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暴阴影

湘宜

标签:

暴力的婚姻不仅伤害被害的一方,也深深伤害孩子的心灵。

当小方的孩子五岁的时候,丈夫的事业一路走下坡,于是开始酗酒,酒后稍有不顺眼的地方就动手打人,为了孩子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同时也对高学历的丈夫抱有一丝希望,所以小方一路隐忍下来。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丈夫动手的概率反而更为频繁,每次她被丈夫打过后就抱着孩子躲在角落边饮泣,在委屈中用祈求哀怨的眼神望着孩子,说道:“妈妈的后半辈子只有指望你了!”

同样的悲剧不断的重复上演,小方却依然存着一线希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希望丈夫有一天停止暴力,她拒绝好朋友劝她离婚的建议,守着孩子,守着家,一直到孩子小学五年级了,这一天她终于想通了,决定带着验伤单向法院诉求离婚。

她立场的忽然转变令人讶异,好友关心的探询内情,原来最后一次丈夫打人后,她同样带着委屈搂着孩子躲在角落边哭泣,并伤心的重复那一句:“妈妈的后半辈子只有指望你了!”没有想到这次孩子居然以坚定的语气跟母亲说:“妈妈你别怕!我刀子已经准备好了等他!谅他不敢进来!”

这一刻,她终于惊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她忍着伤忍着痛这么多年只为了身边所爱的两个男人,可是今天再不采取行动的话,很可能就是其中一个死伤、一个坐牢,这绝对不是她忍受这么多年乐意看见的结局,于是她主动提出离婚申请。为了孩子为了丈夫,长期处在无法改善的婚姻关系里,今天她终于勇敢的踏出了第一步。

小方终于认清了,长时间来被动的迁就与承受并没有让暴力情况改善,原来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跟学历根本没有关系,她的伤痛与无助却无形中伤了孩子小小的心灵,父母的恩怨逼迫孩子采取暴力的反击绝对是另一场悲剧。孩子忧伤的眼神中有着让人不舍的早熟,小小年纪的他背负了母亲多年的痛苦和沉重的寄望,在没有能力保护母亲的不平与焦虑下已经扭曲了孩子的人生价值观,也破坏了父亲在孩子心中崇高的地位。离婚或许暂时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小方要努力的是如何重建孩子受伤的心理,走出一条正向的人生路。@*

相关新闻
压抑愤怒情绪?当心孩子变成小暴君(上)
“你怎么了?”用同理心聆听孩子的情绪(3)
“你怎么了?”用同理心聆听孩子的情绪(2)
“你怎么了?”用同理心聆听孩子的情绪(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