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三峡工程36计(四十四)

这是周培源最后一次的努力。三峡工程缓建派认为,只要时间拖得越长,三峡工程上马的希望就越渺茫。孙越崎老先生向中共中央递交了《关于三峡工程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的结

论是:三峡工程近期不能上。李锐也几度上书中央领导,建议三峡工程“在重大问题尚未圆满解决以前,考虑暂缓兴建。”

三峡工程“反对派”

真正提出坚决反对三峡工程建设的只有黄万里、侯学煜等少数几人,他们认为,从自然地理学和生态环境学上来分析,三峡工程不是早上或晚上的问题,坝高多少米的问题,而是绝对不能上的问题。三峡工程的最大问题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几百万移民的安置问题;其次才是工程的技术问题和工程的经济问题,以及工程资金来源问题。由于坚决反对三峡工程建设的人数比较少,再加上黄万里先生被排除在三峡工程论证之外,他的文章在国内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也不给予发表,以致于人们对三峡工程坚决反对派的了解比缓建派要少许多。

三峡工程主上派不敢正面接受三峡工程反对派的挑战,他们避开反对派的锋芒,选取三峡工程缓建派作为攻击重点,进行反击。因为缓上三峡工程的理由,只能是工程造价太高、资金筹集困难、技术问题尚未解决、河流流域的开发次序问题等等,而对生态环境问题、移民问题,则不可能提出充份的论据。因为无论早建还是缓建三峡大坝,工程将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移民社会问题,本质上不会有很大的区别,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在工程可行性论证中,根本不进行可行性论证最主要的内容,即:上和不上三峡工程的方案比较,而只是进行蓄水位高低(海拔一百五十米、海拔一百六十米、海拔一百七十米、海拔一百八十米)和建设方案(一级开发分期蓄水和两级开发)的比较。因为缓建派没有表示反对建设三峡工程,所以建还是不建,就不用论证了。在经济比较中,虽然考虑了早建、晚建和不建三峡工程三个方案,但却没有考虑三个方案对于生态环境破坏的差别,这是由于早建和晚建两个方案,在生态环境破坏方面,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就使得本来应该在经济比较中为最优的“不建三峡工程方案”,成了最差的方案。

三峡工程之总投资

另外,三峡工程主上派在工程投资、资金筹集、经济合理性和国力承受能力分析上,确实下了一番工夫,着力打击缓建派。

三峡工程主上派的主要做法是:在三峡工程审查之前,尽量压低工程所需要的投资;而在三峡工程审查之后,再将真正所需要的资金公布出来。由于人为压低了三峡工程投资,从而资金筹集的困难、经济的不合理性,在可行性论证中都无法体现出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的说明”时说,三峡工程按一九九○年价格估算的静态总投资为五百七十亿元人民币,其中枢纽工程投资二百九十八亿元,水库移民投资一百八十五亿元,输变电工程投资九十七亿元。第一批机组发电之前所需要的投资为三百亿元。

博大出版社授权(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