得乾爽涼快,同時氣密性又高的房子增多了,但一般建商蓋的「物美價廉」公寓還是「空穴來風」的居多!

氣密性低的房子,不管如何保暖,熱空氣還是會從縫隙散失。

「只要作好隔熱、增加氣密性,所有的房間就能維持同樣的溫度,這樣住家就能變成舒適的空間了。」

「像我們這種到處都是縫隙、冷的要命的房子,真的可以作好隔熱、增加氣密性嗎?」

我們那時是第一次聽說有所謂的「隔熱翻修」。在住家外牆、屋頂、地板下加入隔熱材料,就能阻絕來自外面的冷熱。冬天可保持住室內的溫度不逸失,夏天可以不讓外來的熱氣進屋裡。

「只要作好隔熱,住家就會變成像熱水瓶一樣的狀態」諮商顧問說。一聽到完美無缺的翻修工程,少說也得要花一千萬日圓,沒錢的我們只好死了這條心;但諮商顧問聽完我們的心聲、了解我們家的狀況後,還是指引了一條往後該如何翻修的明確方向。

這時候所面臨的問題就是第二項的「材料」。建材、門窗究竟用的是什麼材料?改用高性能的材料後,生活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我們根本毫無概念。

比方說,如果家裡的牆壁裡,只有最低限度的廉價玻璃棉(glass wool),改為苯乙烯(Styrene)等材料,效能會大幅提升,不僅能夠防止結露,也能抑制壁癌的發生。

其他還有:「有哪些地板材料具蓄熱性?」、「導熱與否的門板差別何在?」、「還有哪些隔熱材料?」、「日本傳統的門窗為什麼感覺比較涼爽?」我們調查的這些資訊,一點一滴地構成了翻修的雛型。

雖然這些資料絕大多數是建材、零件的功能與價格,但只要肯耐心去找,也能發現其他有用的資訊。尤其是可以DIY的材料,不但價格低廉且容易處理,又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像是百元商店就能買到的竹簾,只要掛上去就能發揮帶來涼爽的功能。@

摘自 《住得好樂活》 積木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住得好樂活:檢查「光和風」
西葫蘆:夏季餐桌上的清新之選
容易沉浸在活動中? 專家:你的心比較健康
「你怎麼了?」用同理心聆聽孩子的情緒(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