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记

用生命筑成堡垒 中国人民誓死抵御日寇

人气 14
标签: , ,

【大纪元2014年09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叶紫云澳洲悉尼采访报导)9月9日,在抗战胜利日军受降69周年之际,几十位来自悉尼各界的人士参加了由抗日国军后裔余祥钟等人组织的在悉尼乔治街澳洲退伍军人俱乐部(RSL Club)举办的南京受降纪念会,通过详细解读,展示了从未公开过的代表日本战败的受降书影印件,以及历史上的一些珍贵照片和录像片,组织者还根据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点,从不同层面详述了这个在二战中最持久和最激烈的战争,中国人民是如何齐心协力、抛头颅洒热血,付出生命的代价对抗日本侵略军的过程。

当天来自澳纽退伍军人俱乐部纽省分会的副会长约翰-海英思(John Haines AM)先生和悉尼历史协会的代表等也受邀出席了纪念会,与会嘉宾还包括来自台湾和中国的抗战后裔等。

组织者余祥钟经过多年搜寻和研究,将中日战争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他表示,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还原历史真相。海英思也表示,在澳纽军团日(Anzac Day)即将到来的一百周年,举办这种展现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对抗侵略者所做出的贡献这一活动意义重大。

军事力量的对比

日本对华侵略的野心由来已久,明治维新至1928年济南惨案期间,日本不断在中国领土进行挑衅,致使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日本对华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线,在被新文化学者胡适喻为正处于“中世纪时代”的中国,其军事力量不敌日军的千分之一。

余祥钟用娴熟的英语展开了一个半小时的演讲,“这是一场绝对不公平的角逐。”当时军力薄弱的国军必须将军事力量考虑在列,“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世界第三海军强国之列,而当时中国在海军方面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陆军方面,日军拥有4百万大军,而国军的兵力只抵日军一半;空军方面,国军100架飞机对抗日军3000架飞机;经济方面,日本当时是处于工业崛起的强国。”

“国军当时大部分是由地方军组成,他们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仅有的几架步枪和轻机枪,两人共用一支步枪非常普遍,往往一支部队仅仅拥有两支轻机枪。在喜峰口等从北方通往南方的军事要道,阻挡日军的竟然是传统抗敌的大刀队。”

纪念会向来宾展示了两位最著名的大刀队队长和一位手持大刀的士兵的照片,当年几乎所有参战的大刀队官兵都已殉职,目前只有三位生还者之一——仵德厚老人还在世。

中国国军策略

会场上还播放了罕见的日本于1945年9月9日受降的录像片,录像中可见日本在华的日军统帅冈村宁次在众目睽睽之下,签署了投降协议,并将之交给同盟国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表示日本无条件投降。余祥钟还向来宾们展示了总共5页的日本投降书,公开了从未在中国公开过的日军统帅冈村宁次和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亲笔签名影印本。

余祥钟认为,“日本对华作战方针的最早策略为‘三月亡华’,14年的抗战(其中的8年是最激烈和持久的)得以证实,中国国军当时实施的是拖延战术,“正是这个拖延战术让我们的国军赢得了得以生存下去的宝贵时间,我们有5亿人民和广袤的土地,我们可以将日军引向内陆,拖延日军,然后击败他们。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用鲜血和生命拖住敌人,一个倒下,一个跟上,绝不给敌人喘息之机。”据悉,当时,一队有8000至1万的兵力仅仅能够维持一天的战役,八个队仅能维持五天战役。

澳纽退伍军人俱乐部纽省副会长海英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关于中国人民冒着不惜牺牲生命的勇气,阻止和拖延了日军几百万大军向南扩张的企图。他说:“我们从另外一个层面看到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使用薄弱力量将日军拖垮,从日军攻入缅甸等东南亚地区可见,日军如果继续南进,触手可及之间就可攻入澳大利亚北部,也许历史就会被改写。”

抗战和日军侵略终点站

8年激烈抗战,在蒋介石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历了大小总共4万个战役,远远超过二战期间多国联盟对抗德国侵略的战役。期间中国国军赢得了包括台儿庄、万家岭、北部缅甸等八个较大战役。纪念会当天展示了当年《悉尼晨锋报》和澳联社标题为《中国人在长沙会战报捷——日军伤亡惨重》的联合报导文章,文章的开头这样描述:“伦敦,元月6日(1942),中国国军最高统帅部宣布,昨日日军袭击湖南长沙遭受‘灾难性崩溃’伤亡人数超过3万。”

1944年12月,贵州独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最终成为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终止点,歌谣有云“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这里的深河桥就是指的为阻止日军继续前行,而被盟军炸毁的深河桥,深河桥成为抗日历史中的“最后一桥”,值得一提的是,美军盟军协助独山战役取得胜利功不可没。

历史对蒋介石的评价

余祥钟认为,无论历史和世人对蒋介石的评价是褒是贬,值得肯定的是,蒋介石在领导中国人民抗战的漫长岁月中,没有向敌人屈服,最终赢得战争的全面胜利,也让第二次世界大战划下终止符。中国人民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精神将长存于史册。

在澳纽军团日即将踏入第100周年之际,澳纽退伍军人俱乐部纽省分会长海英思表示,希望看到更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能够参与和融入探寻祖辈,参与战争抵御外强的历史中来。

责任编辑:李熔石

相关新闻
卫国战争之淞沪大会战17:百川归海
卫国战争之淞沪大会战18: 豪气长歌
卫国战争之淞沪大会战19:血雨江阴
卫国战争之淞沪大会战20:铁军神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