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的故事

直言敢谏 无私为民(中)

作者 : 静远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三、晏子劝景公勤政爱民

景公贪图享乐,在晏子出使鲁国期间,派人征集民工起造大台之馆,以供游玩、休息之用。到了年底,天气已非常寒冷,工程却仍在进行,庄稼在地里不能收获,有很多人因此而受冻挨饿,大家不免都有抱怨,也一致盼望着晏子能早日回国,以解救他们的困苦。

晏子回到齐国后,听闻了这件事。他前往覆命时,景公令设宴为他接风,君臣饮宴畅谈时,晏子起身对景公道:“您要是允许,我想唱支歌。”接着,晏子便自舞自唱道:“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惙惙矣如之何?”唱完后,不禁流下了眼泪。

景公立刻明白晏子指的是他大兴土木的事,马上离席而起,走到他身旁,劝他说:“先生何至如此呢?原来是为修建亭台的事啊,我马上下令停工,不再建了。”晏子听后便起身拜谢。等晏子回去,还没到家门口,景公就发出命令,迅速停工,于是整个工地的人有车的驾车,没车的就赶快走,一下子就散了。

一次,景公出外游玩十八日不归,晏子找到景公请他回朝理政。景公诧异地问:“为什么呢?难道是讼案办理得不妥善吗?有泰士子牛处理就可以了;是社稷宗庙不按时祭祀吗?有泰祝子游处理就行了;或是诸侯宾客不应对往来?有行人子羽在呢;又或是田野土地不开辟、仓廪府库不充实吗?有申田方面的官员办理就好了;至于如何使国家在各方面,损其有余以补不足吗?有你在就行了。寡人有你们五位大臣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晏子听后回答:“人各尽其职,然而君王数日不理朝政不是太久了吗?”景公立即明白了自己的过失,随同晏子返回。虽然朝中有值得信赖的大臣辅助,然而,国君也有国君的职责在。

景公以为凡事有人代劳,自己便可以高枕无忧,心便可安逸。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责任,都有属于他的本分。在各自的本分内,都当尽守其分,不能因为别人尽到本分,就忽略了自己的责任。

四、景公怜饥者

一天,景公与一些官员到寿宫去游玩,无意间看到一位老者,面黄肌瘦,背着一大捆木柴,像是饿了很久的样子,显得疲惫不堪。景公看了,心里很难过,觉得他很可怜,于是交待相关官吏给予这位老者收养、照顾,免得他再劳累受饿。

晏子在一旁,见到景公怜悯老者,便上前称赞说:“臣听说,喜好贤良的人而怜悯不幸的人,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如今君王能怜爱老者,将恩惠广施百姓,此乃治国之本啊!”景公听了晏子的称赞心里很高兴。

晏子便进一步说道:“圣明之君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看到有一人受苦,便会想到其他人。如今,臣请君王下令,凡国内年老、幼弱等无助者,还有像鳏夫、寡妇没有家室的,派各地官员调查清楚,然后给予他们妥善的安排与照顾,以此来广施君王的恩惠。”

景公听了晏子的建议,更加喜悦,马上答应下来,说:“这样真是太好了,就照您说的去办吧!”于是,在晏子的劝谏下,齐国内年老幼弱的人都有了照料,人民生活更加安定,一片祥和。

晏子见到景公怜悯老者,加以称赞,不失时机地进一步劝谏景公,使景公将对一位老者的关怀照顾扩至全国百姓,让所有需要照顾的人都能够得到妥善的安排。善体他人的心境,不仅用在劝谏,也在受谏;不仅能够对他人的优点给予肯定、鼓励;同时,在别人提出更好的建议时,自己是不是能愉快地接纳,更加悉心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

五、景公赏无功罪有司

景公有一次欲赏赐国中的宠幸之人,决定给予万钟之赏的有三位,千钟之赏的有五位,命令三出后,主办会计的官员却坚持不办理。景公大为震怒,下令要免除会计官员的职务,可命令三出后,执法的官员又抗命不从。

景公为此很不高兴,向晏子说:“寡人听闻,君王治国,对喜爱之人奖赏他,对厌恶之人则疏远他。如今寡人对自己喜欢之人不能赏赐,对讨厌之人又不能疏远,实在失去了君王应有的权力啊!”

晏子听后回答:“晏婴听说,君王言行正确,大臣依命行事,此为顺服;君王行为乖张,大臣却仍唯命是从,此是叛逆。如今君王厚赏那些谗佞阿谀之人,却要官吏们言听计从,不得违抗,此是君失正道,臣失其职了。

先王最初立下爱而当赏的标准,是鼓励行善;立下恶而应罚,意在严禁残暴。过去夏、商、周三代帝王之所以能兴王天下,是因为凡有利于国家的,就爱而赏之,贤良之士便越来越多;有害于国家的,就恶 罚之,邪僻之人也由此改过迁化,恶迹消灭。因而天下大治,百姓和睦。

可到了国势衰危之时,末代的帝王懒散怠慢,日常生活只知放荡淫乐,对顺从己意就爱之赏之,违背己意便恶之罚之,如此爱恶颠倒,善恶不明,使得邪僻之人越来越多,贤良之人排挤在外。最后使百姓们妻离子散,国家也危败覆亡了。

如今,君王不能揣度古圣先王兴王天下的原因,又不能观察衰世惰君亡国败家的真相,臣只怕君王如此滥施赏罚,一旦大臣们不敢据理力争,便有社稷倾覆,宗庙危亡的后果啊!”

景公听闻此言,立即明白自己的过错,说道:“寡人着实不知,那就依照官员们的安排去办吧!”这样,凡从前于国中宠幸之人的滥赏滥支的公款,经过了审慎的检察后,节省下了十分之三。

景公欲赏赐自己喜欢之人,却没有看到,自己所爱,并非对社稷有功,如果仅讨君王喜欢就可以得到厚禄,阿谀谄媚之人会越来越多,社会风气将败坏,因此执事官员不给予办理;景公想要处罚执事官员,司法人员又不给予办理。

其实这正是官员们恪守本职,为国家着想,不计个人得失的表现啊!景公只看到表面顺从与否,却没有看到,真正的顺服,是顺从正道。景公遇到问题时,懂得向有道德、智慧的晏子请教,晏子于是诚恳地将道理分析清楚,使景公明了其中的利害,知过而改。

在自己人生遇到困惑时,懂不懂向有德行的人请教?面对自己有错,能否勇于面对,虚心改过?能明白自己的心,则可以少犯许多的过错,才能拥有明理、智慧的人生。@

(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们把用钱买官,叫做“铜臭”。东汉时的崔烈,曾名重一时;汉灵帝时,他花钱五百万,买官当上了司徒,结果是很快名誉扫地。崔烈问儿子崔钧说:“外面的人,对我议论纷纷,他们在讲我什么呢?”
  • “仁爱孝悌、谦和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古人看来,孝是为人首德,是诸种道德的基础,因此说“百善孝为先”。古人云:“夫孝至于天,日月为之明; 孝至于地,万物为之生;孝至于民,王道为之成……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孝道所至,异类皆应,孝之义大矣哉!”
  • 人有礼敬必吉,家有礼敬能昌,国有礼敬自强。
  • 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就是 教化,这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对《诗经》咏唱的内容,孔子在《论语》中一语定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被称为豪放派词人,但他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只占全部作品1/10左右,随着后期苏东坡更加崇尚佛、道,心灵上日趋宁静,他的诗词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 古语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又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话的确是人生的经验结晶。在大灾大难降临之前,总有慈悲众生的神佛,以各种方式告诉人们大灾将至,怎样躲灾避难之法。
  • 南宋忠臣文天祥在其流传千古的作品《正气歌》之中,列举了历朝历代“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几个忠臣义士,其中有“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张睢阳齿”,说得是气吞山河的大唐忠臣张巡固守睢阳,以身徇义的浩然正气。 而“颜常山舌”则是指大唐忠臣颜杲卿舌断仍喷血骂叛贼的壮烈事迹。
  • 自古以来,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一些有识之士将它们编撰成书,成为今天古代文学经典中的笔记、传奇、话本、和各类章回小说。比如人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封神演义、八仙故事、说岳全传,三言二拍、唐宋传奇等等,这些小说故事中贯穿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道德、因果报应、以及佛道两家的修炼文化,还记载了很多另外空间的奇闻异事。这些传奇,或劝世警世,或喻世讽世,或令人拍案叫绝,或令人悚然一惊,静心读来,在人物的嘻笑怒骂间,常常体会到真实严肃的内涵。
  • 宋代,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单身青年,以卖饼为生,休闲时以吹笛子为乐事。只要赚得了能够吃饱肚子的钱,这个青年就回家休闲,拿出笛子来吹。笛声嘹亮,婉转悦耳,左邻右舍都喜爱听。真是快活了自己,娱乐了邻居。就这样,过了好几年,不少人都尊敬他、羡慕他起来。
  • 《黄帝内经》普遍被中医界奉为中医之源头,行医之圭臬。但医界实际应用《黄帝内经》之内容少之又少,最常用的有如脏象学说、经络学说与养生等医味较浓的部分,其他的总之一句话:看不懂。各家的注释不乏其人,但很多看了仍是似懂非懂,真正的涵义到了近代可说是无人能掌握。《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呢?不容易看懂的书又为何很多人要研究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