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还钱

作者 : 郑念行
font print 人气: 553
【字号】    
   标签: tags: ,

有一个山西富商,住在京城信成客店里,衣着、跟随的仆人和马匹,都很华丽,他这次进京的目的是捐献一笔钱买个官做的。

有个穷老汉来拜访他。仆人们都不愿替他通报,那老汉只好在大门口等,结果还是等着了。山西富商对老汉很冷淡,招待了一杯清茶后,就再也没有一句寒喧话。

老汉坐了一会儿,迟迟疑疑地表示出一点要求帮助的意思,山西富商马上放下脸来,摇着头说:“我现在连买官的钱,都没凑够数,哪里有力量来帮助你?”老汉很不服气,就当着众人,详细地讲了这个山西富商的来历。

他说:“我过去是做官的,比较清正爱民。这个富商从前很穷,生活一直靠我接济。我帮了十几年,最后又送给他一百两银子去做生意,他才慢慢地成了富商。现在我被陷害、罢了官,流落京城,听说这个富商来了,十分高兴,真好像遇到了救星。我老汉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能得到我从前给他的一百两银子,以便我偿还欠债,剩下的够我回故乡的路费,也就心满意足了。”老汉说到这里,就抽抽噎噎哭个不停。山西富商竟然好像一点也没有听到,无动于衷。

忽然,同住在这一个客店里的江西人站了出来,他自称姓杨,对山西富商拱了拱手,问道:“那位老汉说的都是真的吗?”山西富商红着脸回答说:“情况确实是这样,但是现在我无力报答他,实在遗憾。”姓杨的说:“你很快就要做官了,不愁没有地方借钱。如果有人肯借一百两银子给你,一年之内归还,不收分毫利息,你能把这一百两银子全部还给他吗?”

山西客商勉强回答说:“很愿意。”姓杨的说:“那你就写一张借据,一百两银子我这儿有。”山西客商迫于公论,只好写了一张借据。姓杨的收下借据,打开一只破箱子,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山西富商。山西富商满脸不高兴地把银子递交给了那位老汉。

姓杨的又置办了一桌酒席,请那老汉和山西富商一同喝酒。老汉喝得很高兴,山西富商却是一肚子气,草草喝了两杯就告辞了。老汉向姓杨的表示了感谢,过了一会儿也离开了。

那个姓杨的江西人,不久也搬出了客店,从此再没有消息了。

后来,山西富商开箱检点自己的银子,发现少了一百两。然而,箱子上的锁攀、封条,都还是好好的,根本没有动过,无法向人查问。富商又发现丢了一件狐皮背心,却在箱子里找到了一张当票,上面写着当钱二千文。这个钱数,同姓杨的办酒席的费用完全一致。

山西富商这才知道:“姓杨的是一个懂法术的 人,他利用法术取走了我的一百两银,让我还给了那个老汉;还让我出钱办酒席,招待了他们!”客店里的旅客和店主等人,知道了这件事后,都暗暗拍手称快。

那个山西富商又惭愧,又沮丧,赶快离开了信成客店。后来,也不知搬到什么地方去住宿了。 @#

(出自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雨淅沥,雾气濛濛。雨夜读书,也禁不住一丝淡淡的忧郁涌上心头。然而,当我偶然在书本上看到了“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句话时,内心为之一震,时常萦绕在心头的那些不良情绪顿时烟消云散了。
  • 中国古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俗谓“不三不四,不仁不义,算什么东西”这句话是对那些违背人伦,背弃仁义道德者的鄙视之辞。
  • 秉持纲常伦理,则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恩,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皆正,这个世界必将和穆安祥、国泰民安乐。
  • 炼几千年来贯穿着中华文化,成仙成道,修成正果,返本归真,许多故事被流传和记载。然而世间迷幻深重,无论历史上多少神迹的显示,白日飞升,虹化羽化,或是神通大显, 若干年后,人们都是当作虚无飘渺的神话传说。 很少人细想一下,若是全然虚无飘渺,而何以能几千年承传下来?因为看不见的就不相信。
  • 秋战国时代,晋平公执政的时候,有一天,晋国贮藏珍宝的库房失火。
  • ,也叫做甜梅,依品种不同,有金杏、白杏、红杏、八达杏、火杏和木杏等之分,是和我们的国花──梅一样,同属于蔷薇科的一种落叶乔木。高4至9公尺,树皮呈暗红棕色,表面有不整齐纵裂纹,幼枝则很光滑。叶片互生,阔卵圆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细锯齿或不明显重锯齿。花在早春开放,时间比梅花稍晚,同样在开花后才长出叶片。
  • 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他的事迹在《尚书.大传》中记载:“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 (shown)扶桑拥有不少雅号,如朱槿、赤槿、日及、宋槿、照殿红、二红花等, 几乎终年花开满枝,红花绿叶相配,显得特别鲜艳照人, 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极具代表性的花卉。
  • 中国传统文化中,谦德乃谦虚、俭约之德,影响中国历史五千年,成为中华民族最为显着的民族性格之一。
  • 晴耕雨读”一语融会了三国时期一代高人诸葛亮的心血与人生智慧。在中国古代,农人们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下雨天大家用来休闲,有志向的人则用来阅读诗书。幼时我在乡村偶尔也有看到冒雨耕作的人,在大雨滂沱之中施肥除草,但我总觉得那样的做法是逆天而行,得不偿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