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意外 台學者:證明BOT非萬靈丹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曾鴻儒/台北報導〕高鐵董事長殷琪去職幾成定局,學者均直言「不意外」,因為這是現階段高鐵、政府、全民「共同停損點」,但學者對高鐵未來也不敢樂觀,有人認為需靠大環境運輸結構改善,也有人呼籲針對BOT修法。

*高鐵、政府、全民 共同停損點*

「不意外」是學界對殷琪即將去職的第一個反應,台大教授張學孔表示,大環境不好,注定高鐵營運很難成功,他直言,西部走廊目前仍有七成八的運輸是靠小汽車,高鐵如何有競爭力?政府高層所謂的「節能減碳」豈不是空談?

張學孔希望政府深思,為什麼花了十幾年、投入四千八百億的高鐵,一通車就打趴所有大眾運輸,但自己也跟著倒下?政府必須打破「錢砸下去、路做好就是建設」的迷思,只要有能力從七成八的小汽車旅客移轉二成八出來,不僅高鐵能活下來,也能讓所有大眾運輸恢復元氣。

淡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敦基則認為,此事證明「BOT不是萬靈丹」。投資金額這麼龐大的建設,風險也不是民間所能承受,何況高鐵也違反BOT案「政府不出資」的基本精神,加上高鐵在台灣經濟最好的時代規劃,評估難免過於樂觀,可說一開始就「先天不良」。

政府在對待BOT伙伴時,想幫助卻又怕被指為「圖利」,導致綁手綁腳,則是高鐵的「後天失調」,陳敦基評估,此次政府介入主導僅是過渡,未來可能、也應該走向全面接管;此事不意味著BOT模式已經走入死胡同,但政府未來也應思考,法令中相關規定是否應適度修正。

台南科技大學教授熊正一則說,高鐵票箱收入勉強可以支撐營運支出,政府現在介入,這是目前最合理的「停損點」,否則,利息與折舊等負擔會讓財務黑洞越滾越大,政府現在不進場「買單」,五年後的帳單會嚇死人。

相對地,他也肯定高鐵團隊過去十幾年的貢獻,因為高鐵如果一開始就由政府興建,在採購法制約及民代、政治力介入等因素下,不可能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只花四千多億就蓋好,政府此時進場止血,未嘗不是好事,而台灣也學到一個教訓─這麼大的案子,別再採用BOT模式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