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7月21日讯】(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主持人:刚才还有一个人谈到了美国的价值,就说美国是反共产党的,只要你是共产党国家出来的,它的管制就比较严。不知道奚磊女士您这么多年求学和在美国的经历,有没有这种体会呢?
奚磊:其实我觉得一般的美国人对什么是共产党,他的概念并不是很明确。我是同意刚才陈教授的说法,实际上这些大学可能未必知道这个学生是党员还是不是党员,但是美国人如果知道他是党员,一定会觉得非常难以接受,因为17岁的孩子,甚至他高一就申请入党,那时才多大?可能15岁,15、6岁怎么会想到要入共产党?这一点如果学校知道的话,会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主持人:在中国来说,那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呢?
陈志飞:你想你17岁,可能在美国连驾照都没有,但你已经参加了奥巴马竞选智囊成员……
主持人:我就想问一下奚磊女士,为什么美国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呢?在中国就好像司空见惯,你能成为一个学生党员,大家都觉得那对你今后的仕途也好,工作也好,尤其是找公务员这种政府机构的工作,那绝对是一个加分的东西,为什么美国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呢?
奚磊:刚才讲人才、人才,我自己有新的理解。我觉得人才他首先是人,你是一个人,是个完整的人,你是在这个社会里,跟社会有关系、有责任的这么一个“人”,你才是一个“才”。所以他把人看得更重,这个孩子在这个社会里他想做什么,他喜欢什么,对什么有爱好,他想往哪方面发展,或在这个社会他想尽什么义务,他觉得这是一个人会想得比较多的。他不会小小年纪就想有个外交倾向,当然也许也有这样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这样子的。
如果是那样的孩子,他一定会在作个人介绍的时候,把这个变成他非常主要的特点:我就想当共产党的头儿,我为什么喜欢共产党,我小小年纪就想为共产主义奋斗。也可以,但是如果你能把这个特点在你的个人介绍里说得非常清楚,让人家觉得这也是一个“才”,是怎么样的才咱们不知道,但是是一个才。而他没有,所以人家就觉得有点儿闹不明白这孩子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在美国人来说,他这些会让他们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是吗?
奚磊:就是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人。
主持人:一个真实的人。
奚磊:因为他们要看的是真实的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才,那连一个人都拼凑不出来,这是个什么样的才?对美国人来说,他就糊涂了,看不明白。
主持人:我们再接几位观众朋友的电话,第一位是旧金山的蒋先生,蒋先生您好。
蒋先生:您好,我满同意刚才王先生讲的一些话,他是一个政治体制下的牺牲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孩子们非常年幼,他们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情况是怎么样。我来美国十多年,在这里生活时间长了以后才知道,西方社会、文明世界把共产党看成是一个暴力犯罪集团,而这些孩子他们没有这个概念,他们一会儿入党、入团。我从文革一路过来的,小时候也看到过这个过程。所以美国这些大学都拒绝他们,很有可能他就是填了学生会主席啊,或者是什么共产党员,那他们当然是不会接受的,所以不接受肯定原因就在这方面。
还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两位来宾听说过没有?我在网上看到过杨振宁博士曾经说了一句话,这是几个月前我看到的文章,他说希望中国一百年以后,能出现一两个世界一流的大学。这话我想了好几天,为什么他说“百年以后”,不知道你们两位是怎么想的?我的感慨很多,因为时间有限,我不能多说嘛!好,谢谢。
主持人:谢谢蒋先生。那我们再接下一位纽约王先生的电话,王先生您好。
王先生:大家好,主持人好,两位嘉宾好。我说中外的文化本来就有差异,大致而言,东方人是右脑的文化,是一种象征的思想,如易经文化,东方人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西方人是左脑文化,它是逻辑性的思想,西方人是“知之为知之,是知也;不知为不知,不知也”的一种思想。
用数学来作比喻,一个像正数,另外一个像负数,有了正负这两种数字以后,才能周全的运作,才有全方位功能,思想才有全新的性能,这样的人才不会有偏见,才能循正道替人类创造福源。我也可以这样讲,东方人重“道德”,而西方人通常是重“德道”,所以是有一点相反的。然而我想将来文化的趋势是中道至上的,所以任何明智之士应该注重双方面的优点和缺点。
主持人:好,谢谢王先生。那我们再接下一位纽约杨女士的电话,杨女士您好。
杨女士:我就是想说两句,在我印象中,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入党的人必须18周岁,现在是不是退党的人太多了,什么岁数都能收啊,什么样的人都能收啦,共产党现在不需要什么党纲党章了吧?没别的,我就说那么两句。
主持人:好,谢谢杨女士。那我们再接下一位新泽西州高先生的电话,高先生您好。
高先生:听完这个以后,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刚刚奚磊女士说什么叫“人”、什么叫“才”;我想到什么叫“德”,什么叫“智”,而且我还在想一个问题,中国人到底自己有没有对于“德”和“智”、“人”和“才”的解释,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们谈到中国有15亿人口,中国又是个古老的国家,从孔夫子开始,从老子开始就是一个重德的国家,而现在这种道德的沦丧,包括小孩子他们的诚信问题,刚才奚磊女士也讲了。我的儿子在马里兰高中,他们高中出了8个得诺贝尔奖的人,一个高中可以出7、8个得诺贝尔奖的人,但他们并不觉得这高中有什么好,他们还天天在批评那个高中。所以我觉得美国的价值观,它有近代的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就是德,也有它传统的东西。真正的东西不在于这个人的问题,而是个最严重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个社会问题我想请教两位专家,能不能给一些比较open式的回答。
主持人:好,谢谢高先生。我们再接一位纽约赵先生的电话,赵先生您好。
赵先生:我下一个吧,我再听听,谢谢你。
主持人:好,各位观众,今天我们的话题是:“从中国状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异”。欢迎您打我们的热线号码646-519-2879。我们再来回应一下刚才观众朋友的意见还有问题,陈教授。
陈志飞:刚才几位观众提出了非常有意思的想法,首先旧金山的蒋先生谈到了杨振宁诺贝尔获得者提出说,一百年之内没有一流大学……
主持人:希望中国在一百年之后能有一、两个世界一流大学。
陈志飞:那换句话说,一百年内肯定没有一流大学。他在经历了中西合璧的文化教育背景下说出这种话,的确是令人振聋发聩,他说的话很可能是实情。那么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什么呢?别的观众好像也提到了,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中国人不行,是制度不行,还是我们走的路不对?其实最根本的可能还是现在这个体制有局限性,它没有很好的解决在现在的挑战底下和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结合的问题。
中国现在好像把自己的传统,也就是私塾的四书五经、读圣贤之书这种传统全部扔掉了,那么学了西方这种技术,也只学了人家的末节。实际上西方人在做技术的同时也很注意承传──西方文化的承传,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在这里读书老搞不明白,每天跟着导师做实验,可是导师周末去教堂了。他觉得这种东西是大逆不道、不可理解的,既然进了科学的殿堂,你就不能再进教堂去膜拜耶稣。但这在西方人来说,绝对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觉得科学就是一个报效人类、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手段,但是最根本的社会的存在是在于精神文明、精神方面的追求与归宿。
这个是中国教育最大的误区,也正因为如此,才会造成道德沦丧,才会造成学校好多经费大部分都发成奖金,那么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中国永远也不可能有世界一流大学这种情况发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丧失了德育这方面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在教育末节方面、科学方面又没有搞明白西方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实际上是现在这个制度最大的缺陷。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了,在西方即使是这种理工,技术上的、科学上的,他们都非常严谨,而且做事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含糊。
陈志飞:你想想,作为科学工作,他是抱着一种替天行道的方式在做。
主持人:我看到有一些现象,比如说现在有一些中国来的学生互相抄袭论文或者是剽窃,奚磊女士您觉得这种现象,即使从美国理工科这种做学问来说,这种情况大家会怎么想呢?
奚磊:其实,在美国生活时间稍微长一点的人都知道,诚信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很多中国人刚来的时候到银行去办事,人家要你签个字就完了,他们说签个字就完了,中国人说,签个字就完了?他们说,对呀,这是你的,签字呀!我觉得这太玄了,任何人都可以模仿我。
主持人:模仿我的签字怎么办?
奚磊:我们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可是社会的基石就是在这里,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多中国人到了西方以后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一条。我刚才还想补充一条,就是刚才讲说一百年以后中国才有一两所一流的大学。我小时候听见中国大陆有这么一句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现在回想起来就觉得有错,就是因为这句话,害了中国那么多学生没有真正达到他们应该有的那个成就。
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一个社会的成功确实是建立在文的基础上,而不完全是理,比如像美国这些一流的学校,它培养的人就是要有洞察力,他能走在时代的前面,他能看到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什么,他的洞察力,他的敏锐力,都超出一般的人,这些人都是学文的。而他们培养人都是我把你放在人群里面,你的观点、你的思想能远远超出你周围这些人,你就是我要培养的那个对象。所以哈佛、普林斯顿这些学校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中国大陆行吗?不行,因为这学生真要是培养成那样的话……
主持人:自由思想都出来了。
奚磊:那就麻烦了,所以它才造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话,那中国学生乖乖的、聪明能干的都去学理工。这个孩子我说他要不学理工,如果他中学是在美国西方这样自由的环境里读,很可能11所学校都录取他了,但他就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他再有才、再聪明,可是它就给他“刺”一下。
主持人:在今年的高考中,网上有传一些零分的作文和一百分的作文,而那些零分的作文被很多人公认为是讲真话的,而且是针对时弊的,很有才华的,的确是忧国忧民的文章,那如果这样的作文给零分的话,那么它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制?
陈志飞:的确是这样,在中国来说,文科没有什么好学的,因为你文科做来做去的……我有个好朋友在中国名校读什么哲学,把马克思几百年前说的话再重新诠释一遍,再解释一遍,让中国人听明白,这样的工作的确是毫无意思的。另外,对奚磊女士刚才说的,我想补充一下。因为在美国毕竟也有搞工程的,你不能说美国搞工程的就不是人才,但是我同意他如果在美国工程方面,理科方面要做出成就的话,他的洞察力,他这文科的底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我举个例子,Steve Jobs(贾柏斯,苹果公司执行长)现在非常红了,因为Apple开发了iphone这种东西。但是Steve Jobs对苹果公司最大的贡献不是他设计了什么产品,而是他的理念,他对消费者的观察力,他人生的价值观,说我要让你用起来很方便。我记得Steve Jobs没读完大学,但他读书的时候,他选了东方美学,学了很多美学的东西,学了很多艺术设计的东西。有人分析苹果的这些东西,比如说Apple之前就已造出了MP3,那为什么苹果就惹人喜欢?就是因为他下工夫,想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需要观察力的,而这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
主持人:您说到这儿,我就想到刚才新泽西州高先生谈到的,他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问题,那么你刚才谈到Steve Jobs这个人,他的这种理念,像美国在大学还有在小孩的教育过程中的社会价值,他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该追求什么、不该追求什么,那您觉得这种社会整个价值观念和导向对小孩和教育有什么影响吗?
奚磊:我觉得太有影响了,其实就是人跟社会的位置要摆好,一个人在社会里不能太自负,你也不能完全不负责任,我觉得在文明社会里,人要能恰到好处的把社会关系处理好。我们看到这个例子,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说,这些孩子很优秀,没有考上这些学校,为什么中国人就觉得接受不了?这事实上反映出中国人的自负,同时又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主持人:非常感谢二位今天的评论,也非常感谢各位观众朋友的参与,我们还有观众朋友在线,我们很抱歉,下一次您早一点打电话过来。我们也希望这一次对中美教育的对比能对那些想报考美国院校,还有他们的家长、关心他们的亲朋好友,以及对中国的教育有兴趣的朋友能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什么想法的话也可以写我们的反馈邮箱feedback@ntdtv.com,谢谢各位收看,再见。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
视频:【热点互动】从中国状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异(上)
视频:【热点互动】从中国状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异(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