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老了

font print 人气: 53
【字号】    
   标签: tags:

谨以此文献给像我一样流浪在外的子女们

游荡了这么多年,从东到西,又从北到南,一年又一年,我在长大,知识在增加,世界在变小,家乡的母亲在变老。

二十一年前母亲把我送上了火车,从那以后,我一刻也没有停止探索这个世界,二十年里,从北京到上海,从广州到香港,从纽约到华盛顿,从南美到南非,从伦敦到雪梨,我游荡过五十多个国家,在十几个城市生活和工作过。每到一个地方,从里到外,就得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而唯一不变的是心中对母亲的思念。IP电话卡出现后,我才有能力常常从国外给母亲打电话,电话中母亲兴奋不已的声音总能让我更加轻松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和挑战。然而也有让我不安的地方,那就是我感觉到母亲的声音一次比一次苍老。过去两年里,母亲每次电话中总是反复叮嘱:好好在外面生活,不要担心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想着回来,回来很花钱,又对你的工作和事业不好,不要想着我……说得越来越啰嗦,啰嗦得让我心疼,我知道,母亲想我了。

母亲今年七十五岁。

我毅然决定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搁下心里的一切计划,扣下脑袋里的一切想法,回国回家去陪伴母亲一个月。这一个月里,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只是陪伴母亲。

从我打电话告诉母亲的那一天开始到我回到家,有两个月零八天,后来我知道,母亲放下电话后,就拿出一个小本子,然后给自己拟定了一个计划,她要为我回家做准备。那两个月里母亲把我喜欢吃的菜都准备好,把我小时候喜欢盖的被子“筒”好,还要为我准备在家里穿的衣服……这一切对于一个行动不方便的,患有轻微老年痴呆症的75岁的母亲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你肯定无法体会。直到我回去的前一天,母亲才自豪地告诉邻居:总算准备好了。

我回到了家。在飞机上,我很想见到母亲的时候拥抱她一下,但见面后我并没有这样做。母亲站在那里,像一只风干的劈柴,脸上的皱纹让我怎么也想不起以前母亲的样子。

母亲花了整整好几个小时准备菜,她准备的都是我以前最喜欢的。但是我知道,我早就不再喜欢我以前喜欢的菜。而且母亲由于眼睛看不清,味觉的变化,做的菜都是咸一碗,淡一碗的。母亲为我准备的被子是新棉花垫的,厚厚的像席梦思,我一点也不习惯,我早就用空调被子和羊毛被了。但我都没有说出来。我是回来陪伴母亲的。

开始两天母亲忙找张罗来张罗去,没有时间坐下来,后来有时间坐下来了,母亲就开始啰嗦了。母亲开始给我讲人生的大道理,只是这些大道理是几十年前母亲反复讲过的。后来母亲还讲,而且开始对照这些道理来检讨我的生活和工作。于是我开始耐心地告诉妈妈,那些道理过时了。于是母亲就会痴呆呆地坐在那里。

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我发现母亲由于身体特别是眼睛不好,做饭时不讲卫生,饭菜里经常混进虫子苍蝇,饭菜掉在灶台上,她又会捡进碗里,于是我婉转地告诉母亲,我们到外面吃一点。母亲马上告诉我,外面吃不干净,假东西多。我又告诉母亲,想为她请一个保姆,母亲生气地一拐一拐在房间里辟啪辟啪地走,说她自己还可以去给人家当保姆。我无话可说。我要去逛街,母亲一定要去,结果我们一个上午都没有走到商场。

每当我们讨论一些事情的时候,母亲总以为儿子已经误入歧途,而我也开始不客气地告诉母亲,时代进步了,不要再用老眼光看东西。

和母亲在一起的下半个月,我越来越多地打断母亲的话,越来越多的感到不耐烦,但我们从来没有争吵,因为每当我提高声音或者打断母亲的话,她都一下子停下来,沉默不语,眼睛里有迷茫——母亲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了。

我要走前,母亲从床底下吃力地拉出一个小纸箱,打开来,取出厚厚的一叠剪报。原来我出国后,母亲开始关心国外的事情,为此他还专门订了份《参考消息》,每当她看到国外发生的一些排华辱华事件,又或者出现严重的治安问题,她就会小心地把它们剪下来,放好。她要等我回来,一起交给我。她常常说,出门在外,要小心。几天前邻居告诉我,母亲在家看一曲日本人欺负中国华人的电视剧,在家哭了起来,第二天到处打听怎么样子才能带消息到日本。那时我正在日本讲学。

母亲吃力地把那捆剪报搬出来,好像宝贝一样交到我手里,沉甸甸的,我为难了,我不可能带这些走,何况这些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是母亲剪这些资料下来的艰难也只有我知道,母亲看报必须使用放大镜,她一天可以看完两个版面就不错了,要剪这么大一捆资料,可想而知。我正在为难,这时那一捆剪报里飘落下一片纸片。我想去捡起来,没有想到,母亲竟然先捡了起来。只是她并没有放进我手里的这捆剪报里,而是小心地收进了自己的口袋。

“妈妈,那一张剪报是什么?给我看一下。”我问。

母亲犹豫了一下,把那张小剪报放在那一叠剪报上面,转身到厨房准备晚餐去了。

我拿起小剪报,发现是一篇小文章,题目是“当我老了”,旁边的日期是《参考消息》2004年12月6日(正是我开始越来越多打断母亲的话,对母亲不耐烦的时候)。文章择选自墨西哥《数字家庭》十一月号。我一口气读完这篇短文:

当我老了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
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的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
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
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
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
请不要责备我。
还记得小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
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
请不要嘲笑我。
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
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
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
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
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
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才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
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
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抱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一口气读完,我差一点忍不住流下眼泪,这时母亲走出来,我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母亲原本是要我带走后回到海外自己再看到这片剪报的。我随手把那篇文章放在这一捆剪报里。然后把我的箱子打开,我留下了一套昂贵的西装,才把剪报塞进去。我看到母亲特别高兴,仿佛那些剪报是护身符,又仿佛我接受了母亲的剪报,就又变成了一个好孩子。母亲一直把我送上出租车。

那捆剪报真的没有什么用处,但那篇“当我老了”的小纸片从此以后会伴随我……

现在这张小纸片就在我的书桌前,我把它镶在了镜框里。现在我把这文章打印出来,与像我一样的海外游子共享。在新的一年将要到来的时候,给母亲打个电话,告诉她你一直想吃她老人家做的小菜……

(网路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沉寂了几年、最近突然频频亮相的歌手郑钧,目前正忙碌着准备8月27日的“怒放摇滚”演唱会和9月25日的北京个唱。据知情人透露,郑钧新婚妻子刘芸的预产期在10月,这可能是郑钧作出的一种与众同乐的独特的庆祝方式。郑钧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现在自己除了工作外,就是在家里修身养性,陪女儿,照顾妻子。他坦言: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男人应该做的事情。
  • (shown)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是人们应该信守的道义原则。
  • (转载自明慧网)我父亲今年88岁,一生仗义执言,不行贿不收礼,不吸烟不喝酒,生活朴素,看见百姓谁有难处都要帮一把,一生唯有一个喜好:看书、剪报纸,把书报当宝贝,家人谁也不准乱动。父亲1945年在部队加入了中共邪党。离休后,他的房间里从低到高,层层摆满了中共邪党的书报,十几年前的都保存着。
  • 阿刚向我诉苦说,他与妻子之间的情感生活越来越找不到当初那种轰轰烈烈、激情如火的感觉了,他说,婚后最初的那段日子里,妻子总会有小鸟依人般招人爱怜,激情的悄悄话、以及亲昵的行为,充实着他们婚姻生活的每一天……可婚后短短三年,妻子却变了,柔情似水的妩媚柔情已经“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多了些男子汉最为厌倦的婆婆妈妈……
  • 自有记忆开始,便有一种孤独感与生俱来,似乎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而被那个本来属于自己的世界所抛弃,那个世界,金碧辉煌,祥云袅袅。而现在,身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一切都那么荒凉,只有闭上眼睛时,似乎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曾经生活过的世界的繁荣与温馨,而我,为什么来到了这里?面对着每天面对的一切,我却常常觉的那样陌生。一次生病去医院,我躺在病床上听着医生和母亲的对话,突然很不耐烦,不知哪来的勇气,我对妈妈说,不治了,不治了,我们回家,回家就好了。妈妈抱着我,我一直喃喃的说“回家、回家……”,妈妈晃晃我说:“你睁开眼睛看看,到家了,是在家里啊!”我打量一下,姐姐在铺床,可我又觉的,这不是家里,在家里,我怎么会感觉到病痛呢?我闭上眼睛继续不停的小声嘟囔着要回家,好像只有闭着眼睛感受到的那个家,才是我真正的家,那个家美好快乐,不会有病痛与离别。那种对回家的渴望我后来终于明白是因为什么。
  • 每个父母都爱孩子,但孩子的问题往往也来自父母。唯有充实自己才能正确教导孩子,帮助孩子拥有应有的能力。
  • (shown)有一天当我站在人生的尽头时,我可以说我无悔此生,因为我经历了亲情的温暖、友谊的温暖、爱情的甜蜜……
  • 教育部把每年八月的第四个周日订为“祖父母节”,希望透过这个节日,重新唤起国人对祖父母的重视和关怀,也鼓励祖父母们多多与孙子女互动交流,藉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桃园家扶中心希望透过这个节日,关心由祖父母担任家中未成年子女之主要照顾者角色的隔代教养家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