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选读:《诗经》蒹葭

潘慧君
font print 人气: 97077
【字号】    
   标签: tags: , ,

蒹葭

蒹葭(1)苍苍(2),白露为霜(3)。所谓(4)伊人(5),在水一方(6)。
溯洄从之(7),道阻且长(8);溯游(9)从之,宛在水中央(10)。

蒹葭凄凄(11),白露未晞(12)。所谓伊人,在水之湄(13)。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4);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5)。

蒹葭采采(16),白露未已(17)。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8)。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9);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20)。

注释
1. 蒹葭:蒹,音坚,荻苇;葭,音家,芦苇;都是多年生水草。
2. 苍苍:毛传:“盛也。”苍苍是深青色,这里是指因茂盛而造成的深青的颜色。
3. 白露为霜:陈奂《传疏》:“白露为霜,乃在九月已后。”
4. 所谓:常常说起的,即思念、思慕之意。
5. 伊人:犹言“那个人”。伊,是、此,指示代词。
6. 在水一方:马瑞辰《通释》:“方、旁古通用,一方即一旁也。”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7. 溯:音诉。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游走都叫溯;此句的“溯”,从下文的“道阻且长”来看,应指在陆上傍水走向上游。洄,曲折盘旋的水道。溯洄,逆流而上。从,接近。
8. 道阻且长:阻,险阻,指道路上障碍很多;长,遥远。
9. 溯游:顺流而行。游,同流,指直流的水道。
10. 宛在水中央:宛,宛然、好像。水中央,水之中。马瑞辰认为央、旁义通,水中央即水之旁,亦可参。从以上四句见出伊人所在的地点,似是一条曲水和一条直流相交之处。诗人如沿直流上行,就看见伊人在曲水的彼方,好像被水包围着;如走向曲水的上游,虽然可绕到伊人所在的地方,但道路艰难而且遥远。
11. 凄凄:毛传:“犹苍苍也。”《释文》:“凄,本亦作萋。”萋萋,茂盛的样子。
12. 晞:干。
13. 湄:水草交接之处,即岸边。
14. 跻:音基,毛传:“升也。”指上坡路。
15. 坻:音持,水中高地。
16. 采采:茂盛的样子。
17. 未已:已,止。意味露水还没完全干。
18. 涘:音四,水边。
19. 右:迂回、弯曲。
20. 沚:水中的小沙洲。

<蒹葭赏析>

〈蒹葭〉,《诗经‧秦风》。《诗序》曰:“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曰:“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或以为情诗,无关访贤。

这是一首怀人的诗,“伊人”为诗人访求之对象,至于是男是女,是情人、友人或贤者,则未可得知。诗中描写秋天的早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没干,诗人前来寻访伊人;伊人所在有流水环绕,似乎身在远方沙洲高地之上,可望而不可及。每章开头一、二句写景,以下六句写访求伊人困难及未得之情状。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曰:“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姚际恒》曰:“‘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于‘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

本诗意境美好,词句婉秀隽永,音节流转优美。其中溯回、溯游,以喻逆礼、顺礼;逆之则不可访得,顺之则可得见。清‧王士禛赞扬其“言尽意不尽”、“令人萧寥有遗世意”。沈德潜则以为“苍凉弥渺,欲即转离。名人画本不能到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曰:“《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秦风》十篇,多阳刚杀伐之作,唯此篇高逸,殊为难得。

参考语译

芦苇一片苍苍,白露凝结成霜。我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之旁。逆着水流去找,道路险阻漫长;顺着水流去找,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一片萋萋,白露还没全干。我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边上。逆着水流去找,道路险陡攀升;顺着水流去找,仿佛在水中高地上。
芦苇一片簇簇,白露还没消失。我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旁。逆着水流去找,道路迂回弯曲;顺着水流去找,仿佛在水中沙洲上。

摘自《古诗选读》文津出版社 提供
【古诗选读(附吟唱光碟)】邱宜文主编 文津出版社

“诵诗三百、歌诗三百”,诗歌本 为最精炼且富音乐性之文学,古以弦歌雅乐,匡正民心。本书选录唐以前最富代表性之诗篇,加以注释赏析;并集合两岸杰出音乐工作者,重译古谱及吟唱,还原古 代笙歌吟咏之风。全书内容含古歌谣、《诗经》、《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诗作等约90首经典篇章。附录光碟曲目选自唐《风雅十二诗谱》、明 《魏氏乐谱》、清《诗经乐谱》,及今人创作曲等,优美纯净,重现古庙堂大雅之声。希望提供国人一份可资潜移默化,达成温柔敦厚诗教目的之精神食粮。@

更多:古诗选读:【乐府】白头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歌谣为散见于典籍中的上古逸诗,其辞简短隽永,自然和韵,而未收于《诗经》。今所见者多录于郭茂倩《乐府诗集》与清‧沈德潜《古诗源》中
  • 古歌谣仍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沈德潜在其〈古诗源序〉中便提到:“使览者穷本知变,以渐窥风雅之遗意。犹观海者由(辵+羊)河上之以溯昆仑之源,于诗教未必无少助也。”
  • 凤凰与麒麟都是上古传说中的仁兽,只有太平盛世时才能见着,而今却在乱世出现,还沦落猎人之手;一如仁者之不遇明君,竟遭逢轻视戏弄。
  • 子产是春秋时代郑国的大夫,于昭公时为相,从政期间使得郑国富强,百姓有礼。由于他不以利益为尚,而以礼义和全民的福址做为施政的考量,认为“为善者不改其度”、“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左传•昭公四年》),重新分配田地,拟定军赋制,触犯到了许多人维护自己的私心…
  • 楚狂接舆作歌之事见《庄子‧人间世》及《论语‧微子》篇。《论语》所载较简:“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 延陵季子将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反而徐君已死,季子于是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乃为之歌。
  • 〈越人歌〉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一首翻译歌。它出现在先秦时的楚国;当时的令尹鄂君子晳有一天“泛舟于新波之中”,听到划船的越人唱起了这首歌,由于歌词是越语,鄂君子晳听不懂,还找了当地人来翻译成楚语,就是今所载之〈越人歌〉。
  • 这首来自古越的歌谣,文字浅白活泼,细思量则备觉情深义重,含蓄中互道决不为贫富而相忘:“乘车”、“跨马”代表富贵,而“带笠”、“担簦”则言贫贱。
  • 首章以盛开娇艳的桃花,比拟新嫁娘容姿艳丽,于归之得时。二章以实起兴;由桃树圆硕的果实,象征婚后能多子多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