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方法

学会正向教育:化孩子头顶“尖刀”为阳光

【大纪元2014年10月07日讯】少初来咋到的孩子妈妈和爸爸都有一个共识:加拿大教育优势中最璀璨的亮点,恐怕要数时下盛行本土的正向思维教育,而且不单孩子得到机会在这种教育中获得成功经验、从而强化自信心,就连家长也被爱屋及乌、得到各种学习正向教育的机会,譬如各非营利机构、教育局联合各社区、校区投入大量财力、人力举办的正向教育工作坊(Workshop)、免费讲座——明摆着,东道主就是想方设法协助家庭发挥功能、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正向环境嘛!

负面教训:婴儿头顶那柄尖刀

一些新移民可能会感到好奇:正向教育无疑是好的,不过为何值得如此大费周章呢?对于这类疑问,在展望(Chimo)社区中心曾举办的一个正向教育主题讲座上,Dr.Art心理智能教育国际顾问公司(Dr.Art International Consultant Company )的刘思爱博士(Dr.Lau,Sze-Oi,Lucia Ed.D),为在座者作出了醍醐灌顶的答案……

  

刘博士用Power Point(微软幻灯片软件)展示了一名亚裔儿童的亲手制作的折纸作品:头顶插着尖刀的婴儿!当刘博士沉痛地介绍到这位亚裔儿童于若干年前、在其年仅一两岁时,曾亲眼目睹父母婚变过程中的家庭暴力,当她讲到小作者在完成这个作品之后嚎啕长哭时,全场一时间被震惊得鸦雀无声:负面影响竟然造成孩子如此巨大的心理创伤?!

天壤之别:正负向教育结果

具有20年教授艺术与精神心理健康临床经验的刘博士,曾在2011年荣获卑诗省列治文市(Richmond)颁发“艺术教育成就贡献奖”,获取李嘉诚“香港仁爱香港”基金,同年,于联合国第4届‘世界关顾自闭日’发表文章“艺术治疗与自闭症。刘博士用下列箴言启发家长们学习运用正向教育来爱孩子:

  在讥评中长大的孩子,苛于责人;

  在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常怀敌意;

  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过分自责;

  在容忍中长大的孩子,知晓忍让;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

  在激赏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重;

  在公平中长大的孩子,有正义感;

  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能够自爱;

  在安全感中长大的孩子,对人信赖;

  在接纳与友爱中长大的孩子,知道如何去爱。

正向心理:在哈佛最受捧

台湾心理学专家黄俊杰在《心理学新典范-谈正向心理学》文中谈到,正向心理学研究于1980年代开始在西方学界、教育界、企业界兴起,以全人发展为基点,提倡研究与找寻人类的优点和潜能,认为“个人、群体和社会充满生机和希望”(有别于以问题为中心、认为“人会产生问题和被动”的老派心理学)。许多心理学家不再从负面角度如忧郁、无助感、痛苦来研究心理健康问题,而是针对正向议题如爱、乐观、复原力(Resilience)、幸福感等正向情绪的发展来展开探索。研究发现正向情绪产生正向经验。2006年哈佛大学首度开设正向心理学课程,该课成为全校最受欢迎课程。

  

黄俊杰的论述显示:正向心理学在教学上能够协助学生发挥潜能、以及比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通常是指学生在被付予更高期望以后,会表现得更好的一种现象;也指人若内心常怀正面期望将会成功,反之将会失败。其命名来自希腊神话故事:雕刻家比马龙爱上了自己的象牙雕刻作品女神雕像,由于他每天对着雕像说话,最后雕像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女神)。

学习正向教育: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

其实很多家长内心都接受正向教育理念,却因为不懂得在行动上怎样付诸实施而止于纸上谈兵。日前看到大纪元网教育园地连载若松亚纪写的《教养,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https://www.epochtimes.com/gb/nsc977.htm),从提醒家长“总是‘警告’孩子,教养只会绕远路”角度,启发家长用正面暗示代替负面暗示。文章图文并茂的很有说服力,忍不住推荐给大家。第一个小标语是:小孩“粗心大意”,只是被父母催眠了……

小孩子拿杯子装水时、把牛奶倒进空杯时,我总是忍不住要提醒他:“不要打翻了!”大人老觉得“不提醒孩子,他很容易把东西打翻”,真的是这样吗?我千叮咛万嘱咐,不断耳提面命的结果,孩子仍然把水打翻了。

  

这是为什么呢?一般人都会想像自己听到的话,我们不妨实验一下:“请不要想像柠檬。就是黄黄的、酸酸的,含在口中就忍不住分泌大量唾液的柠檬。绝对不可以想像喔!”

  

明白了吧?即使叮咛你“不要想像柠檬”,你的脑中还是会不由自主浮现柠檬的影像、口中自然分泌唾液。如果我什么都没说,想必你连柠檬的“柠”字也不会想到。

  

同样道理,爸妈说的“不要打翻”,反而会勾起小孩“打翻东西的想像”。原本只是想提醒孩子,却事与愿违地让他联想到“可能会打翻”。孩子脑海中,会浮现打翻牛奶的情境,以及妈妈爆跳如雷、勃然大怒的神情。

  

你看吧!人们常说“心想事成”。你对孩子说的话,他们都会依照预言实现想像。孩子本来都没想过“打翻饮料”、“可能会打翻”这些事,经爸妈提醒后,反而会很在意。

  

这些提醒其实形成了负面暗示。“可能会打翻”的联想,引导想像走向事实。我一再耳提面命的叮咛,完全徒劳无功。其他类似的状况如下:“不可以大声吵闹”“不要跑!”“不要靠近!”

  

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孩子吵闹、暴冲奔跑、靠近危险场所的画面?什么样的一句话可以逆转这种状况呢?

  

假设你现在放好杯子,倒满饮料打算端起来喝。由于表面张力,看到几乎要溢出杯缘的饮料,你不禁喃喃自语:“啊~好幸福!”

  

杯里的饮料只要稍微倾斜,就会洒出来。这时候如果有人在旁提醒,你希望他怎么说呢?是不是像下面这种状况? ◇

责任编辑:邓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