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2年04月04日讯】导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华人重视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由于现代家长自身不懂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涵是重视孩子道德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及如何做人,将华人重教育变异成为“重功名”。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大多数家长的座右铭。因此,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家长满以为子女赢在起跑线时,却不知正为其人生旅途添障碍,制造“童年恐慌”。
美东中文学校协会会长沉婉贞校长认为传统礼仪和规范的教育非常重要。实践也证明:学习传统文化的孩子们最快乐,也是最幸福的孩子。
(大纪元记者沈玉清综合报导)近期,香港的一项调查推算,逾2成的香港家长要求子女默书和背诵,13%安排孩子补习。有小孩却因自幼被严苛要求练字,升读小学后患焦虑症,常打骂自己;有家长则为孩子能就读名校,为他恶补小学课程,令孩子讨厌读书。
大陆青少年教育与研究专家孙云晓孙先生说:“现在有些早期开发变成了早期摧残,实质是在制造童年恐慌”。
专家警告,逼迫幼童过早操练只会扼杀其创意和兴趣。
香港两成家长要求孩子默书背诵
港大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近期访问逾900间香港幼稚园共1,200名幼儿教师,评估出分别有20%、25%及13%的家长,要求子女默书、背诵及补习,反映教育局警诫多年后,家长仍推崇操练式学习。
家长满以为子女赢在起跑线时,却不知正为其人生旅途添障碍。全人发展中心艺术治疗师及资深辅导员唐明敏称,部分父母要求孩子自幼园练字,且很严苛:“写过界又擦,没划勾或勾得太多又擦,要求重写。”有孩子不肯再写字,有的甚至患上焦虑症。
唐明敏回忆说:“有个小二学生总自觉写得不好,擦得纸张都烂掉,又容易发脾气,拍打自己、骂自己没用。”父母带孩子求助,追溯之下,发现是自幼家长要求过高所致。因此,她提醒家长勿逼迫孩子,应多赞赏他们的努力,并让孩子玩耍减压。
铺路升名校 孩子倦怠学业 常抱怨
香港圣雅各福群会乐宁儿童发展中心服务经理梁翠云亦遇过一个非一般男童,中文程度超逾一般水平,却参加了该中心为程度落后幼童而开设的课程:“家长觉得学多样东西不会吃亏,用来玩是浪费时间。”
那男孩要学游泳、球类、钢琴、跟外籍英语教师学英文及参加记忆班,常为“赶下场”奔走,梁翠云说:每次看到他都是疲累地现身,常抱怨道:“又要上课?”
大陆家长:“我的儿子没有童年”
一位大陆家长在网络撰文《我的儿子没有童年》。文章说,“他刚刚五岁,我们便开始‘早期’教育。电视台有个栏目《小学生说英语》,我就让儿子学说英语。他一脸不高兴,撅着小嘴坐在电视机前,大泪小泪地流着,用含混不清的语调说着中国式英语。”
她继续写道:“有时,儿子嘴里含着饭,便被我们喊下来收看电视中的英语节目。有时,儿子困得眼皮直打架,我还会唤醒他,让他听完最后的一段英语再睡觉。时间久了,儿子说起英语来一套一套的,大家都羡慕我生了个好儿子,也夸我教子有方。”
然而,她最后说:“我的儿子没有童年。我们让小小的他做更多不该他做的事,他没有时间享受和小伙伴玩耍的机会,他没玩过泥土,没逮过蚂蚱,甚至没捉过蚯蚓,没追过蜜蜂和蜻蜓……升入初中时,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儿子,他的英语成绩并不突出,这真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童年恐慌”让孩子失去人生快乐
去年,中国大陆传出安徽省阜南二小两名六年级女生小梦和周周,在教室服下剧毒农药敌敌畏。在服毒自杀之前,两人在黑板上写下遗言,周周写:“如果我死了,就怪数学老师,请警察叔叔将她抓走。”小梦写:“我好累,她们都不理解我,不想活了。”这种悲剧,在大陆却屡见不鲜。
大陆青少年教育与研究专家孙云晓说,今天的儿童过得很不快乐,不仅不快乐,而且正在遭遇“童年恐慌”。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太“给力”,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超越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年龄阶段,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就让孩子学这学那,不仅没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反而让孩子产生了紧张心理和焦虑心态。应该是玩的阶段,可是现在的孩子,从很小就没有了玩的时间。
如果孩子患上了这样的“童年恐慌”症,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更严重的恐怕就是摧残了他们的人生基础,使他们对人生、对未来失去科学的认识。孩子失去的不仅是童年快乐,更是人生的快乐。◇
=========================
回归传统教育 找回孩子的快乐
学习了《弟子规》后 孩子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人变乖了 学业也更进步了
(大纪元记者沈玉清综合报导)快乐的童年,将给人一种温暖、阳光、鲜花、美好、幸福的人生图画;令人充满希望、理想、期待、追求和自信;也使人更 充满爱心,胸怀宽广,懂得感恩,知道珍惜,更加努力。一个人的童年十分重要,童年是否快乐,几乎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又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人家长通常都很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希望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后生活幸福,有所作为。但现在社会价值观的扭曲,迫使家长急功近利,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却忽略了传统道德品质的教育,有的孩子甚至患上了“童年恐慌”症而失去童年的快乐。
沉婉贞校长:传统礼仪教育非常重要
3月24日,纽约台湾会馆关于“华人子女教育总体检”座谈会上,美东中文学校协会会长沉婉贞校长在会上谈到传统礼仪和规范的教育非常重要,她说:“我们用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最重要要身心健康、品性端正。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地。”
《弟子规》是小朋友的良师益友
中国古代的教育,讲究的是“读书明理”,“知书达理”,孩子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而这些道理会指导人的一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悟、融会贯通,成为人一生建功立业的指南针。
《弟子规》相传是由清代李毓秀编纂而成,原名《训蒙文》,后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台湾国小老师挑选了正见网正统文化教材里的《弟子规》,在课堂上教小朋友学习,并在阅读《弟子规》后写下心得:
“不要自大 不孝顺父母 最后得到报应”
“我最喜欢‘周拔忤逆父母──堕落成驴’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太自大、不孝顺父母,最后可能得到报应。这个行为果真应验了古人的那句话‘善有善报’,名医都不知道是什么病,最后就在驴鸣声中死了。”
“现在的我改变了 不再偷东西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地府铭记偷鸡罪’,它教我们不要偷别人的东西,这个故事让我收获很大,以前我有偷过别人的东西,看到这篇故事我才知道不能偷东西,帮助我改过。我改不了的时候,想到这篇文章,就决定改过来,现在的我改变了,不再偷东西了。”
“做好学生的本分 不让爸妈烦恼”
“《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也终于知道品德的重要了。我以后要做乖宝宝,不会打人,也不会骂人,上课不聊天,认真读书,遵守班级公约,做好学生的本分,不让爸妈和老师烦恼。 ”
“别人有才能不嫉妒 不说人家坏话”
“我觉得二十五单元说得很有道理,自己有能力,不要只顾自己,不肯帮人;别人有才能,不可嫉妒,说人家的坏话。第二十七单元告诉我们,给别人的应该多,自己拿取的应该要少。对待别人时,要先问自己喜不喜欢这样。 ”
……
孩子们学习了《弟子规》后,慢慢从中懂得了做人的真正道理,人变乖了,学业也更进步了。
中国古代教育,有很多优良的传统,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仍然是受益匪浅的文化瑰宝。实践证明:学习传统文化的孩子们最快乐,也是最幸福的孩子。 ◇
==========================
林书豪的成就 李清泽:归功于信仰教育
李清泽:有了信仰 他就有一颗坚强的心 碰到挫折都会把压力疏解开来
(大纪元记者沉玉清综合报导)林书豪的成就尤其让亚裔感到光荣,因为他“功课好”、“做人好”、“在团体的活动里面照顾到别人”、“懂得团队精神”,让家长们找到一个很好的典范。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3月24日,纽约台湾会馆邀请家长和资深教育人座谈,主题为“从虎妈到林来疯:华人子女教育总体检”。
主讲人李清泽教授曾经做过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心理系的主任。他强调父母要注重孩子“身、心、灵、气”的健康,发展自我调适能力、分析创新、善于沟通的能力;在家中创造良好环境,从小养成好习惯;家长自己是孩子参照的榜样,要言传更要身教,避免用语言伤害小孩。而且对孩子应该有比较“合理的期待”。
李教授:有信仰会知天命 不自大
谈到林书豪篮球打的那么好,又能够在哈佛完成学业,李清泽教授认为要归功于信仰的教育。有信仰会知天命,不自大。
李清泽说:“因为人的一生,十之八九都是不容易的。有了信仰之后,他就有一颗坚强的心。碰到挫折他都会把压力疏解开来。”他表示,林家父母虽然保有了家长的权威,但是和子女是可以讨论的;而“虎妈”式的教育没有讨论空间,是高压的,极权式的。
李教授谈到:“林书豪的父母亲对他的成功失败没有非常非常的坚持,说一定要怎么样。只是说,你喜欢做什么事情,你愿意做的事情,你就要全力以赴的去做。”
有了心中的信仰,也会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刚刚成功完成膝盖手术的林书豪非常高兴,在手术后的第一时间更新了自己的facebook。他如是写道:“感谢神让我的手术顺利完成!我现在已开始恢复之旅,感谢关心和支持我的球迷!”
林书豪谦卑 王懋轩:人格教育的结果
林书豪成为偶像之后,大家都观察到,他可以几连胜,然后接着几连败。书画艺术家王懋轩教授很欣赏林书豪不为失败所动的精神。他说,有的人因为爱面子的关系,只能面对成功,不能面对失败。但成功的定义不是名誉地位金钱,那些是附带品。
王懋轩说:“林书豪把球打好了,名誉自然来了,不是他要去求那个名誉才去打球啊。因果关系要导正。所以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是我们享受的重点。”
林书豪接受采访时,总是把功劳指向队友;输球了,会说自己没打好。王懋轩说,这是人格教育的结果,是一生受用的。他认为,品德教育、立身做人,家庭是最重要的训练场地。◇
(注:此系列文章将刊登在2012年4月5日大纪元时报焦点新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