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北京地铁:人是怎样被挤成“照片”

人气 1199

【大纪元2011年02月15日讯】“人进去,相片出来;饼干进去,面粉出来……”这些形容北京地铁拥挤的语言形象生动,悲喜交加,它们出自“北京地铁生存手册”等网上热帖。随着北京地铁新线不断开通,客流量持续攀升,北京“地铁族”已成为一支数百万人的庞大队伍。

以下是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兵分几路,在早上高峰时间亲身体验的北京地铁见闻。

多坐一站才能下车


北京地铁人流(网络截图)

早上7时45分,北京地铁4号线的倒数第三站马家堡站。记者钻进车厢,被夹在人群中,手已经没有抓扶的地方,能清晰地听到周围人的呼吸及轻声的抱怨———“别挤了。”

进入4号线北京南站站后,真正的考验才开始。这里的很多乘客从火车站出来,大多带着旅行箱,记者被不断涌入的人群推到车厢中间,这时候站在记者前方乘客的头发已经贴到了记者脸上。

到菜市口站,记者本想下车却因为太拥挤而挤不下来,想挪动一步都不大可能。而到宣武门换乘站想不下都不行,只要抬脚就会被队伍裹挟着出站。行动迟缓的女性常常对被推搡不满。从宣武门下车后,记者只得又坐上对面的列车往回走,8时,返回菜市口出站。

等两三辆车才能上去

7时35分,北京地铁八通线传媒大学站。由于地铁限流,围栏里的人塞得满满的,队伍足有五、六十米长。等闸门打开,大家都拚命往里冲,都想着把限流的时间抢回来,场景甚是“壮观”。而无论是安检、刷卡还是乘坐扶梯,哪个人要是没有跟上队伍或是动作慢点,会立即招来白眼和“快点、赶紧”的埋怨。

一辆开往四惠的列车进站,刚刚还是黑压压的人群,立即分裂成几团,哄涌到车门的位置,使劲往车上挤。上了车后,好运气的能捞个扶手,个儿高的也能手撑顶棚,大部分人都是毫无依靠,任由人流的摆布,只要能上了车,不管把自己塞在什么地方都行。有心急之人看到车门迟迟关不上,要么帮着门口的乘客拽着包、要么揪着对方的衣服,同时还要靠站台保安或其他工作人员使劲推着,车门反复多次才能勉强关闭。

“我只求能上来车就行,等个两、三辆很正常,列车里边乘客之间全部都是零距离,认识不认识的男男女女,都要我前胸贴你后背,我的马尾辫堵在他的嘴巴上,脚不沾地、站在别人腋下什么的是家常便饭,想从兜里掏个手机、纸巾什么的,几乎没有可能。”乘客姚婷说。

即便如此,挤上去的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能继续等待下辆车、下下辆车,忍受着一波又一波的拥挤。

热门地区“永远都是春运状态”

早上8时左右,地铁1号线四惠东站。

地铁1号线贯穿北京城市东西,连接着国贸C B D、天安门广场、西单商业区、金融街等“热门地区”,基本上每时每刻都是运营高峰,被乘客们戏称“永远都是春运状态”。

从八通线下来的旅客在这里换乘地铁1号线,乘客如潮水一般,涌向各个楼梯通道。人流都是蹭着、挨着,只能缓慢挪动,不时还要停下步伐等候停滞的队伍重新“开动”。

记者多次目睹这样的情况发生:结伴而行的乘客被挤散了,或者被分在了车上车下,有的孩子望着车门两隔的母亲哇哇大哭。 

眨下眼睛都能“碰”到旁边的人

都说春运难,对于早晚高峰时段“奋战”在京城地铁的数百万“地铁族”来说,“地铁天天是春运!”才是他们最现实的写照。

8时许,北京地铁5号线天通苑站客流达到顶峰。数百人的乘客队伍从车站门口一直排到站外的过街天桥,仍有乘客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加入队伍。不时有乘客翻过护栏,疾步跑向车站。

从队尾到车站大门距离不过30米左右,但随着队伍沿着缓进通道,足足用了8分钟才走完这段距离。通道最后一段明显收窄,从可并排站立四、五个成人收缩成仅容两人通过。

8时20分,在天通苑站的站台,一列列车刚刚离开,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从各个入口涌入的乘客就将空旷的站台填满。列车尚未停稳,急于上车的乘客便涌向屏蔽门,每个车门前都排上至少四五队焦急的乘客。后排的乘客一层一层地用力,将前面的人几乎是“塞”进车厢。当列车驶出天通苑站时,车厢内几乎已经没有空隙。

列车行至立水桥站时,更多的乘客涌进车厢。车内男声广播“挤不上去的乘客就不要挤了,请等下一趟列车。”站台上的工作人员也不断地呼叫堵在门口的乘客,等待下一趟列车。

一名人高马大的男乘客由于衣角总是被夹在车门,导致列车无法关门,不得不双手拽着车厢内的横杆,连续做了3次引体向上的动作,才将身体完全挤进车厢。而在下面的车站,每站每个车门等候的都有至少20名乘客,等车的乘客不得不将挤在门口的人用力向里推,才能腾出空间挤进去。

“我动不了,你就从我身后挤吧”,站在车门附近的一个女乘客说。记者身上的羽绒服被挤成薄薄的一片,想完成把手机从上衣口袋掏出来的动作都十分困难。“这么多人倒是不用怕小偷了,眨下眼睛都能碰到旁边的人”,记者身边的一个男孩打趣道。

核心区甚或被“挤爆”

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总队长孙伟年称,目前北京地铁1、2号线的实际客流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设计能力,随着周边新地铁线路不断扩展,地下路网和外网的形成,1、2号线核心区甚至有被“挤爆”的可能。

《经济参考报》报导认为,造成北京地铁拥挤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规划、设计、运力均衡等,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目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困难,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有轨道建设专家表示,在现有条件下缓解拥挤的手段有限,而且实施的难度比较大。

 

相关新闻
大陆广州要淘汰摩托车 羊城“骑士”将成历史
谎言愚民唯我独尊 争权夺利血雨腥风(五)
巩胜利:广州书记真能说话算数吗?
中国70%城市人  不满现时生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