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谈

玩物丧志与克己复礼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商纣王之后,威德广被四海。西方有蛮夷之邦进贡了一头獒犬,高四尺有余,能通晓人意,威猛而善于和人搏斗,与当时中原之犬大不相同。

当时任太保的召公奭,担心武王会因为喜好此犬而荒废政事,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名曰〈旅獒〉,告戒武王不要“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这篇文章记载于《尚书》。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尊重他人的人格,是丧失德行的行为,沉迷于喜好的事物中而不能自拔,是丧失志气的行为。平常人如果沉迷于喜好的事物之中,就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君王如果沉迷于喜好的事物之中,就会使天下的百姓遭受苦难。

春秋时,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

不久,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

古人对此有诗为评: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大纪元图片库)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性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智慧之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求声色之娱,能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知足常乐的生活。

欣赏喜爱美好的事物,是人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如果不知道克制自己的喜好之心,就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古代的明君之所以能政令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克己复礼,约束自身的缘故啊!

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到洛阳,中途在昭仁宫休息,因对膳食安排不周而大发脾气。魏徵对唐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常责怪百姓不献食物,或食物不够精美,遭到百姓反抗而灭亡了,陛下应该吸取教训。如果没有贪欲,今天这样的食物陛下就应该满足了,如果贪得无厌,即使食物好一万倍,也不会满足。”

唐太宗听后不觉一惊,说:“若不是你,我就听不到这样中肯的话了。”

唐太宗非常喜爱狩猎,也非常喜爱一种叫做“鹞鹰”的鸟,他曾叹息道:“唉!玩鹞鹰的时间过得太快,总没个够。”一次,太宗得到一只小鹞鹰,非常喜爱,正放在手上逗着玩时,魏徵来了,太宗赶紧把小鹞鹰藏在袖中。

谁知魏徵早就看见了,故意跟太宗讲个没完。等魏徵走了,小鹞鹰早已在袖中被闷死了。从此以后,唐太宗再也不玩鹞鹰了。

还有一次,太宗想要去终南山打猎,魏徵听说后,便跑到宫门等候。等了半天,不见太宗出现,只好再到宫里看看。一进宫,看到太宗一身猎装端坐在那儿。魏徵只好硬着头皮上前问道:“皇上不是要去终南山打猎吗,怎么还没去呢?”

太宗答道:“本来是要去的,但我知道你一定会来劝阻,就决定不去了,你放心的回去吧!”魏徵听后,笑吟吟的叩拜出宫去了。

(大纪元图片库)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唐太宗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正是因为他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听从他人的好言劝阻。对于自身的谨慎约束,使他具备了治理国家的德行。

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能够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不因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就欢喜,也不会看到别人遭受痛苦而无动于衷。一个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时常考虑他人悲苦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心胸宽广的赤诚君子啊!

俗语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现代社会追求个人的舒适生活、个人的情感和欲望,这似乎成了社会的潮流和人们生活的目标。但是实际上,拥有得再多也不代表拥有了真正的快乐。

现代人虽然可以通过所谓的技术手段,实现古代做不到的事情,但同时也越来越失去对自我的约束,在迷失与放纵间逐渐使内心变得空虚和麻木。现在的青少年日益沉迷于电脑、游戏机、互联网,脑海里充斥着暴力、色情。这不仅损害他们的身体健康,更腐蚀他们的思想,使他们逐渐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失去传统的道德理念和人生的志向。

其实,一个对社会、国家有益的人,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有德行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时时刻刻考虑别人,约束自己的人。朋友们,希望您也能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时常反省自己的内心,为他人着想,或许这样,您就能找到真正的快乐与生命的价值。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