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热情之前 先养成能力

作者:约瑟琳‧葛雷(Jocelyn K. Glei)编 /译者: 陈维真

人气 94
标签:

培养热情之前,先养成能力 —卡尔.纽波特( Cal Newport)

“追随你的热情”是很糟糕的建议。这是我研究“什么让人乐于工作?”这个基本问题一年后得出的结论。我从这份研究获得的两个观念,都与“追随热情”相反。

第一,在工作前就怀抱热情的人很少。因此,要求他们“追随自己的热情”只会造成焦虑与失败。

第二,即使对特定主题深感兴趣,但数十年的职涯满意度研究告诉我们,工作要变成爱好,原本就有的兴趣远远不够。举例来说,许多充满热情的烘焙师父被经营面包店的压力压垮,也有很多充满热情的业余摄影师记录了一场又一场冗长的婚礼后,失去对摄影的兴趣。

如果想保持对工作的热情,除了想办法找出基因中与生俱来的召唤,还需要更成熟的策略。我想在本篇文章中探讨其中一项策略,这项策略在我研究成功人士的人生时经常出现。我们就以一位知名作家为本文的个案研究对象。

环境记者比尔.麦奇本( Bill McKibben),一九八九年出版《自然的终结》( TheEndof Nature)后声名大噪,此书也是第一批与气候变迁有关的热门著作之一。麦奇本后来继续写了十多本书,成为重要的环保人士。如果你听过麦奇本的演讲,或看过他的访谈,就能明显看出他对工作的热情。可是,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可以从他进哈佛念大学,为校刊《哈佛克里姆森报》( HarvardCrimson)开始撰文时讲起。他毕业时已是校刊编辑,《纽约客》杂志的编辑威廉.萧恩( William Shawn)因此注意到他。萧恩邀请刚毕业的麦奇本撰写“城中话题”专栏,这个专栏是杂志的重点专栏。

一九八七年,在《纽约客》工作五年后,麦奇本采取行动,辞去工作,搬到阿第伦达克山脉的小屋中,隐居野外,写下《自然的终结》,立刻成为环境新闻学的经典著作,为他现在充满热情的人生打下基础。

麦奇本的故事凸显两项重点,而我的研究也证实,如果想了解人们如何打造自己热爱的工作生活,这两点是关键重点。

重点一:工作内容没你想像的重要

麦奇本走上他热爱的作家之路。不过,深入了解他之后,我认为,如果抱持同样的热情,他还有很多不同的职业可以选择。对麦奇本来说,真正重要的似乎是自主权(例如:可以自己决定工作内容、在什么时间工作、住在哪里),以及能否影响这个世界。所以,只要能让他拥有自主权、能够影响世界,就能激发他的热情。举例来说,你可以想像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麦奇还是一样快乐地领导着重要的非营利教育组织,或成为备受尊敬的社会学教授。

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常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的满足感不是来自工作内容,而是因为工作获得的重要生活型态。这些型态因人而异,举例来说,有些人渴望获得尊重、成为重要角色;有些人渴望的是能弹性安排时间、工作单纯,但重点是,这些特点比特定的职位笼统。要打造一项事业,该问的不是“我对什么样的工作有热情”,而是“哪种工作方式和生活型态可以让我有热情”。

重点二:先有能力,再有热情麦奇本一直到非常擅长写作后,才能够拥有工作的自主权和影响力。举例来说,他刚到哈佛时,报导能力还不太优秀。他早期的报导(可以从《克里姆森报》的资料库找到)显露出菜鸟记者过度夸大的毛病,例如,他一九七九年报导美国职篮塞尔提克队开幕战时,把体育场馆形容成“老旧的地下墓穴”,又把退休球员的制服号码说成是“从天窗悬挂下来的一连串圣人名单,只能从球员曾经穿在身上的鲜绿色球衣号码来分辨”。

最让麦奇本的同事印象深刻的并非他的写作天分,而是他为了精进写作能力不屈不挠的努力。《克里姆森报》曾经有个传说,麦奇本某天参加剑桥市议会会议,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时间已晚,只剩三十五分钟就要交出隔天的报导。他和其他记者以一瓶苏格兰威士忌打赌,赌他能不能在截稿时间前完成三篇报导。结果他赢了。

麦奇本在大学校刊写了四百多篇报导,在每年发行四十七期的《纽约客》写了五年的文章。在他迈向有自主权、可发挥影响力的人生、创造重要成就、写出《自然的终结》之前,他已经培养了相当深厚的专业能力来支持自己的转变。如果他火候不到就想成为全职作家,绝对会失败。

热爱工作的人身上经常看到这种模式。就如重点一所述,只要工作能让你拥有你想追求的生活型态,就会变得很有吸引力。不过,这些生活型态稀有又珍贵,举例来说,不会有人因为你真的很想要,就愿意给你很多的自主权或影响力。基础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要的东西稀有又珍贵,你也要以稀有又珍贵的东西来交换,而在职场上,你可以提供的就是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总是要先有计划地培养能力(就像麦奇本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七年写了超过五百篇文章),才会有热情。 现在,让我们后退一步,重新整理一下。对工作抱持热情是个颇为合理的目标。可是,追随热情(只因为本来对工作内容有热情就选择这项工作)并非达到目标的好策略。这项策略假设的是你对一个现有的工作原本就怀抱热情,而且对工作有强烈兴趣,并因此足以长久对工作感到满足。这些假设都有瑕疵。

麦奇本的故事反而凸显了另一种更高明的方式,可以培养热情。这个方式很多人用过,而且最后都达到令人激赏的成就。这让我们知道,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培养稀有珍贵的技能。只要能吸引市场的注意,就能把这些技能当作杠杆,将生涯导向让我们产生共鸣的生活型态(拥有自主权、弹性、发挥影响力、有所成长等等)。

比起选择完美的工作、立刻并能长久享受工作的喜悦,这个策略没有那么诱人。可是,这项策略独到的优点就是的确有效。

换句话说:不必追随热情,而是该培养热情。@

摘自《管理你的每个潜能》 圆神出版社 提供

责任编辑:颜静莲

相关新闻
组图:八旬摄影师抓拍稀有蜂鸟的美丽瞬间
搞笑视频:喜欢玩水的狗狗拒绝离开泳池
英国牛群逃离农场 投奔动物收容所
英国小狗的头卡在垃圾桶盖子中 所幸获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