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篆刻
小小的方寸之內充滿了時間的古樸和空間的渾厚,幾經歲月更迭仍能以溫潤的光澤,古雅的韻趣,引人玩味。
鮮于樞早年曾向張天錫學習書法,常為不能超越前人而愧憾。有一次偶而漫步郊野,見兩人車子陷於爛泥中,坎坷難行,才了解到寫字要有奇態橫生的趣味。他與趙孟頫和康里夔,互爭雄長,當時許多人都曾向他請教過書法。
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最近推出一項中國書法特展,深受藝文界重視。歐美藝術界自二十世紀初葉就認識了中國書法之美,而最初把中國書法有系統介紹給西方的是民初的旅英書畫兼作家蔣彝。
「第八屆海泉盃書法比賽」,今天在后里鄉內埔國小舉行,參賽選手大都來自縣內各國小書法菁英,瑞城國小陳桓瑋榮獲國小六年級組第一名。
王羲之,字逸少,生於東晉元帝大興四年,是我國最著名的書法家,被後世尊為書聖,千古以來,幾乎無人在書法上的成就能超越他。
鍾繇是三國曹魏時的大臣,更是我國一位傑出的書法家。
由新加坡李氏基金會贊助,國立歷史博物館所率領的台灣二十位水墨書畫名家,今晚起在新加坡書法家協會展出「台灣水墨書畫展」,這是雙方中斷近二十年來的水墨書畫交流後,首次的大規模盛會,史博館並邀請新加坡書法名家到台灣辦展。
一切藝術的內涵與關鍵,都是氣韻問題。是以要了解中國藝術,必自中國人所講究的氣韻或藝術靈感之源泉始。假定氣韻是有世界的通性的,而中國人也未嘗獨佔自然氣韻的專利權,惟很可能的尋索出東西兩方的感情強度的差異。
中國人的堅忍不拔精神,完全發揮在大陸書法家任步武身上。據報導,這位書�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生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嘉慶九年(1804)去世,享年八十五歲。
朱耷(1622-1705)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權的後裔。明亡後,遭國毀家亡之難,削髮為僧。
清代歷二百六十餘載,在中國書法史上是書道中興的一代。清代初年,書法得以弘揚。明末遺民有些出仕從清,有些遁跡山林創造出各有特色的書法作品。
石鼓文世稱「石刻之祖」。因為文字是刻在十個鼓形的石頭上,故稱「石鼓文」,每塊石頭高約三尺,直徑約兩尺,是由山中天然的大圓石略加彫琢而成,文字即刻在石鼓的周圍,每具石鼓上刻有四言韻詩一篇,共十篇。 書法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檢自縊煤山,歷二百七十七年。在這近三個世紀中,朝廷諸皇帝都很喜歡書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後,即著手文治,詔求四方善書之士,充實宮廷,繕寫詔令文書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極愛書法,尤其喜摹「蘭亭」,神宗自幼工書,不離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虞世南臨寫的《樂毅傳》和米芾的《文賦》。所以,朝野士大夫重...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又號松雪道人、歐波,,湖州(浙江吳興)人。趙孟頫出身宋室官宦書香之家,幼小聰慧,讀書過目成誦,才華洋溢,書、畫、詩、文,甚至音樂、佛學、篆刻樣樣精通,可以說是各個文化藝術領域的全才,其對後世的影響以書、畫最為深遠。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是一代詞宗,他的詞開豪放派之先河,對後代影響深遠。他的詩文和書法造詣也很深,成就超過了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是北宋「三蘇」中的佼佼者。
宋朝書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學所致,晚唐禪風大播,禮樂崩壞,為創新秩序理學興起,兩者互制平衡,衍而為意,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介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
葉向高,字進卿,號台山,福清人,明萬曆間官宰相。明朝天啟元年,一次他外出,路過福州西門洪山橋,便去探望門生、新科狀元翁正春。天色將晚,翁正春看老師興趣正濃,遂有留宿之意,即興出一對曰:
隋楷上承兩晉南北朝沿革,下開唐代規範的新局,隋有碑版遺世,多為真書,分四種風格,一為平正淳和,如丁道護的《啟法寺碑》等;一為峻嚴方飭,如《董美人墓誌銘》等;一為深厚圓勁,如《信行禪師塔銘》等;一為秀朗細挺,如《龍藏寺碑》等。
兩漢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
共有約 554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週六(6月1日)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再次聚焦中共威脅,並強調俄烏戰爭與加沙衝突不會影響美國對印太的安全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