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典范曼德拉 宽恕和解暴力

古容综合
font print 人气: 323
【字号】    
   标签: tags: ,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追思会12月10日在风雨中举行,场内拥进9万民众,还有超过100位现任与卸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长,以及数十位名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到场出席,向他致最后敬礼。当天也是年度世界诺贝尔奖颁奖日,许多重量级人物缺席诺奖典礼纷纷前往南非,参加反种族隔离英雄曼德拉追悼会。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促成全球约百位领袖齐聚一堂,包括平时在国际场合因各种因素几乎少有互动的宿敌,如美国和古巴元首,在这个场合得以齐聚一堂,细数曼德拉一生致力推动的和解与宽恕。

曼德拉(Nelson Mandela)今年因肺部感染住院近3个月,9月返家疗养,12月5日逝世,享寿95岁。曼德拉丧葬仪式是数世代以来最多世界领导人和达官显要参与的葬礼。多位评论员指出,追思会除了缅怀曼德拉之外,也是一个凝聚全球人民的活动。诺贝尔奖基金会董事会主席赫丁(Carl-Henrik Heldin)在演说中说:“曼德拉体现争取自由、民主和人文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美国总统欧巴马率近百世界领袖向他致敬,推崇他是“历史巨人”。

南非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荣誉大主教屠图(Desmond Tutu)在追悼会中说,曼德拉(Nelson Mandela)就像“魔术师”,在国家濒临战争边缘时将全国团结起来。南非曾经因实施黑白种族隔离残酷践踏人权,屠图说:“南非曾是令人反感的毛毛虫、世界的贱民,他却让南非蜕变为美丽的蝴蝶。”屠图说,全球无需哀悼他老友的过世,而应颂扬他伟大的一生和典范。

欧巴马以曼德拉为典范,受到他的激励而迈入政坛,谈起自己的偶像时说:“他不是一尊大理石像,而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又说:“曼德拉的成就绝非必然,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来自他无懈的坚持与信念。”欧巴马颂扬曼德拉的同时,意有所指表示,世界上有太多领导人嘴上说与曼德拉一样为自由奋斗,“但却不能容忍自己人民有异议”。在场的包括严重迫害善良人民、残害人权的共产国家代表中国大陆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古巴国家领导人劳尔.卡斯楚(Raul Castro),还有辛巴威总统穆加比(Robert Mugabe)。

前南非大法官萨克斯(Albie Sachs)在台北“2013雷震民主人权纪念讲座”演讲时说,南非民主宪政体制是曼德拉的最大遗产。萨克斯说,17岁时,在偶然的机会下,自告奋勇担任“抵制恶法运动”的自愿者。他曾被朋友以“白人不能参与黑人运动”为由制止,但他认为,这不是在帮别人争取自由,而是不论肤色、种族,共同争取成为自由社会的自由人。他说,当时以曼德拉为精神领袖,集结南非各界为民主发声。虽然当时常被警方以叛国罪逮捕,但他们仍希望透过制定新宪法,解除通行证、宵禁、黑人无投票权等不公义的法律,并维护与改善南非人民的生活与权益。

曼德拉是南非首位获诺贝尔和平奖的黑人总统。曼德拉曾自诩为南非公民的公仆,曼德拉总以理性的方式把敌人变成朋友。世人普遍赞誉曼德拉留下南非最大遗产--南非的民主宪政体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孙大维先生目前旅居美国,1973、1974两年服务于宪兵队,被挑选为“铁卫队”做为总统府正门侍卫。他表示:“能够待在蒋公(早期台湾人对蒋介石的尊称)身边是一种荣耀。”谈到两位蒋前总统,孙先生有很多感触,尤其因为经常接触到经国先生,对他更是充满景仰。他说,经国先生真的是为国为民非常的辛苦。孙大维认为台湾的民主就是他们给中国人留下来最好的礼物。因为西方人和中国人毕竟不同种族,而台湾与中国同文同种,既然在这片土地上,民主能生根发芽,那对岸又岂会没有空间。
  • (shown)四岁时便与父母来到中国定居,咿呀学语说的是汉语,生活体验的是中国风俗民情,终其一生,赛珍珠眷恋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史诗般的描述”。如今位于美国的赛珍珠故居里仍然挂着孔子肖像及《礼记‧大同篇》的书法……
  • 佘契尔夫人:在我们的历史上,有一些时刻我们必须做出根本的选择。现在是这样一个时刻--一个当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社会形态的生死及我们孩子的未来的时刻。
  • (shown)亲身参与八年抗战、国共内战、八二三炮战,郝柏村以刻骨铭心的所历所知,解读抗战领导者蒋公的日记,他说:“无意说服坚持己见的人,只盼能还原历史的真相而已。”
  • 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博士出生于美国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是20世纪主张非暴力社会改革最知名的人士之一。50年前在华府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发表令全世界人至今难忘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树立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真正实践自由平等精神的里程碑。
  • 【大纪元8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郑景雯台北21日电)宫崎骏最新动画“风起”,描述大正时代一名乡下长大的少年,下定决心要成为飞机设计师,探索爱与死亡,上映后在日本大卖。
  •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举行。何应钦将蒋中正第一号命令交参谋长转送冈村宁次,冈材宁次再于受领证上签字盖章。从此结束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1943年,宋美龄出访美国加促了日本投降。
  • (shown) 一九五八年, 反共小说《齐瓦哥医生》的作者,极富有人道精神的巴斯特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从巴斯特纳克的成长环境,可以了解到巴氏在思想上继承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的衣钵并非偶然。 巴斯特纳克七十年的生命行程,跨越了沙俄时代和苏俄时代。对于苦难中的俄国两个时代的暴君之残忍与恶毒,他太熟识、太清楚了。在被迫害二十余年的缄默中,他观察、思考、孕育、创作,完成了不朽之作《齐瓦哥医生》,以“日常现象来解释真理”(巴氏之语),在真理面前为俄国人民的旷古未有的苦难,做了公正的见证;在全人类面前,向历史提出对共产主义和赤色暴君的严正控词。他于逝世前一年,1959年, 郑重向世界宣布:“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共产党人。我是一个信仰神的人。”他始终坚信:“既使是未被武装的真理,亦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善良的精神,战胜邪恶丑行的日子将会到来。” 本文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学者文章,《黄花岗杂志》重新打字发表,本报转载。
  • (shown) 一九五八年, 反共小说《齐瓦哥医生》的作者,极富有人道精神的巴斯特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从巴斯特纳克的成长环境,可以了解到巴氏在思想上继承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的衣钵并非偶然。 巴斯特纳克七十年的生命行程,跨越了沙俄时代和苏俄时代。对于苦难中的俄国两个时代的暴君之残忍与恶毒,他太熟识、太清楚了。在被迫害二十余年的缄默中,他观察、思考、孕育、创作,完成了不朽之作《齐瓦哥医生》,以“日常现象来解释真理”(巴氏之语),在真理面前为俄国人民的旷古未有的苦难,做了公正的见证;在全人类面前,向历史提出对共产主义和赤色暴君的严正控词。他于逝世前一年,1959年, 郑重向世界宣布:“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共产党人。我是一个信仰神的人。” 本文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学者文章,《黄花岗杂志》重新打字发表,本报转载。
  • (shown) 一九五八年, 反共小说《齐瓦哥医生》的作者,极富有人道精神的巴斯特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从巴斯特纳克的成长环境,可以了解到巴氏在思想上继承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的衣钵并非偶然。 巴斯特纳克七十年的生命行程,跨越了沙俄时代和苏俄时代。对于苦难中的俄国两个时代的暴君之残忍与恶毒,他太熟识、太清楚了。在被迫害二十余年的缄默中,他观察、思考、孕育、创作,完成了不朽之作《齐瓦哥医生》,以“日常现象来解释真理”(巴氏之语),在真理面前为俄国人民的旷古未有的苦难,做了公正的见证;在全人类面前,向历史提出对共产主义和赤色暴君的严正控词。他于逝世前一年,1959年, 郑重向世界宣布:“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共产党人。我是一个信仰神的人。”他始终坚信:“既使是未被武装的真理,亦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善良的精神,战胜邪恶丑行的日子将会到来。” 本文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学者文章,《黄花岗杂志》重新打字发表,本报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