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古诗选读:《诗经》清庙

清庙

于穆清庙(1),肃雝显相(2)。

济济多士(3),秉文之德(4)。

对越在天(5),骏奔走在庙(6)。

不显不承(7),无射于人斯(8)。

注释

1. 于:音乌,叹词。穆,深远。清庙,深远清静的庙宇。

2. 肃:敬。雝,音雍,和。显,显赫。相,助;指助祭之公卿诸侯。

3. 济济多士:这么多而盛大的助祭卿士们。济,音己。济济,众多而阵容盛大。

4. 秉:秉奉。文之德,文王之美德。

5. 对:配。越,于。对越,对于;此有人神相感通之意。对越在天,顺承而发扬文王在天之意旨;郑笺:“济济之士皆执行文王之德,文王精神巳在天矣,犹配顺其素,如存生存。”

6. 骏:大也。骏奔走在庙,言诸侯卿士均因周公祭文王之事奔走来回于庙中。

7. 不:同丕,大也。显,显耀。承,继承。此句谓盛大的显耀文王之美德,宏扬并继承文王之旨意

8. 射:音亦,厌也。无射于人斯,谓能如此,则神不厌弃后人而加以保佑矣。

赏析

〈清庙〉,是《诗经‧周颂》的第一篇,也是颂歌之首。这是一首祭祀文王的乐歌,作者为周公。周公为了纪念文王效法天德、畏上帝而爱民的事迹,特别谱写了这首诗。文王虽然已不在人世了,但是由于他仁政爱民,因此获得人们的肯定,每当举行祭祀的时候,人们抱着一敬仰的心情来追思他。

全文一共八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庄敬肃穆,十分凝炼。首句描写其祭祀之处的庄严,透过与会的有德之人及公卿诸侯,透露出文王是以德服人。接着叙述来参与的祭祀者,他们秉持着文王的美德而来;也因为有此宏扬文王美德之心意,天上的神见到人们发自内心的真诚,受到感动,自然就会保佑而不厌弃这些人们了。全诗以“无射于人斯”嘎然而止,留下肃穆而凝炼的余韵,说明了祀神不在繁复,而强调心意纯正之重要。

周颂为乐舞兼备之诗,《礼记‧乐记》载:“〈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矣。”则歌〈清庙〉时所用乐器为瑟。由一人首唱,三人从而歌之。《礼记‧明堂位》载:“升歌〈清庙〉,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素积,裼而舞大夏。”这是歌〈清庙〉时有关舞容的纪录。

参考语译

深远清静的神庙啊,有助祭的公卿诸侯在此敬仰追思着。

这么多来助祭的人,都是秉奉著文王的美德而来。

顺承而发扬文王在天之意旨,在庙中奔忙着举行大典。

盛大的彰显文王之美 宏扬并继承文王之心

如此神将佑护这样有德之人,永远不会将之厌弃。

摘自《古诗选读》文津出版社 提供

【古诗选读(附吟唱光碟)】邱宜文主编 文津出版社

“诵诗三百、歌诗三百”,诗歌本 为最精炼且富音乐性之文学,古以弦歌雅乐,匡正民心。本书选录唐以前最富代表性之诗篇,加以注释赏析;并集合两岸杰出音乐工作者,重译古谱及吟唱,还原古 代笙歌吟咏之风。全书内容含古歌谣、《诗经》、《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诗作等约90首经典篇章。附录光碟曲目选自唐《风雅十二诗谱》、明 《魏氏乐谱》、清《诗经乐谱》,及今人创作曲等,优美纯净,重现古庙堂大雅之声。希望提供国人一份可资潜移默化,达成温柔敦厚诗教目的之精神食粮。@

更多:古诗选读:【乐府】白头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