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随笔】黑眼睛看世界:先做人,再做事

人气 2
标签:

在一次通过微信平台发送的“床上谈话”中,我谈了一分钟的性格与人生。没想到,那天收到的回复远远超过我谈政治时,不少人同我讨论起性格。可见被“性格”困扰的不止我一人。这些年,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有志同道合的,也有貌合神离的,还有水火不容的。久而久之才发现,价值理念、政治观点等等这些东西很容易分辨,也可以说清楚,自然也就无法困扰我。而我对人性也有自己的认识,不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可唯独在同各色人等的具体交往中,一再被一些人的为人处事,或者他们的性格,弄得很郁闷。

这些年,我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过程中,来自任何反对我的力量,包括武装到牙齿的公权力,都从来没有让我灰心丧气过哪怕片刻。而确实有几位宣称“志同道合”的读者与“朋友”的表现,让我曾经想打退堂鼓。过后冷静下来分析,我和他们之间应该不是什么政治观点上的差异,也许仅仅因为他们不喜欢我的性格,或者他们自己的性格有问题。

更糟糕的是,我说的这种交往,并不是在现实生活中,而是存在于网上。现实中,我活了这么大把岁数,接触了各色人等,几乎没有一个反目成仇,或者接下怨恨的。网络就不同了,我常常遭到一些不认识的网友的人格侮辱与攻击。网络好像可以放大人性格中的缺点,一些在现实中都无法遇到的“人”,网络上比比皆是,例如一言不合就破口大骂的,在当今现实中国,已经不多见了。

这样的事发生多了,不由得我不内省,开始关注自己的性格优点与缺陷,也购买一些谈论性格的书来看。记得曾经阅读一本介绍各类性格的书,那书把人的性格分成九种类型,宣称只要是人,就一定属于其中一种,而且入坟墓之前,你是无法改变自己性格的。于是,当我真发现自己属于其中一种,又读到那种性格的诸多缺陷时,几乎陷入了绝望之中。难道我身上要永远带着这类性格缺陷一路走下去?我自己倒无所谓,可我都给自己的朋友造成了多少困扰啊!

很少有人敢于正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现实中,你看到周围的人一般都会谦虚地说“我这人心肠太软”之类的暗夸语句,很少听人说“我这人嫉妒心很重”。认识自己的性格缺陷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性格缺陷。

人性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与政治观点却可以改变,那么介入这二者之间的“性格”呢?那天,很多朋友给我发信息说,性格无法改变,例如脾气暴躁的人,最多暂时压抑着不发火,可压抑久了,爆发起来可能更激烈。也有不少听众给我发来微信说,他(她)正在努力改掉性格中的一些不太好的东西,还希望同我交流。

从我对周围朋友的观察来说,我认为任何一种性格都包含优点与缺点,你是不可能拥有所有性格优点而没有缺点的,包括我看的那些讨论性格的书,从来没有说有一类只有性格缺陷而无优点的人。例如,脾气暴躁与性格温和,乍看上去,所有的人都喜欢后者。可你知道不,脾气暴躁的人往往也是热情大方、爱起来爱得你死我活的那类人。而有一种“性格温和”的人永远无法深爱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一个人,和他们在一起,你的爱情可能会像温吞水一样,一辈子都达不到高潮。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追求政治理想上。大家每天都在说,我们需要温和理性的人,不需要偏激的人,这一点可能是共识,我也赞同,尤其是需要“温和”的人一点一滴推动社会进步,需要“理性”的人耐心地构筑美好未来,极端性格的人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是,在对“温和”与“极端”的认识上,你自己也不能太“极端”,各位不应忘记,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变革的导火线都不是那些“温和理性”的人能够点燃的。而每一次冲在社会变革前面的,往往是一些性格“偏激”的人。

然而,追求政治理想与平时待人接物毕竟不同,如果不加区分,偏执的为人可能严重影响你在政治上的激烈追求,让你到头来白忙乎一辈子。尤其在资讯透明的互联网时代,别以为你政治正确,还敢勇敢地登高一呼,就一定会一呼百应。有时大家对你敬而远之,不是因为他们不赞成你的政治主张和追求,而是不认同你的为人。很多人就因为自己的为人与性格而损害了他们孜孜以求的理想与追求,让人扼腕叹息。

因为性格的双重性,所以我不会说讨厌某一种性格而喜欢另外一种。和他人交往中,意识到他人身上哪些性格是你喜欢的,哪些是让你难以忍受的,然后对照自己,效仿长处,避免短处。如果你有恒心,不忘自省,这可能也是改变你自己性格的最好方式。有人说,那不叫改变,那只能叫压抑性格中不好的东西。但如果性格真如你所说的无法改变,是否可以压抑更久一点?例如压制一辈子?这样可能就是一种改变吧,毕竟没有人会从死人身上抽取DNA来验证他是改变了性格基因还是压制了一辈子。

我个人认为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尤其对一些意志坚强、心怀理想并试图在此生中做一些大事,例如要改变世界或者改变他人的人来说,先改善一下自己的性格应该不难,而且非常必要。一个人,随着阅历、知识的增加,眼界的扩宽,以及世界观的变化(成熟),都可能调整甚至改变自己的性格。宗教信仰与个人修养分别是东西方陶冶性子的最有效办法。西方的宗教律条与中国传统道德对修身养性的要求,对一些从事政治与其它公众领域的人物改变自己性子中的缺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

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性格优势与缺陷,对于那些根本不愿意自省,从来不反思自己的人来说,改变自己的性子是不可能的,他们永远在抱怨别人。例如,有少数唤醒民众的“启蒙者”,事没做多少,文章没写几篇,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搞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满嘴就会抱怨民众是“奴隶”。不知不觉间,他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奴隶主”。

我自己也是活到这个年岁,经历了这么多才终于意识到做人甚至比做事还重要。年青时热衷追求钱财与地位,觉得很刺激,成熟一些后发现追求知识与真理更有意思,更有成就感。而到了现在,则越来越认识到,做人比什么都重要。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改变或者改掉缺陷,发挥性格中的优点。我给自己也定下了一条时常反省的座右铭:先做人,再做事。

现在,我把这句话也送给你。如果你还年轻,无法做到“先做人、再做事”,那至少要记住这句话,在做事中不忘记如何做人。

相关新闻
客家同乡会端午联谊满载美食乡情
起亚汽车开始在乔州生产首款美国制造的电动车
美国南卡大学吴克研究中心就台美中最新情势举办“台湾关系法(TRA) 45周年”研讨会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阿拉巴马建会失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