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36计(三十)

王维洛博士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 ,

针对三峡工程建设能促进库区柑桔发展的观点,侯学煜提出相反的论据。三峡工程主上派把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寄托在柑桔发展上,认为水库的形成会使冬季绝对最低温度提高,对柑桔越冬有利,并可以扩大栽种面积。

对此,侯学煜指出,三峡水库所要淹没的几十万亩土地,是沿河阶地上肥料较高的冲积土,含磷量丰富,举世无双,土地资源损失十分严重。在坡度上开垦,只会加大水土流失,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开垦的坡地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另外由于三峡大坝高一百八十米,柑桔园被迫迁移到海拔更高的地区,由于气温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柑桔的生长和越冬都不利。说三峡工程建设能促进库区柑桔的发展,难以令人理解。

关于泥沙淤积问题,侯学煜首先对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论点──长江三峡段的泥沙量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没有发生变化──进行了批判。侯学煜说,现在上游各支流全年含有大量泥沙的浑浊河水,与五十年代冬季碧清河水,形成鲜明对照,此为一客观存在的事实。

因此,水库建成之后,突然冲刷不仅影响水库的寿命,且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对上游航运发生阻碍,乃是不可避免的。三峡工程给长江航运带来的好处,只不过是改变大坝以上三百公里的航运,但大坝距重庆六百公里,重庆以东三百公里因回水变动的泥沙淤积,纵使水库“放水拉沙”,也不会拉到涪陵、长寿、重庆等上游一带的河床泥沙,因而重庆有可能成为死港,其结果必然阻碍西南经济发展。

此外,侯学煜指出三峡工程将引起海水倒灌,太湖一带盐碱化,破坏鱼类资源,特别是特有鱼种有可能灭种。同时,水库建成,水流流速减小,自净能力减弱,库区水环境污染亦会加重。

侯学煜还进一步提出三峡地区综合地质灾害的理论,此部分将于后文再述。

注:退垦还湖,中国政府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把湖泊、湿地开垦为农田,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占据了水的空间,增加了洪水灾害,典型的例子便是对洞庭湖的围垦。一九九八年长江洪水之后,中国政府提出退垦还湖,就是放弃已经围垦的农田,恢复原有的湖泊、湿地。

博大出版社授权(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峡工程36计
    当水库发挥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时,许多没有被计算为三峡工程移民、没有搬迁的居民该怎么办?长江水利委员会认为,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谓的“跑洪”,等洪水过后,再回到被洪水淹没过的家中。
  • 三峡工程36计
    “苦肉计”,为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四计,败战计其中之一。原文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 推迟蓄水,就会影响发电,也会影响对下游流量的补给。这个方法在目标不改的情况下,无法接受。剩下的只有工程整治一条措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钱便往下投就是了,淤多少,挖多少,反正这笔钱,不会算到三峡工程的投资上去。
  • 一九八四年,李鹏担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把实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作为历史赋予的重任。
  •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三峡工程做了三个不同蓄水方案比较,海拔二百米、海拔一百九十五米和海拔一百九十米。比较的结果是:一百九十五米方案的防洪和发电效益都不能满足要求,而经济效益也不如二百米方案。一百九十米方案则比一百九十五米方案还要差。
  • “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多高,三峡水库库尾处的水位也多高”这个理论,完全是“无中生有”,既没有先人的经验证明,也没有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
  • 三峡水库长六百余公里,水力坡降平均值不可能为零,所以,三峡水库库尾处重庆的水位,就必然要比三峡大坝处的水位高,两处的水位绝不可能是像李鹏所说的那样是一般高低。
  • 而二○○三年六月以来,三峡水库蓄水的实践,恰恰证明:高峡出平湖,根本是无中生有。
  • 为了支援三峡工程统一领导建设,李鹏在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建立三峡省,为此,必须先行组建一个筹备组。
  • 一九八八年,全国政协再次组织三峡考察团,这次参加的全国政协委员有一百二十八人,团长是政协副主席周培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