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方法

學會正向教育:化孩子頭頂「尖刀」為陽光

【大紀元2014年10月07日訊】少初來咋到的孩子媽媽和爸爸都有一個共識:加拿大教育優勢中最璀璨的亮點,恐怕要數時下盛行本土的正向思維教育,而且不單孩子得到機會在這種教育中獲得成功經驗、從而強化自信心,就連家長也被愛屋及烏、得到各種學習正向教育的機會,譬如各非營利機構、教育局聯合各社區、校區投入大量財力、人力舉辦的正向教育工作坊(Workshop)、免費講座——明擺著,東道主就是想方設法協助家庭發揮功能、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正向環境嘛!

負面教訓:嬰兒頭頂那柄尖刀

一些新移民可能會感到好奇:正向教育無疑是好的,不過為何值得如此大費周章呢?對於這類疑問,在展望(Chimo)社區中心曾舉辦的一個正向教育主題講座上,Dr.Art心理智能教育國際顧問公司(Dr.Art International Consultant Company )的劉思愛博士(Dr.Lau,Sze-Oi,Lucia Ed.D),為在座者作出了醍醐灌頂的答案……

  

劉博士用Power Point(微軟幻燈片軟件)展示了一名亞裔兒童的親手製作的摺紙作品:頭頂插著尖刀的嬰兒!當劉博士沉痛地介紹到這位亞裔兒童於若干年前、在其年僅一兩歲時,曾親眼目睹父母婚變過程中的家庭暴力,當她講到小作者在完成這個作品之後嚎啕長哭時,全場一時間被震驚得鴉雀無聲:負面影響竟然造成孩子如此巨大的心理創傷?!

天壤之別:正負向教育結果

具有20年教授藝術與精神心理健康臨床經驗的劉博士,曾在2011年榮獲卑詩省列治文市(Richmond)頒發「藝術教育成就貢獻獎」,獲取李嘉誠「香港仁愛香港」基金,同年,於聯合國第4屆『世界關顧自閉日』發表文章「藝術治療與自閉症。劉博士用下列箴言啟發家長們學習運用正向教育來愛孩子:

  在譏評中長大的孩子,苛於責人;

  在敵對中長大的孩子,常懷敵意;

  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中長大的孩子,過分自責;

  在容忍中長大的孩子,知曉忍讓;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充滿信心;

  在激賞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尊重;

  在公平中長大的孩子,有正義感;

  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能夠自愛;

  在安全感中長大的孩子,對人信賴;

  在接納與友愛中長大的孩子,知道如何去愛。

正向心理:在哈佛最受捧

臺灣心理學專家黃俊傑在《心理學新典範-談正向心理學》文中談到,正向心理學研究於1980年代開始在西方學界、教育界、企業界興起,以全人發展為基點,提倡研究與找尋人類的優點和潛能,認為「個人、群體和社會充滿生機和希望」(有別於以問題為中心、認為「人會產生問題和被動」的老派心理學)。許多心理學家不再從負面角度如憂鬱、無助感、痛苦來研究心理健康問題,而是針對正向議題如愛、樂觀、復原力(Resilience)、幸福感等正向情緒的發展來展開探索。研究發現正向情緒產生正向經驗。2006年哈佛大學首度開設正向心理學課程,該課成為全校最受歡迎課程。

  

黃俊傑的論述顯示:正向心理學在教學上能夠協助學生發揮潛能、以及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通常是指學生在被付予更高期望以後,會表現得更好的一種現象;也指人若內心常懷正面期望將會成功,反之將會失敗。其命名來自希臘神話故事:雕刻家比馬龍愛上了自己的象牙雕刻作品女神雕像,由於他每天對著雕像說話,最後雕像變成了一位真正的女神)。

學習正向教育:從改變說話口氣開始

其實很多家長內心都接受正向教育理念,卻因為不懂得在行動上怎樣付諸實施而止於紙上談兵。日前看到大紀元網教育園地連載若松亞紀寫的《教養,從改變說話口氣開始》(https://www.epochtimes.com/b5/nsc977.htm),從提醒家長「總是『警告』孩子,教養只會繞遠路」角度,啟發家長用正面暗示代替負面暗示。文章圖文並茂的很有說服力,忍不住推薦給大家。第一個小標語是:小孩「粗心大意」,只是被父母催眠了……

小孩子拿杯子裝水時、把牛奶倒進空杯時,我總是忍不住要提醒他:「不要打翻了!」大人老覺得「不提醒孩子,他很容易把東西打翻」,真的是這樣嗎?我千叮嚀萬囑咐,不斷耳提面命的結果,孩子仍然把水打翻了。

  

這是為什麼呢?一般人都會想像自己聽到的話,我們不妨實驗一下:「請不要想像檸檬。就是黃黃的、酸酸的,含在口中就忍不住分泌大量唾液的檸檬。絕對不可以想像喔!」

  

明白了吧?即使叮嚀你「不要想像檸檬」,你的腦中還是會不由自主浮現檸檬的影像、口中自然分泌唾液。如果我什麼都沒說,想必你連檸檬的「檸」字也不會想到。

  

同樣道理,爸媽說的「不要打翻」,反而會勾起小孩「打翻東西的想像」。原本只是想提醒孩子,卻事與願違地讓他聯想到「可能會打翻」。孩子腦海中,會浮現打翻牛奶的情境,以及媽媽爆跳如雷、勃然大怒的神情。

  

你看吧!人們常說「心想事成」。你對孩子說的話,他們都會依照預言實現想像。孩子本來都沒想過「打翻飲料」、「可能會打翻」這些事,經爸媽提醒後,反而會很在意。

  

這些提醒其實形成了負面暗示。「可能會打翻」的聯想,引導想像走向事實。我一再耳提面命的叮嚀,完全徒勞無功。其他類似的狀況如下:「不可以大聲吵鬧」「不要跑!」「不要靠近!」

  

你的眼前是否浮現孩子吵鬧、暴衝奔跑、靠近危險場所的畫面?什麼樣的一句話可以逆轉這種狀況呢?

  

假設你現在放好杯子,倒滿飲料打算端起來喝。由於表面張力,看到幾乎要溢出杯緣的飲料,你不禁喃喃自語:「啊~好幸福!」

  

杯裡的飲料只要稍微傾斜,就會灑出來。這時候如果有人在旁提醒,你希望他怎麼說呢?是不是像下面這種狀況? ◇

責任編輯:鄧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