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子辛:认知的陷阱

殷子辛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3月13日讯】认知陷阱是认知障碍的姐妹篇,在《认知的障碍》里,重点介绍了由于人本身的一些因素导致的认知障碍;而在《认知的陷阱》里,将重点介绍那些人为设置、故意制造误导的陷阱,以便使大家能认清这种人为设置的认知陷阱,减少上当的几率。需要注意的是,认知陷阱往往是和认知障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了解认知陷阱时,最好能联系认知障碍来了解,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认知陷阱的定义是指可以故意使用的,会造成他人错误认知的种种方法。设置认知陷阱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容易造成误导,甚至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第一个认知陷阱是信息型陷阱。信息型认知陷阱的定义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故意给出不全面、经过筛选或者虚假的信息,以误导他人的一种认知陷阱。信息不对称这一情况非常常见,没有人可以知道所有的信息,每个人都会对某些信息非常陌生,所以这种认知陷阱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从平民到政客,很多人乐此不疲地运用着这一认知陷阱,以便使他人的认知符合自己所希望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共匪这个很可能是全世界最频繁运用信息型陷阱的组织。拿大家最熟悉的中国共匪来说,自其创立之后,就极其频繁地运用信息型认知陷阱。例如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三年饥荒中,共匪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至少有三千万无辜平民被活活饿死,共匪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对全国人设置了信息型认知陷阱。由于共匪的信息封锁,大部分人对那三年饥荒是非常陌生的,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很多当事人也只知道与自己有关的一些事实,而对全国的情况并不了解,这样一个极其可怕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出现了。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共匪将经过筛选的,足以造成误导的虚假信息公布,结果导致了非常多的人误以为当时的饥荒是由于自然灾害和苏联逼债造成的,与共匪没多大关系,而且中国没有死一个人,一个非常无耻的信息型认知陷阱产生了。

再比如在大陆人无法接触到外界的年代,共匪为了抹黑美国,向大陆人提供了大量的虚假信息,使得大陆人一度认为自己生活在天堂,而美国人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等着共匪去解救他们。这无疑是个笑话式的例子,然而却是一个很好的、关于信息型认知陷阱的例子。在当时,信息掌握在共匪手里,普通民众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外界信息,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恐怖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共匪为了愚弄大陆人,就利用这一信息不对称,将大量的虚假信息提供给大陆人,导致了大陆人产生了一个非常错误的认知,进而成功设置了一个信息型认知陷阱。

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抗日战争,也不幸沦为了共匪设置认知陷阱的对象:共匪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大量向大陆人提供经过筛选的、虚假的或是经过夸大的信息,使得众多的中国人认为共匪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然而事实上,侵华日军是由国民政府抵抗的,要注意的是,根据条约,共匪的部队理论上是受国民政府领导的,然而共匪从来不强调这一点。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大部分人对于抗日战争那段历史知道地并不是很清楚,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共匪得以运用信息型认知陷阱,来愚弄大陆民众,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认知陷阱在现实中广泛存在着。信息型认知陷阱往往和盲从性、固执性、从众性等等认知障碍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互相作用,最终造成非常严重的错误认知。

对比型陷阱也可以经常见到,它是这样运用的:很多对像之间,是不能直接进行对比的,因为两者之间存在各式差异,不考虑其中的差异而直接对比没有太大意义。然而,对比型陷阱故意用这类对像进行直接对比,以得出符合实施者意愿的结论。

我们可以通过共匪的一个宣传案例来理解这一陷阱的具体应用方式:我们知道非洲的一部分战乱频繁,经济极其落后,数量庞大的难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共匪就拿这一事实作文章,通过对比中国大陆与非洲战乱地区的经济水平与社会安定程度,最后厚颜无耻地得出结论,即共匪领导有方,使中国富强,而中国人民则不必忍受非洲悲惨的社会状况。在这个案例里,共匪不顾非洲战乱频繁并且资源优势(这里的资源,不单单指自然资源,而是包括了政治、经济、人口、地理、周边国家等等一系列综合资源)远不如中国大陆的现实,抛掉这些差异后直接将大陆与非洲进行对比,堪称无耻到极点。

在进行对比时,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对比对像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造成的影响,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得出合理的结论。如果不顾这些差异,强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无疑没有任何意义。

时间型陷阱与对比型陷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严格意义上,时间型陷阱其实属于对比型陷阱的一种。但考虑到这一陷阱的普遍性,所以将其单独列出,详细阐述。时间型陷阱是指在进行对比时故意忽略时间因素对事物的作用,以制造出似乎合理但其实非常荒谬的结论;此外,无视时间发展,而直接用过去来诠释现在,也是时间型陷阱的一部分。

例如共匪在宣传中,往往喜欢拿现在的数据与多少年前相比,最后得出在共匪领导下,中国越来越富强的结论。不错,单论数据,现在确实比过去强了不知多少倍。但是,里面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共匪根本没有提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作用,与世界其他国家横向对比的资料,完全忽略了时间因素所起的作用。

须知,中国是一个大国,面积、人口、资源都排在世界前列,而且历史上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强国。这样一个国家,在正常情况下,肯定会飞速发展。而现代技术进步对生产的影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现代技术的支撑,再好的政府也做不到普及电灯。共匪只提在其领导下的所谓“成就”,单单不提这几点因素,其热衷于贪天之功的本质可见一斑。

而在共匪的教科书里,编写者非常喜欢用欧美国家若干年前的暴行和错误作借口,来证明现代西方文明社会的所谓虚伪性和残酷本质,单单忽略了年代和现代西方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拿几百年前的不尽人意来证明现代民主国家的所谓“虚假民主”,完全无视现代民主国家在社会秩序及法律保障上的巨大进步,共匪偷梁换柱的手法无疑是无耻之极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各种变化会越来越大。撇去时间的影响,而硬生生将现代与过去相比,得出的结论无疑是相当片面的。但时间型陷阱还是有迷惑性的,设置者给出的论据可能是事实,尽管这一事实根本经不起推敲,但很多人受认知障碍支配,盲目相信设置者的论据,而不去仔细思考。

权威型陷阱通过利用权威人士或权威机构的言论来达到目的,主要有七种表现形式:其一为肆意捏造,故意捏造某权威的言论,或者捏造出一个权威来,以实现制造者的目的。其二为某权威确实说过这一言论,然而却是在特定场合所说,或者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场景,而陷阱制造者故意去掉特定因素,将其做为普遍适用的真理来表达,而丝毫不顾此言论可能并不适用于自己的主题。其三是断章取义,权威言论可能是若干句话互相衔接,或者需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若只盯住某一部分,很可能会导致与原意相反的理解,而陷阱制造者故意忽略这一要素,单独提取出某句话作为自己主题的依据,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其四则是权威的言论本身就有问题。尽管权威的结论出错的可能性很小,但仍有发生错误的几率,陷阱制造者则故意将权威的某一错误结论当作依据,以增加自己主题的可信度。其五为滥用权威,权威只有在其领域内才算权威,出了特定领域,则权威的言论并不一定比普通人高明,而陷阱设置者忽略这一事实,故意将权威在其他领域发表的非权威言论当成权威言论,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其六是通过胁迫、收买等等手段,使权威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帮助陷阱制造者欺骗民众。第七则是所谓的权威根本就不是权威,其言论只是骗人的把戏。

仅就中国大陆来说,这一陷阱相当普遍,简直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大跃进前夕,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写过一篇文章。文章里用数据和推论得出了一个结论:“亩产万斤粮是完全可以的。”给疯狂的大跃进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大跃进导致了极其悲惨的结果,数亿人挨饿,上千万贫民因饥饿而死,钱学森无疑要负上一些责任。唐山地震前夕,尽管共匪已经知道河北地区可能会地震,仍然让代表权威的地震局出面辟谣,最终使唐山二十多万冤魂长眠地下。即使是资讯发达的现代,共匪当局仍然豢养了许多专家学者,一旦有需要,这些砖家叫兽们就会跳出来,按照共匪的意图,替共匪发表歪曲事实的言论,欺骗了不少民众。

很多时候,所谓的权威并不见得那么可靠,被推翻的权威结论也不在少数。当我们看到一个宣称是权威的言论时,有必要思考一下,这个言论到底是不是对的,而不是盲目接受。

选项型陷阱是一种常见的认知陷阱。它是指将多个可以选择的选项进行人为删减,只保留符合实施者意愿的选项,从而人为制造误导。

选项型陷阱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详细说明:共匪在回应民主化的要求时,曾经放出过这样的言论:要么接受共匪所谓的稳定统治,要么接受社会动荡。这个案例其实是一个多种陷阱的联合应用。仅就选项型陷阱来说,共匪只保留了对自己有利的选项,而把对民主化有利的选项完全删除,使人误以为与社会动荡相比,还是选择共匪的统治更好一些。

结果型认知陷阱与选项型陷阱前后呼应,结果型陷阱将多个可能的结果进行筛选,去掉不符合陷阱制造者意愿的结果,保留符合陷阱要求的结果,以误导受害者。

共匪在宣传中,经常拿民主就要乱就要分裂做挡箭牌,已达到维持其独裁政权的目的。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结果型陷阱。一个国家民主后的结果是多样的,确实有乱的,也有分裂的。但更多的是好结果,一个国家从此真正进入主流文明,国民充分享有各项权利。共匪却掩耳盗铃般将好的结果删掉,只留下不好的结果,设置出陷阱来迷惑民众,甚为无耻。

选项型陷阱与结果型陷阱常常联合运用,以达到误导的目的。当我们碰到这一陷阱时,需要仔细考虑在设置者给出的选项和结果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选项和结果,特别是对设置者不利的选项与结果,以免受到蒙蔽。

概念型陷阱也是一种常见的认知陷阱,该陷阱制造者故意混淆两个近似甚至毫无关系的概念,强行将A概念等同于B概念,尽管这两个概念之间可能并无太大联系。

还是拿共匪举例。在最初的共匪纲领中,是要消灭国家,消灭民族的。但在今天,这种主张已经彻底破产,于是共匪就换了一套手法——鼓吹民族主义。共匪一方面挑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一方面偷天换日,将祖国这一概念等同于共匪政权。这样,被鼓动起爱国热情的民众自然就将热爱的对象指向共匪,浑然不知共匪本身就是窃国大盗,最大的卖国贼。而在与大陆和台湾关系的宣传中,共匪无耻地将中国这个概念等同于伪中共国,而真正的中国——中华民国,则被降格成台湾省,使许多人不再有中华民国这一概念,认贼作父。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共匪的无耻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些概念看似相同,其实有着很大的不同点,如果忽略这一点,将两个概念等同,就会得出不合理的结论。碰到这一陷阱,就需要思考一下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免上当。

概念型陷阱还有一个衍生陷阱——类比型陷阱。类比型陷阱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类的事物进行类比,如以A比喻B。然而,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许多不同,直接类比的结果就是欺诈的产生。

比较著名的一个案例,就是共匪将自己比作“党妈妈”。在这个案例中,共匪先是利用了人们对母亲的爱和尊敬,然后恬不知耻地将自己比作母亲。共匪的意图是这样的:母亲赋予孩子生命,并养育了孩子,孩子对母亲感激是应该的。即时有时候母亲做些错事,孩子也不会因此去推翻母亲。而共匪将自己比作母亲后,就是要让全中国人都感激它,即使它胡作非为,中国人也得忍受,不能推翻共匪的罪恶统治。事实上,共匪本身没有创造过任何财富,它本身的运转费用都需要从国家税收中抽取。而中国人的生命也不是共匪给的,共匪更没有像母亲一样去养育中国人,而是陷民于灾难之中。

在碰到类比时,需要思考类比的对象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是不是相似的,能不能类比,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陷阱的危害。

标准型认知陷阱即对两个事物用不同标准来衡量,即俗称的“双重标准”。陷阱制造者可能会以非常宽松的标准来衡量符合他利益的事物,也可能用极端苛刻的标准来判断不符合他利益的事物,最终得出具有迷惑性的结论。

仍然可以用共匪的一个宣传案例来解释这一陷阱的具体应用:共匪为了抹黑西方民主社会,经常用西方社会的一些小过失甚至捏造的消息来证明西方国家的民主是虚伪的。例如共匪喜欢拿美国警察打人、意大利驱逐示威者等等报导来证明美国民主是虚假的民主。而共匪对自己在现代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例如武装叛国、残杀中国公民等等却说成是发展过程中的小错误。对西方社会,共匪的标准可谓是苛刻到了极点,而对自己,已经不能用宽大来形容了。没有任何词汇能够确切修饰这种将害死几千万人说成是错误的标准。

推导型认知陷阱值得细说,具体的应用情况是:假设A事件发生在B事件之前,则陷阱制造人可以通过一系列推导,将A作为B发生的原因,尽管A和B之间可能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比如共匪非常喜欢的一个宣传手法:共匪先是盘点中国自49年之后的成果,然后声称自己的英明领导是产生这些成果的原因。理由看似很充分,因为共匪是在49年才窃取政权的,所以49年后的发展都可以归功于它。这一案例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推导型陷阱。姑且先不论让国家发展是政府的本职工作,也不论技术进步带来的推动力,更不论共匪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单就所谓的“改革开放”来说,恰恰证明了,没有共匪的领导,中国反而发展得更好。“改革”前,共匪的领导可谓是无孔不入,连农民要种什么粮食都有着明确指示,结果在这领导之下,经济上一塌糊涂,政治上混乱不堪。“改革”后,共匪放松了对中国人的领导,农民可以自己决定种什么种子,再加上先进技术的引进,结果农业产量突飞猛进。

实际上,发生在前面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后面发生事件的原因。这种陷阱将整个世界中不计其数的事件缩小到几个,其前提就是极其荒谬的。

条件型陷阱需要详细解释,这一陷阱包含的子陷阱较多,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原因A是导致结果B的主要条件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条件,要达成结果B,还需要其他条件,但陷阱制造人却将原因A硬说成是导致结果B的唯一条件,从而得出错误结论。第二种,原因A是产生结果B的条件之一,但并不是主要条件,即使没有原因A,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也会产生结果B。但陷阱制造者故意提升原因A的地位,将原因A作为结果B的重要条件,以便制造出足以迷惑他人的认知陷阱。第三种,原因A是导致结果B的原因,但是,产生结果B,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原因A起的作用,也就是说,好几种原因都可以导致结果B,但陷阱制造者却故意将结果B倒推到原因A,最终得出因为产生了结果B,所以一定是原因A导致的这一结论,以便迷惑他人。

此外,条件型陷阱还有一个常见的衍生物——时间条件型陷阱。它可以看成时间型陷阱和条件型陷阱的综合应用,其具体表现为:A条件发生的时间在结果B产生的时间之前,于是设置者通过时间推导,得出A条件是导致B结果的原因。但实际上,A条件可能与结果B没有任何关系,或者关系不大。

具体例子可以从共匪对所谓“改革开放”的描述中得到。提到“改革”后中国得到的高速发展,共匪就将发展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英明领导。先不论“改革”后得到的经济发展包含了多少黑暗,仅就经济来说,经济的发展不光与政治有关系,一国的资源、人力、社会传统、国际环境和科技进步等等因素都与经济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匪将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其余因素删除,只保留对经济活动放宽的政策,这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条件型陷阱。

条件型陷阱有着很深的迷惑性,其有多少有一部分真实的情况。碰到一个看似真实的论述时,需要详细考虑有没有其他因素可以对结果造成影响,以免落入陷阱中。

危机型认知陷阱通过危言耸听来实现。设置者设定一个危机,用来吓唬受害者,使其落入陷阱中。

典型的例子,就是共匪声称的民主就要乱、民主就要分裂之类的谎言。这一例子是危机型陷阱与选项型陷阱的综合应用。在这一案例中,共匪设定出了乱、分裂、外国占领等等危机,使人落入担心混乱局面而选择共匪统治的误区,以阻止人们对自由的追求。虽然在事实上,共匪才是制造混乱、制造分裂的罪魁祸首。

危机型陷阱常与其他陷阱共同作用,利用人们内心的恐惧,来达到强迫他人接受自己观点的目的。但危机型陷阱的存在并不表示对未来危机的所有推论都有问题,需要与符合逻辑的危机推论区分开。

假设型认知陷阱则是通过假设一个故事或者情景,以得出一个结论,之后直接应用结论或者将这个结论进一步推论,以达到设置陷阱的目的。

这一陷阱可以从一些没有真实性可言的所谓的寓言故事中找到,在那些虚构出的故事中,出于有意或无意,编造故事的作者会人为删减掉一些因素与可能的结果,单单保留那些符合作者结论的内容,以增强自己所表达主题的可信度。然则,有些故事在现实中根本不会碰到,即使某些故事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也不表示故事的结论就一定能应用于普遍情况,很多时候,并不是只有一个选择。

此陷阱还有一个另外一类例子,某些为共匪主子摇旗呐喊的五毛喜欢将谴责共匪罪恶的人置于一个并不存在的位置上。例如,五毛们会说如果你是毛泽东,也会杀那么多人,或者是如果你是共匪高官,也会贪污之类的谬论。首先必须说明一点,这种假设根本毫无现实意义,因为目前还无人能对其他人的行为作出完全正确的预测。其次,退一步说,纵使这种无法实现的假设得以成立,也不能做为为共匪开脱罪行的依据,就如别人犯下的谋杀罪行,不能作为自己杀人的正当理由。

假设型陷阱中往往包含着选项型与结果型之类陷阱的影子,若是遇到一个看似有道理的故事,在接受其传达的主题前,不妨先思考一下这一故事的适应性,以免被故事引入思维误区。

理想型陷阱通过理想化的描述,勾画出一幅美好的场景,以实现蛊惑人心的目的。

共匪对这一手法的运用堪称炉火纯青,夺取权力之前,它向农民许诺土地,向知识份子许诺民主自由,向工人许诺主人地位……虽然这些许诺最终没有兑现,但这并不妨碍其蛊惑人心的作用。直至现在,共匪依然在用理想型陷阱愚弄大众,它通过其控制的各类媒体,向公众灌输这样一个概念:虽然现在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再过几年,中国就会好起来,变成最强的国家。问题是,它口中的几年,到底是多长时间?以及,它勾画出的美好蓝图,到底能不能实现?相信对共匪有所了解的读者已经可以得出答案了。

美好的未来是人人向往的,但向人们许下动人承诺的共匪,却总是变着花样祸害这个国家的国民。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骗子,它说过的话能有几分可信度?天堂确实有,但像共匪这种极其依赖暴力的组织,恐怕永远也不能带着人们进入天堂。

整体型陷阱指将个体行为无限扩大到整体,以个体行为代表整体,尽管整体中可能有多种行为。也可以将整体行为无限缩小到个体,尽管整体整体行为并不能一定可以代表个体。

拿共匪的宣传来说,其经常用某个或某几个美国人的行为来论证整体的美国人都是坏人,都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暂且先不问那些报导的真假,仅从逻辑上分析,单个人的不良行为根本无法用于证明整体的优劣。须知,美国人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在美国人中,可以细分出许多群体,诸如左派右派,他们之间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并不相同,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

使用几个个体来验证一个空泛的整体,不仅在逻辑上解释不通,在实际中也只会得出滑稽可笑的结论。碰到此类报导,读者大可当做笑料看待,不必深究。

常识型陷阱亦比较常见,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手法,然而,这种看似拙劣的手法恰恰欺骗了不少人。

它的表现形式如下:在许多场合中,经常能够看到或听到“稍有点XX常识的就知道、这是常识……”之类的描述,以补充其提到的观点。其实,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常识都不是常识,甚至是胡编乱造而成,其目的,在于误导。

如同《皇帝的新衣》里的骗子说的“衣服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那句话,不少人会被这类所谓的“常识”唬住。他们好面子,生怕泄露出自己对某些领域的无知,又缺乏严谨的探求精神,以至于落入这种看似简单的陷阱之中。

预设标准型陷阱在辩论中比较常见,设置者阐述观点前,预先提出一个标准,或者在阐述过程中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对错,尽管这个标准不一定完全适用,甚至根本与主题毫不相干。

例如,在非正式辩论中,一方指责另一方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会复制他人言论,进而得出结论,其所持的观点没有意义。

这一例子中,辩论一方提出的标准并不能作为衡量对错的准则,因为是否独立思考与观点正确与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独立思考出的谬误比比皆是,而照搬1+1=2这个结论却不会有什么错误。

在接受某个标准前,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这个标准能否在逻辑上成立,是否与主题有关,以免落入陷阱。

同异型陷阱通过找出一个或多个对象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以便将两个对像进行归纳分析。然而,陷阱设置者往往只盯住巧合的几点共同点或不同点,而对占绝大部分的不同点或共同点视而不见。

属性型陷阱指挑出设置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属性,进行描述,而忽略其他属性和具体环境,已达到预先的目的。

单一比较型陷阱是指在比较两个或多个对象时,并未全面做比较,而是将某个对象较好的方面对某个对象较差的方面比较,或者相反,以得出设置者想要的结果。

单一例证型陷阱中,设置者提出的例子没有普遍性,或者与主题没有太大关系,但这个例子往往是事实,导致他人上当受骗。

至此,认知的陷阱终于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陷阱同时存在的情况,还需读者灵活应用。

这篇文章,原本应当在认知的障碍之后马上写出,但我犹豫了很久,仍不知道该不该写。不知不觉从2006年拖到2010年,搁置了很久的文档再次打开,光标重新开始闪烁,最后部分终于补充完毕。@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名家专栏】中共继续扼杀经济增长
汇文:上等辣椒粉带出一群上等商人
艾文:烈火遐思
艾文:烈火遐思 人气 1260
以善为本 干净世界重建人与传统的联系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