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与良臣

李剑
font print 人气: 90
【字号】    
   标签: tags:

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不希望自己的臣下是忠臣,唯独唐太宗例外。他希望大臣为良臣,不为忠臣,这不同于传统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唐太宗重用从前的政敌魏徵,引起一些权贵的嫉妒和不满。他们到处散布流言蜚语,造谣中伤魏徵,并向唐太宗进谗言,诬蔑魏徵包庇自己犯法的亲属。太宗听信了谗言,心中十分恼怒,认为魏徵辜负自己的重托和信任,立即派温彦博去查办此事。

不料温彦博对太宗信任魏徵也颇有微辞,便马上去调查魏徵的“劣迹”。他捕风捉影、道听涂说的搜集一些资料送给太宗,并添油加醋向太宗进谗言。太宗命温彦博去训斥魏徵,魏徵并不与之争辩。第二天一早,魏徵面见太宗,君臣二人进行一番饶有趣味的对话:

魏徵向太宗说道:“我听说君主与臣下一条心,这才叫君臣一体,哪有抛开大公无私的精神,只在检点行为上下功夫的贤良之臣呢?如果君臣上下都注重细枝末节,谨言慎行,我看国家的兴亡祸福就无法预料了。”

唐太宗大吃一惊,但他毕竟聪明过人,马上反问魏徵:“你说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魏徵不正面回答太宗的提问,却向太宗叩头请求说:“希望陛下让我做良臣,不要让我做忠臣。”

唐太宗饱读经史,从未听过这样的话,不解的问:“难道忠臣、良臣有什么不同吗?”

魏徵说:“像历史上的稷、契、咎陶就是良臣;夏朝的龙逢、商朝的比干,就是忠臣。所谓良臣,就是能给君主提出许多好建议,且被君主采纳,因而身得美名,与君共享富贵,留誉青史的大臣。所谓忠臣,虽然能给君主提出许多好建议,并敢于规劝君主,对君主忠心耿耿,但最后被君主杀戮,国家灭亡,只落个忠臣的空名。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太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继续问道:“你说得很对,作为君主怎样才是明智,怎样才是昏昧呢?”

魏徵回答说:“君主能够听取各方面意见,就是明智;君主偏信谗言,就是昏昧。”他又列举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偏听偏信,被奸臣蒙蔽,死到临头还蒙在鼓里的实例,进一步阐明这个道理,引起太宗的高度警觉。

太宗诚恳的对魏徵说:“我接受你的劝诫,努力做一个明君,你也要大胆进谏,无所顾忌和隐讳,做一个流芳百世的良臣。”魏徵见太宗以做明君为己任,非常高兴,立即向太宗保证:“你做明君,我一定做良臣,决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从此以后,君臣相知,凡有说魏徵坏话的人,唐太宗一概不听,甚至严加痛斥和惩办,因而使那些爱进谗言、陷害正直大臣的小人销声匿迹,不敢为所欲为。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诗的作者是北宋易学家邵雍,他字尧夫,谥号康节..............
  • 李白他的名号“青莲居士”,还是自称“谪仙”,都表示他的生命来源非同一般。他妈妈生他之时梦见太白金星..............
  • 中华大地被称之为神州,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出现,神也将陶器制造传给了人。陶瓷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凝聚着历史的真实;各个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装饰,其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以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都无不体现出不同朝代之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显生动、开朗、写实的风格,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 汉代时期的陶制品无论在质地、品种、工艺以及装饰手法等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
  • 唐代手工业产业的空前繁荣,这与当时朝廷对手工业发展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官府设置“将作监”、“少府监”等政府机构,对陶瓷、金工、漆器、染织等进行管理。
  •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业大有进步,宋代陶瓷清丽高雅,色泽柔美自然,造型简练,挺拔秀丽。
  • 元朝陶瓷业基本上承袭了前代旧制,但出现了青花、釉里红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种。自明朝开始,景德镇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的瓷都。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