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親情
在法國家庭過聖誕節 禮為重忘不得
那一年,我興高采烈地提前一個月為家人精心準備好了一份份的禮物,並用一個大大的行李袋裝好,準備去公公婆婆家過節時帶上。聖誕節的前一天,我們已經到了婆婆家,當我和先生在婆家正忙乎準備聖誕晚餐的時候,才突然發現我居然把那個最重要的、裝滿禮物的大袋...
孩子無心的話,倒是讓大人揪心。其實,吃點虧又怎樣,孩子成長過程中,主要是對心 胸、性格的培養。把關注點放到這些更重要的方面,也許就不會對是否被人推、被推了幾次這樣的小事上心了。
這種對兒女孫子的親愛的程度可以說是愛到破表爆棚,所以思念當然是有如江河滔滔不絕般的充塞著心頭。這是個好現象,因為愛在瀰漫中,這卻也不是個好現象,因為失落感在擴大中。
有種愛 永恆
這世界天天在變,我們的生活天天在變。但有種愛,是永恆的,媽媽的愛,因為不論我們年紀如何見長,在媽媽跟前我們永遠都是孩子。
髻鬃花(下)
而我漸漸的相信,死亡只是靈魂的移居,正如同祖母身上的血水、精氣完整的灌注我的體內,只要我在,她終究還是存在的。
對於黑夜,我竟然沒有絲毫畏懼的感覺,因爲我老早就發現了夜的繽紛和熱鬧,笑臉的月光穿過濃密的樹林,我在其中感覺大樹正在拉拔成長;溪水的唱遊伴著夜蟲唧唧,我在庭前微弱的燈泡下看著飛蛾翩翩起舞。
青松絮語:輕易的承諾
事無大小,承諾了別人,就會讓人有期待,期待落空,就會傷到人。很多時候,傷害不是因為直接的言語相擊或其他露骨的做法,而是因為讓人失望。
相片的遐想
人說相片是生活的浪花,它拍打在石頭上,濺出的是清晰的往事和曾經的軌跡,它是有生命的,它不但能動會跳,還在訴說生命的艱難和精彩。
父親節的一段往事
七八年過去了,伴隨著兒子的成長,我也學到很多,並且明白了真正能改變一個人的不是一時的衝動,而且善心和耐心。而檔夾中的那張紙也在提醒我做得更好,為了孩子,為了我們的未來。
放手  更是愛
孩子最終會長大,會去走自己的路,會碰到岔路口,會自己做出選擇。不管走到哪裡,孩子永遠需要媽媽的愛,只是不需要媽媽的干涉。我們做母親的,只需把握住大方向和大的原則性問題,其它便應尊重孩子的選擇吧,最大限度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放手,更是愛。
母親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沒有國慶的政治,沒有春節、端午、中秋的風俗,而是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真心喜樂的來慶祝的日子。我們也不例外。
滔滔不絕的母親  欲罷還休的悵然
滔滔不絕,有一種沉浸於傾訴中尋求共鳴與獲得心理安寧的期待,吐露心聲,一吐為快。滔滔不絕的樣子看起來處於強勢,其實,支撐滔滔不絕的背後,或許有積壓在心底的壓抑。
重德家風 飛出「金鳳凰」
2010年,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的金蓮夫婦成了當地的名人,他們的女兒和兒子相繼考上中國最好的大學。
八十年代初,姥姥曾住我們家。 我願意她老人家來,放學後,家裡有姥姥盤腿坐在床上,覺得安穩踏實又溫馨。
父親的風鈴
父親中風多年,但仍口不離兌了水的高粱,手也很少休息,總是不停作著小手藝,打發長日。這個風鈴就是他的傑作之一,更多時候,他用廣告單摺成可放垃圾的桌上型小紙盒,如果他是文青,他可能會摺出紙鶴,我想。我從沒有父親的手藝。我連檯燈故障了,也不會修理。
她曾經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女強人,但在更強悍的媳婦進門後,她成為被媳婦欺負的對象。在嘗盡苦頭後,終於有一天,媳婦對她態度大變,再不欺負她了。而媳婦的事業也從此風生水起。
亮起來的房間
令她感到滿足的家族團聚越來越短,次數越來越少,直到她離世。多年以後,我為她感慨沒有更珍惜身邊的人,讓身邊的人感到安慰,並且讓自己活在更容易獲得的滿足裡,直到來不及。
女兒和氣兒三歲才開始說話。我們終於可以教她背古詩了。我和先生覺得孩子無論將來做甚麼,有甚麼特長愛好,做人都應該是第一位的,看她古詩背的不錯,就開始教她《三字經》,希望她能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學到做人的道理。
蝴蝶結
我心裡好溫暖,對她說:「不用謝,媽媽願意為你做。」她卻湊到我跟前,在我臉上響響地親了一下。媽媽真是出乎意料,這是和氣兒第一次主動吻我,媽媽心裡真是幸福。
最偉大的母愛
每一位母親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否則就不配做一位母親,因為愛孩子是母親的天性。很多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辛苦一生,而又毫無怨言,她們的一言一行也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但是每一位母親愛孩子的方式又不盡相同。
照顧癱瘓兄11年 曾品陽獲頒孝行獎
苗栗育民工家高二生曾品陽,照顧癱瘓兄11年,不離不棄,12月16日獲頒大千醫院孝行獎;該醫院今年歡度30週年院慶,大千慈善基金會舉辦「孝行獎徵選活動」,並頒獎表揚12位孝行楷模的苗栗學子,希望藉由他們的故事,鼓勵更多年輕學子孝順父母長輩,讓家庭生活更和諧。
臧蓓:母女的珍貴蜜月(中)
母女的珍貴蜜月(中)
臧蓓:母女的珍貴蜜月(上)
爸爸二○○六年因病過逝後,台北家中只有孤零零八十歲的媽媽,守在八德路四段一棟住了四十年的四樓公寓裡。她總是唸著 :「我一生最愛的人都走了!」,因為唯一的弟弟在四十二歲時,二十年前就因病過逝了。當然媽媽絕對是愛我的,可是大概比不上她一生最鍾愛的帥爸爸,及瀟洒倜儻的弟弟吧!
月光流淌的中秋記憶
月亮是思念的信物,從古至今都是寄情、思念、溫柔、恬靜的像征。尤其中秋時節的圓月,溫潤、雋永、清麗而一往情深。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騷客望月懷遠,寫下傳世之作;多少才子佳人對月懷人,寄託無限情思。
碗裡的味道
小時候圍著廚房裡的爸媽,他們有意無意中教會我的技能,終於變成我離鄉背井時生存的必需;他們做事的態度,更是我前方路上的參照;而那些童年裡平常不過的,深夜裡飄來的香味,卻是今後越來越難找回的美好。
穿山甲的母愛 鐵石心腸看了也會感動
有人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也有人說,母愛是一把傘,雖粗糙老舊,但能為我遮陽又避雨;母愛是一次無聲的凝望,雖無言,卻驚心動魄。
我要愛我媽媽的白髮吟
每一天都是母親節,每一天是感恩的日子,每一天都是上帝所祝福的日子。
清明追思:婆婆
和婆婆的第一次見面,是在一九九零年夏天。婆婆不到五十歲的年紀,兩鬢斑白,皮膚暗淡,臉上布滿了深深淺淺的斑點與皺紋,額頭上的汗珠也彷彿是從身體滲出來的苦水,透著模糊的土黃色。
母子合一的時光
寶寶,媽媽穿著純棉小袍,白帆布鞋,髮髻輕挽,氣色紅潤,臉頰飄拂著幾絲碎佱發,溫柔恬靜,輕鬆自在,好看嗎?
動人時刻!阿茨海默症患者記憶起女兒
喬治亞州凱莉‧岡德森的年邁母親,患有阿茨海默症(Alzheimer),近日竟然認出她是誰,並說「我愛你」,這真是感動人心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