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急功近利 孩子「童年恐慌」

現代家長不懂華人傳統教育內涵 徒增功課壓力 卻不知正為孩子人生添障礙

人氣 53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4月04日訊】導言: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華人重視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由於現代家長自身不懂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內涵是重視孩子道德教育、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及如何做人,將華人重教育變異成為「重功名」。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大多數家長的座右銘。因此,通過各種培訓班給孩子超前大滿灌與其年齡不同步的知識,家長滿以為子女贏在起跑線時,卻不知正為其人生旅途添障礙,製造「童年恐慌」。

美東中文學校協會會長沉婉貞校長認為傳統禮儀和規範的教育非常重要。實踐也證明:學習傳統文化的孩子們最快樂,也是最幸福的孩子。

(大紀元記者沈玉清綜合報導)近期,香港的一項調查推算,逾2成的香港家長要求子女默書和背誦,13%安排孩子補習。有小孩卻因自幼被嚴苛要求練字,升讀小學後患焦慮症,常打罵自己;有家長則為孩子能就讀名校,為他惡補小學課程,令孩子討厭讀書。

大陸青少年教育與研究專家孫雲曉孫先生說:「現在有些早期開發變成了早期摧殘,實質是在製造童年恐慌」。

專家警告,逼迫幼童過早操練只會扼殺其創意和興趣。

香港兩成家長要求孩子默書背誦

港大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近期訪問逾900間香港幼稚園共1,200名幼兒教師,評估出分別有20%、25%及13%的家長,要求子女默書、背誦及補習,反映教育局警誡多年後,家長仍推崇操練式學習。

家長滿以為子女贏在起跑線時,卻不知正為其人生旅途添障礙。全人發展中心藝術治療師及資深輔導員唐明敏稱,部份父母要求孩子自幼園練字,且很嚴苛:「寫過界又擦,沒劃勾或勾得太多又擦,要求重寫。」有孩子不肯再寫字,有的甚至患上焦慮症。

唐明敏回憶說:「有個小二學生總自覺寫得不好,擦得紙張都爛掉,又容易發脾氣,拍打自己、罵自己沒用。」父母帶孩子求助,追溯之下,發現是自幼家長要求過高所致。因此,她提醒家長勿逼迫孩子,應多讚賞他們的努力,並讓孩子玩耍減壓。

鋪路升名校 孩子倦怠學業 常抱怨

香港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服務經理梁翠雲亦遇過一個非一般男童,中文程度超逾一般水平,卻參加了該中心為程度落後幼童而開設的課程:「家長覺得學多樣東西不會吃虧,用來玩是浪費時間。」

那男孩要學游泳、球類、鋼琴、跟外籍英語教師學英文及參加記憶班,常為「趕下場」奔走,梁翠雲說:每次看到他都是疲累地現身,常抱怨道:「又要上課?」

大陸家長:「我的兒子沒有童年」

一位大陸家長在網絡撰文《我的兒子沒有童年》。文章說,「他剛剛五歲,我們便開始『早期』教育。電視台有個欄目《小學生說英語》,我就讓兒子學說英語。他一臉不高興,撅著小嘴坐在電視機前,大淚小淚地流著,用含混不清的語調說著中國式英語。」

她繼續寫道:「有時,兒子嘴裡含著飯,便被我們喊下來收看電視中的英語節目。有時,兒子困得眼皮直打架,我還會喚醒他,讓他聽完最後的一段英語再睡覺。時間久了,兒子說起英語來一套一套的,大家都羨慕我生了個好兒子,也誇我教子有方。」

然而,她最後說:「我的兒子沒有童年。我們讓小小的他做更多不該他做的事,他沒有時間享受和小夥伴玩耍的機會,他沒玩過泥土,沒逮過螞蚱,甚至沒捉過蚯蚓,沒追過蜜蜂和蜻蜓……升入初中時,接受過『早期』教育的兒子,他的英語成績並不突出,這真是一個絕大的諷刺。」

「童年恐慌」讓孩子失去人生快樂

去年,中國大陸傳出安徽省阜南二小兩名六年級女生小夢和周周,在教室服下劇毒農藥敵敵畏。在服毒自殺之前,兩人在黑板上寫下遺言,周周寫:「如果我死了,就怪數學老師,請警察叔叔將她抓走。」小夢寫:「我好累,她們都不理解我,不想活了。」這種悲劇,在大陸卻屢見不鮮。

大陸青少年教育與研究專家孫雲曉說,今天的兒童過得很不快樂,不僅不快樂,而且正在遭遇「童年恐慌」。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太「給力」,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超越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的年齡階段,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就讓孩子學這學那,不僅沒有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反而讓孩子產生了緊張心理和焦慮心態。應該是玩的階段,可是現在的孩子,從很小就沒有了玩的時間。

如果孩子患上了這樣的「童年恐慌」症,不僅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更嚴重的恐怕就是摧殘了他們的人生基礎,使他們對人生、對未來失去科學的認識。孩子失去的不僅是童年快樂,更是人生的快樂。◇


家長滿以為子女贏在起跑線時,卻不知正為其人生旅途添障礙。專家警告,逼迫幼童過早操練只會扼殺其創意和興趣。 (AFP)

=========================
回歸傳統教育 找回孩子的快樂

學習了《弟子規》後 孩子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人變乖了 學業也更進步了


中國古代教育,有很多優良的傳統,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仍然是受益匪淺的文化瑰寶。圖為老師正在教授孩子傳統文化禮儀。(AFP)


(大紀元記者沈玉清綜合報導)快樂的童年,將給人一種溫暖、陽光、鮮花、美好、幸福的人生圖畫;令人充滿希望、理想、期待、追求和自信;也使人更 充滿愛心,胸懷寬廣,懂得感恩,知道珍惜,更加努力。一個人的童年十分重要,童年是否快樂,幾乎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而性格又對人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華人家長通常都很重視對孩子的培養,希望孩子能夠長大成人後生活幸福,有所作為。但現在社會價值觀的扭曲,迫使家長急功近利,只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卻忽略了傳統道德品質的教育,有的孩子甚至患上了「童年恐慌」症而失去童年的快樂。

沉婉貞校長:傳統禮儀教育非常重要

3月24日,紐約台灣會館關於「華人子女教育總體檢」座談會上,美東中文學校協會會長沉婉貞校長在會上談到傳統禮儀和規範的教育非常重要,她說:「我們用傳統的方式(教育孩子),最重要要身心健康、品性端正。這就是我們教育的目地。」

《弟子規》是小朋友的良師益友

中國古代的教育,講究的是「讀書明理」,「知書達理」,孩子不僅要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而這些道理會指導人的一生,通過自己的實踐體悟、融會貫通,成為人一生建功立業的指南針。

《弟子規》相傳是由清代李毓秀編纂而成,原名《訓蒙文》,後經人修訂,改名為《弟子規》。臺灣國小老師挑選了正見網正統文化教材裡的《弟子規》,在課堂上教小朋友學習,並在閱讀《弟子規》後寫下心得:

「不要自大 不孝順父母 最後得到報應」

「我最喜歡『周拔忤逆父母──墮落成驢』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太自大、不孝順父母,最後可能得到報應。這個行為果真應驗了古人的那句話『善有善報』,名醫都不知道是甚麼病,最後就在驢鳴聲中死了。」

「現在的我改變了 不再偷東西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地府銘記偷雞罪』,它教我們不要偷別人的東西,這個故事讓我收穫很大,以前我有偷過別人的東西,看到這篇故事我才知道不能偷東西,幫助我改過。我改不了的時候,想到這篇文章,就決定改過來,現在的我改變了,不再偷東西了。」

「做好學生的本分 不讓爸媽煩惱」

「《弟子規》對我的幫助很大,我也終於知道品德的重要了。我以後要做乖寶寶,不會打人,也不會罵人,上課不聊天,認真讀書,遵守班級公約,做好學生的本分,不讓爸媽和老師煩惱。 」

「別人有才能不嫉妒 不說人家壞話」

「我覺得二十五單元說得很有道理,自己有能力,不要只顧自己,不肯幫人;別人有才能,不可嫉妒,說人家的壞話。第二十七單元告訴我們,給別人的應該多,自己拿取的應該要少。對待別人時,要先問自己喜不喜歡這樣。 」

……

孩子們學習了《弟子規》後,慢慢從中懂得了做人的真正道理,人變乖了,學業也更進步了。
中國古代教育,有很多優良的傳統,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仍然是受益匪淺的文化瑰寶。實踐證明:學習傳統文化的孩子們最快樂,也是最幸福的孩子。 ◇

==========================

林書豪的成就 李清澤:歸功於信仰教育

李清澤:有了信仰 他就有一顆堅強的心 碰到挫折都會把壓力疏解開來

(大紀元記者沉玉清綜合報導)林書豪的成就尤其讓亞裔感到光榮,因為他「功課好」、「做人好」、「在團體的活動裡面照顧到別人」、「懂得團隊精神」,讓家長們找到一個很好的典範。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3月24日,紐約台灣會館邀請家長和資深教育人座談,主題為「從虎媽到林來瘋:華人子女教育總體檢」。

主講人李清澤教授曾經做過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心理系的主任。他強調父母要注重孩子「身、心、靈、氣」的健康,發展自我調適能力、分析創新、善於溝通的能力;在家中創造良好環境,從小養成好習慣;家長自己是孩子參照的榜樣,要言傳更要身教,避免用語言傷害小孩。而且對孩子應該有比較「合理的期待」。

李教授:有信仰會知天命 不自大

談到林書豪籃球打的那麼好,又能夠在哈佛完成學業,李清澤教授認為要歸功於信仰的教育。有信仰會知天命,不自大。

李清澤說:「因為人的一生,十之八九都是不容易的。有了信仰之後,他就有一顆堅強的心。碰到挫折他都會把壓力疏解開來。」他表示,林家父母雖然保有了家長的權威,但是和子女是可以討論的;而「虎媽」式的教育沒有討論空間,是高壓的,極權式的。

李教授談到:「林書豪的父母親對他的成功失敗沒有非常非常的堅持,說一定要怎麼樣。只是說,你喜歡做甚麼事情,你願意做的事情,你就要全力以赴的去做。」

有了心中的信仰,也會讓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剛剛成功完成膝蓋手術的林書豪非常高興,在手術後的第一時間更新了自己的facebook。他如是寫道:「感謝神讓我的手術順利完成!我現在已開始恢復之旅,感謝關心和支持我的球迷!」

林書豪謙卑 王懋軒:人格教育的結果

林書豪成為偶像之後,大家都觀察到,他可以幾連勝,然後接著幾連敗。書畫藝術家王懋軒教授很欣賞林書豪不為失敗所動的精神。他說,有的人因為愛面子的關係,只能面對成功,不能面對失敗。但成功的定義不是名譽地位金錢,那些是附帶品。

王懋軒說:「林書豪把球打好了,名譽自然來了,不是他要去求那個名譽才去打球啊。因果關係要導正。所以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是我們享受的重點。」

林書豪接受採訪時,總是把功勞指向隊友;輸球了,會說自己沒打好。王懋軒說,這是人格教育的結果,是一生受用的。他認為,品德教育、立身做人,家庭是最重要的訓練場地。◇


林書豪的成就尤其讓亞裔感到光榮,因為他「功課好」、「做人好」、「在團體的活動裡面照顧到別人」、「懂得團隊精神」,讓家長們找到一個很好的典範。(Chris Trotman/Getty Images)


(註:此系列文章將刊登在2012年4月5日大紀元時報焦點新聞版。)

相關新聞
急功近利 禍害無窮
聖麥可女中的傳統教育
找回昔日學校傳統教育的古風
合肥出現私塾  家長開始重視傳統教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