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人生:人有善願,天必佑之

作者: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1575
【字號】    
   標籤: tags:

道教始祖老子的《道德經》第79章中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其實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教、佛教和儒教雖然起源不同,但是卻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勸善」。在個人的修行上,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在;與人交往時,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在待人處事方面,強調心存善意、善待他人。心懷善念,不僅是一種善良,也是一種智慧,任何時候與人為善的選擇都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人有善願,天必佑之」,人有惡念,則惡報必至。

「人有善願,天必佑之」一語出自於《增廣賢文》。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時時刻刻心懷善念,就必然能得到上天的護佑。隨著人類道德水準的普遍下滑,現實社會中有許多人已經無法理解這句話的涵義,他們有時甚至認為善良的人很傻、很笨。其實善良是人性中最崇高的美德,與人為善才能廣集眾德,大德之士命系於天,在危難之際總是有神靈護佑,一絲善念就能使人因禍得福,遇難呈祥。古今中外都有許多這樣得例子,冥冥之中,自有神靈掌管著人世間的禍福,天懲邪惡之徒,天佑善良之人。

中國的古書中有許多善有善報的例子。現實社會中則有許多人把人世間的禍福看作是偶然發生的,其實世間的萬事萬物都不可能逃脫因果報應的天理。

在近代的法國就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某一天,歐洲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在法國的某地乘車返回總部,準備去參加緊急軍事會議。

那一天大雪紛飛,天氣寒冷,他的汽車也開得很快。忽然他看到路邊坐著一對法國老夫婦,在那裏凍得發抖。他立即停車,並命令身旁的翻譯官下車去詢問詳情。

一位參謀急忙提醒他說:「我們必須按時趕到總部開會,沒有時間處理這種事情,還是交給當地的警方處理吧。」

可是艾森豪卻堅持說:「如果等到警方趕來,這對老夫婦可能早就凍死了!」

經過詢問,他們才知道這對老夫婦是去巴黎投奔兒子,但是汽車卻在中途拋錨了。這裏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因此他們不知如何是好。

艾森豪聽後立即請他們上車,並且特地把老夫婦送到巴黎。然後才趕回總部開會。

艾森豪根本沒有想過他的善行會得好報,然而他的善良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報。

原來,那天德國納粹的狙擊兵早已預先埋伏在他們的必經之路上,只等他的車一到就會立刻實施暗殺行動。如果不是為幫助那對老夫婦而改變了行車路線,他恐怕無法躲過這場劫難。假如艾森豪遭到伏擊而身亡,那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很可能因此而改寫了。

真誠善良的心,猶如真金一樣閃光,又像甘露一樣純潔、晶瑩。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寬宏的,能包容宇宙萬物,造福於人類蒼生。行善而不求回報的人經常能夠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饋,這是因果迴圈的自然規律,也是天佑善良人的必然結果。在神的眼目中,善良的人才是最高尚的人、最值得珍惜的人。善良的人有時會被惡人所欺,但天理必佑之。一心向善,則神靈必定相助,善願定能如願。@*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是一句經久廣泛流傳於世間、警世喻人的格言。在孔子門人所撰的《孔子家語‧六本》中也有記載,孔聖人也曾說過「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 最近偶然翻閱了一本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書,書名是《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這本書以韻文的形式排列,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記誦。書中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立志勤學等許多方面。書中有一些精闢的格言名句,是古代中國人處世經驗、智慧和原則的總結,其中許多格言名句至今仍廣為流傳。在歷經了人生的滄桑之後,讓我感慨無量的名句就是其中的一句「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 自從十六歲一別故鄉,我已經有近三十年沒有回去過。在異國他鄉謀生,歷經重重磨難,每當凝神靜思之時,腦中時常閃現出故鄉的山河。然而,最讓我懷念的景物卻不是青山綠水,而是故鄉冬天的雪。風雪嚴寒的北國景象對一些懼冷的人來講,或許是一種折磨,但是對一些性格樂觀的人來說,相反卻能帶來莫大的樂趣。
  • 對於有信仰的人來講,神靈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俗語說「三尺頭上有神靈」,所以他們會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自覺的約束自己的言行,不做損人利己之事。無神論者則無法感受到神靈的存在,因此即使作出了傷天害理的醜事也無所顧忌,只要沒被人發現,他就難有悔過之心。由此可見,沒有信仰自由的國家是非常可怕的,那樣的國家絕不會有真正的和睦。
  • 唐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一座燦爛奪目的藝術寶庫。尤其是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大氣磅礴,韻調優美。不僅格調豪壯,而且朗朗上口,廣為傳頌。
  • 自2002年6月在中國貴州省的平塘縣掌布鄉發現了刻於二億七千萬年前的“藏字石”以來,時光已經過去6年多了,公開聲明中共邪黨及其附屬組織的中國人也已經超過了4800萬人。人們爭相傳說,在崩裂的巨石斷面內出現了“中國共產黨 亡” 6個大字,連中國的官方媒體都報導了這一新聞,只是故意隱去 了“亡”字。在中國歷史上,蒼天刻文於石向世人昭告天意的事實,屢見不鮮。遠在古代秦朝時期,就有“亡秦者胡”的石碑出現,當時秦始皇以為“胡”就是指匈奴,所以築萬里長城保衛秦朝國土,也曾派大將蒙恬北伐。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後秦帝國還是亡於秦二世“胡”亥之手。
  • 如果一個人的心靈與思想不複雜,那麼他就可以輕易簡單的獲得幸福。例如在口渴的時候找到了一潭清澈的泉水,在寒冷的嚴冬得到了一縷溫暖的陽光等都能給許多人帶來真正的幸福與喜悅。或許一些欲望很高的人會把這樣的事情看成天經地義的,把上天的恩賜與人生中的幸運視為理所當然,只有把自己執著追求的事物追到手時才有一絲快感,這樣的思維方式顯然距離幸福非常遙遠。

  • 在我走上修煉的道路之前,最難理解的一句古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這是老子《道德經》中開篇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涵義非常深奧,因此在學術界也有好幾種解釋。我也曾經頗有興趣的對各種解釋做過一番考證,我自己當時比較認同的一種解釋是:“道”(道就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內在的根本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以感悟的,但並不是像一般常人所認識的那樣。
  • 從小時候學寫日記開始,我就一直很喜歡收集關於水的人生格言。記得最先讀到的是儒教始祖孔聖人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第六》),當時的理解是聰明人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 性情好動就像水一樣不停地流動;仁厚的人則安於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衝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巍然不動。 後來我又讀到了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水生萬物,萬物復歸於水”,據說泰勒斯曾向埃及人學習觀察洪水,很有心得。他仔細閱讀了尼羅河每年漲退的記錄,還親自查看水退後的現象。他發現每次洪水退後,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還在淤泥裏留下無數微小的胚芽和幼蟲。他把這一現象與埃及人原有的關於神造宇宙的神話結合起來,就得出了萬物由水生成的結論,他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水。古希臘七賢每人都有一句特別有名的格言,而泰勒斯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 這個結論與中國道教始祖老子的“上善若水”有異曲同工之妙。
  • 中國古代的聖賢和忠臣義士們通過修身養性,其人品都達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他們為後人留下了許多閃爍著真理之光的名言名句,至今仍是激勵人心的寶貴精神遺產。道家始祖老子說過“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儒教始祖孔子則在《論語》中留下了“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名句;宋朝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他在《滿江紅》一詞中吟出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那樣氣壯山河的瑰偉妙詩;同為宋朝忠臣的文天祥則在《過零丁洋》一詩中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樣氣吞山河的千古絕句;明朝的大忠臣于謙則在《石灰吟》中寫出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那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不朽名吟。與此相比,宋朝名臣范仲淹雖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宏偉壯舉,然而他在《岳陽樓記》中寫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樣也是一句傳頌千古、膾灸人口的名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