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谈

清除时弊 请从我起

唐朝人宋憬,官职是侍中(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朝廷的高级政务官员),他为官清正刚直,办事从来不徇私情。

有一次,他的叔父宋元超,以候选官员的身份,来到吏部官署,讲明自己与宋憬的关系,请求吏部给他适当的优待,安排个好一些的官位。

宋憬得知此事后,立刻给吏部写了一封信,讲:“宋元超是我的堂叔,我既不敢隐瞒,也不愿徇私情而损害公事。以前他没来说什么,自当按原则办事;现在他来吏部有所请托,那么处理此事就必须严正。攀亲托请之风,不可长。请吏部将他放遣不用。”

他叔父如不来托请,按原则就当上了官;但他攀亲托请,反而被拉下来了。因为在宋憬心里,这种作风很坏,于民于国,均为不利。

后来,在开元(公元713年)初年,朝廷改任宋憬为广州都督。当时的广州,人民还住的是茅草屋,经常引起火灾,百姓常有损失。宋憬就把中原地区的烧砖瓦、盖瓦房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从此,广州建起了许多瓦房住宅和店铺,火灾大为减少,人民安居乐业。他还减轻赋税,倡德省刑,百姓欢歌。

但是不久,唐玄宗又把他调回京城,任刑部尚书。很快再提升为宰相。

广州百姓舍不得他走,他们自发的要为他修建“遗爱碑”。正在筹办此事时,宋憬知道了。他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因为考虑到这也是当时的一种不正之风,必须制止。

所以,他就向唐玄宗呈了一个奏本,里面写道:“我在广州所做的事,值不得立碑记载。特别是我现在当了宰相,就更要制止别人对我过分的颂扬。如果让他们立碑,就会大大的助长这种巴结上司、阿谀奉承的恶劣习气。朝廷要清除时弊,请从我起!”

唐玄宗看了他的奏本,觉的恳切入理,十分感动,就批准了他的意见。于是,全国各地再也没有长官,敢于同意百姓或暗示下属为自己树碑立传,拍马逢迎了。宋憬的行为,在当时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