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培训讲座

童欣:自强不息(二)

人气 36

【大纪元2015年08月02日讯】

二、古圣先贤 修心养德

我们下面就说这个圣贤,我们先说这个“贤”字,这个圣贤现在已经是简体字了,大家知道繁体字,在台湾叫正体字,其实我们应该叫他正体字才对。繁体字有一个贬义,麻烦,可我们天天吃饭也不觉得麻烦。实际上我们古代汉字有很多美好的内涵在里边。这个贤,大家知道有贤臣,“贤”底下有个贝,这和钱有关系,把财产非常均匀的分给大家,有德才会公正,有智慧才会分均匀,这里体现的是公正、公平和给予,这是贤。

大家再看这个“圣”,大陆今天这个“圣”字,又土,看不起乡下人说他们土,圣人是又土,太土了,说圣人是什么封建糟粕,还“又土”,有敬意吗?而我们古代这个“圣”字,一个耳朵,一个口,底下是一个王。过去不叫皇帝,叫王。王也就是天子,后来叫皇帝,周文王、周武王,夏商周的时候天下就只有一个王,只有王才有资格祭天,其他人都没有,诸侯是没有资格祭天的。王是天子,上边是什么,那就是天,比王高的就是天。那么圣人是什么,大家看字形,天的耳朵、天的嘴。

大家知道发明太极拳的张三丰,他写过一篇文章叫《天口篇》。《天口篇》是什么意呢?就是圣人的话。大家知道“天地行不言之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是天地不说话,他用自身的行为来教育大家,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个厚德载物是谁说出来的,天不说,地也不说,谁说出来的?是圣人说的。因为人不能理解天地的话,那么圣人就把天地的话用人能理解的语言把它传达出来,这就是圣人,他可以代天说话,他也可以代天听老百姓的声音。所以圣人多么伟大啊!今天我们看到的圣字,“又土”是没有境界的。

好了,我们接着讲修养。

1. 志存高远

下面我们讲的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叫志存高远。唐玄奘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西行一步死,决不东退半步生”,大家看这里有死和生,对于玄奘来讲,他已经超越了死和生。大家都知道“大唐盛世”,其实“大唐盛世”和唐玄奘有非常大的关系。大家知道唐僧取经和西游记的故事,而历史上真的唐僧,他的西行取经的历程也是历尽千辛万苦,非常不容易。

这个玄奘他自己非常想出家。现在,一听说谁出家,人们就会说是不是厌世了?过去不是这样的,过去都是优秀的人才出家呢,都是有钱的人家非常优秀的孩子。西藏就是家家最优秀的孩子才出家,今天的人家最优秀的孩子送他去上大学,人家最优秀的孩子送庙里头代表全家去修行。在以前去修行的人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去修行也是非常美好的。

隋唐出家很严格,名额就十几个,还得考试,玄奘十几岁想出家,连资格也没有,因为他很聪慧,被破格录取了。后来他就去遍访名山古寺,但他发现当时汉地现有的佛经,对人生有很多问题解答不了,不能让修行者彻底觉悟,于是他就有了西去印度求取真经的想法。但是当时是不让中原人私自出国,所以唐僧当时是偷渡出去的。唐僧西行进入沙漠,骑着马,带上盛水的牛皮囊,可是刚走一小段路皮囊就打翻了,里面的水都洒掉了。再往前走就没有水了,那可是大沙漠啊!

他调转马头要往回走,忽然想起“宁可西行一步死,决不东退半步生”的誓言,这是他从长安出发的时候立下的誓言,古人都遵守誓言的,他要遵守自己的誓言,所以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他毅然的闯进了大沙漠。大家想想没有水去沙漠,这不是找死吗?但是他就是这样坚定,所以他才能成功。玄奘骑马在炎热干燥的大沙漠中走了五天四夜,这时候他就渴晕了,马也渴得晕倒了,等早晨凉风一吹,醒来一看前面就有一个湖,这可是一个大的关啊,他闯过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种正信,就是坚定的救度众生的信念!

到印度过一条河的时候,碰到强盗了,强盗想杀一个人祭天,一看就他长的白白净净,正好适合祭天。就要被杀了,但玄奘毫无惧色,就坐在那儿安详的静心念经。当要杀还没动手的时候,突然就起了极大的风浪,那些强盗一看害怕了,给他跪下求饶,一跪下求饶,马上就风平浪静了。这里说的两个小故事是真实的历史,就是历史上的唐僧真实的情况。当然到《西游记》里边,磨难还是很多,但是变得很有意思了。

总之大家要有一个高远目标,玄奘的目标是什么呢?大家知道为什么取经吧?《西游记》是有缘起的,在隋唐之际战争频繁,大家知道魏徵梦斩泾河龙,唐太宗就被抓到地府里边去了,很多人就请求唐太宗超度他们,因为在隋唐战争中死了很多人,有的人死的冤,那么就要超度这些冤魂,要超度就要念真经,这是《西游记》故事的缘起。作为玄奘来说,他发誓要把真经取回来,好让人沐浴佛恩,他把这件事看作他的使命。玄奘的志向不是为自己取经,而是他要弘扬佛法,救度天下苍生。大家能理解吧?玄奘之所以没水却敢往里沙漠闯,他不是自己要到达一个什么目的,他必须尽快取回真经,这是他的责任、使命,他才能有那样流芳千古的丰功伟绩,那是他慈悲众生的伟大胸怀。所以我们说作为一个人,立志非常非常重要。

尤其我们在大学这个阶段,你要确立你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刚才说朋友之间应该是志同道合,就是说要重视志向的树立,玄奘之所以成为圣贤,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是救度苍生,他真的达到了目的。大家知道“贞观之治”,中国两千年来特别安定的时候不多,但是“贞观之治”非常了不起,离不开文韬武略的唐太宗。但“贞观之治”和玄奘有什么联系呢?玄奘历尽艰辛17年取经回来之后,就在慈恩寺里边翻译佛经。玄奘非常勤奋,每天睡觉休息的时间很少,精力全部用在翻译佛经上,每天都是这样,一直到死的那天还在译经。他不仅取经路上吃了很多苦,回来之后同样吃了很多苦。当佛经翻译出来后,使当时普遍的人心向善,让佛法展现出这种威力,才造成当时的人世间大唐盛世的无比美好。

可以说唐太宗是个圣人,也许大家听说过在历史上唐太宗放三千宫女和四百死囚。历史上有放宫女的,就是把宫女放还到民间,唐太宗一次就放了三千。大家知道宫女大都长的既美丽又温柔娴淑、知书达理。有三千个宫女伺候皇帝,就有三千个小伙子打光棍,对不对?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唐太宗之所以伟大,他让那么多美丽的、贤惠的宫女到了民间,民间就有三千个小伙子有了好妻子。过去的宫廷就像最好的大学,是培养高道德、高涵养的人的地方。现在人带着败坏的斗争、贪婪、色欲的私见,把过去宫廷不好的一面夸张放大了表现出来,满足人们猎奇的心、欲望的心而已,不是整体的真实情况。

唐太宗放的三千宫女,实际是传播美好文化的三千个使者,这样就会把宫廷中极高的道德文明带到民间,社会就会随之美好。还有一件事历史上还真是绝无仅有,四百个囚徒,要秋后问斩,到问斩的时候,唐太宗说今年先不杀,都放回去,没尽孝的,欠人家钱的,活没干完等等各种事的,都放回去,该了结的了结,等明年秋天再回来问斩。四百个死刑犯啊,都放回家了。第二年秋天,四百个,一个不落,全都自己回来了。现在还有越狱的呢,人家四百个人一个不落都上这砍头来了。接着唐太宗又做了一个决定,这四百个人全部免除死刑。

大家说历史上咱们听说过吗?没有!你想想这个人杀了他哥哥,随便放了,他一家人能干吗?他把那个人爸爸杀死了,现在轻易放了,那个人一大家子能干吗?这四百个犯了死罪的人,是不是都有事啊?这不光是这四百个人的事,是不是那些受害人的心胸也得大起来啊,人家受害者和家属都不再追究了,才能免你的死,大家想想是不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状态,社会道德整体水平非常高,这件事能做到这样吗?绝对做不到!因为玄奘他把佛法传出去,使人心向善,大唐盛世整体向善,才能达到这样。大家看现在一次又一次的严打、维稳,把死刑犯都放出去,那不得杀更多的人吗?唐太宗就这样做了,而且做成了。唐朝贞观年间一年才有不到三十个死刑犯,大家知道我们现在一年有多少死刑犯?全世界杀一百人咱们中国大陆就有七、八十个。我们一个省一年就枪毙多少啊?历史记载唐朝时“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大家出门不用带干粮,到哪人家都免费管饭,“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大唐盛世,社会就是这样的美好。唐太宗有着博大的胸怀,还有玄奘,志向高远,功劳也非常大,取经的苦不是白吃的,他真把美好大善传给了社会,那个社会才那么美好。

所以我们希望大家,这么年轻应该立一个高远的志向,古人说百学先立志。正因为我们中国有这样有志向的圣贤,才有这样博大的文化积累。大家看屈原,宁可一死也不能玷污自己精神的洁白。还有介子推,清明节前面有一个寒食节,大家听说过吗?介子推宁可和妈妈一起烧死也不受封赏,为什么?都是看出社会的问题,他们都有一种责任感,一种担当。文天祥宁死也不投降,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今天的人去纪念他?因为他有一个不动的信念,他不会因为多少钱、一个利益就能让他变了,这个信念才是一个民族凝聚的真正力量。在历史中人类本来已经积累了这么多正的东西,但是现在,当这个信念散掉的时候,人类也就完了。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有这些圣贤,给我们今天留下的都是美好,我们学习、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就会复兴,人类就有希望、就会美好。

我们能从圣祖先贤那里学到多少东西是一个问题,但我们真正应该对这些圣贤有一份敬意。我们今天能够好好的坐在这里,应该感谢这些古圣先贤。如果社会混乱,如果你瞪人家一眼,甚至就是没冲人家笑,因为这些小事,说不定就有几个人就打骂你一顿。当这个社会混乱的时候咱们大家都受害,如果社会人心都向善,大家都相互珍惜,我们才能真正美好。尤其今天,大家目前都处在不利的位置,就说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多少吧,我们现在的文凭对要聘用你的老板有多大的价值,把这个看清楚了你就知道该学什么了,才能学好。

2. 培根务本

大德不官,不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古人学 什么呢?《学记》最后说:“大德不官,不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大信不约,就是大的信用不是靠发誓才让人相信,大的信用不在于合同契约的约定,大信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的诚信。大家知道办假证的,多少钱一套。2005年新疆石河子大学就出来一个“假文凭真老师”,这个老师是假文凭,在石河子大学教了十多年了,后来让人揭发出来了,这个老师是假文凭。但是采访那些学生时,学生说这个老师挺好的,别的老师还不如他呢。他没有文凭,但他不是一个坏老师。真有文凭的,就是好老师吗?真难说。可这个假文凭的人当老师还不错,所以今天的事已经混乱的好像有点说不清楚了,其实就是这个“信”基本上没有了。

大家知道五常,仁义礼智信。最后一个信,是人的道德的一个底线。有一句话,叫“人无信不立”,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当时有一个弟子就问孔子,君王、政府为政需要什么条件,孔子说了三条,叫粮、兵、信,粮食、军队和信用。这个弟子说,如果条件不够了,这三个条件你要去掉一个怎么办?去掉军队,他们得有粮食吃。这个学生又说,这两个如果没有条件了,再去掉一个,去哪个呢?如果是大家会选择去掉什么呢?孔子说,那就去掉粮,即使没饭吃,信用也不能去掉。

这就是孔子说的这句话:“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不讲信用就不是人了,君王不讲信用统治就要倒台了。孔子的标准,他即使撤掉粮食,也要保存信用。有的人从自身角度来衡量这件事的时候,可能觉得孔子这样说不对,我都死了还怎么讲信用呢?大家想想,把这句话摆在国君身上的时候,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当国家危亡的时候,只有一点点粮食啦,他们国君要粮食来享受的时候,是不是就是从你老百姓的嘴里夺粮食。他不要这个信用了,不要这个义了,他什么都不要了,就疯狂的享受,今天不管明天的事了。谁倒霉?老百姓倒霉了,你不就是老百姓,倒霉的是你呀!你从这个角度一想,大家就知道孔子说的是对的,他在替你着想。如果是这样,一个人要是还不高兴,也就是还不同意这句话,那是好赖都分不出来了,结果不就麻烦了吗?所以说民无信不立,也叫人无信不立,这句话是对的,说的非常好。

而我们今天不信的事太多了,买东西就得划价,肉有注水的,水果是催大的,买件衣服有黑心棉,说是国家免检产品应该是信得过的,但却是三聚氰氨毒奶粉等毒害人的,这样的事非常非常的多。前几年有315保护消费者活动评了一个优秀母亲,河南的。因为她的孩子吃豆腐生病了,所以她就去调查取证。200多家做豆腐的店,她隐瞒身份去了100多家,这100多家没有一家不用这个吊白块的。在这个城市里边吃豆腐,你就躲不过去,而且人家都是用了十多年了。

有个记者到河北采访,在西瓜地里有的西瓜上系一根小红绳,这个系小红绳的西瓜是种瓜人自己家吃的。别的西瓜表面涂一层膨大剂,瓜蒂上面再点上一种促进生长的激素,所以西瓜长得个特别大。他们家不吃这个个特别大的西瓜,吃那个系红绳的小个的西瓜。如果是好的西瓜,摘下来可以存放十天,那个催大的西瓜就只能放三天,吃起来也不甜。

大家都知道还有注水肉这种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为了钱。你吃的是真豆腐吗?是真西瓜吗?而且我们知道现在养猪,假如他是按传统的养法,得需要一、两年,还得喂给它粮食饲料,成本太高,挣不了钱还得赔钱。现在有的人养猪只用半年就出栏,他按这个方法就能挣钱。那个猪天天睡觉,都站不起来,吃饭的时候拿棍子打起来让它吃,然后它就睡觉。因为它吃几斤长几斤,所以就使劲让它吃,它还要超大量的喝水。鸡、鸭等许许多多都是这样,那个鸡都是几十天就上市了,就可以吃了。

大家吃的绿豆芽,有人卖的豆芽又白又粗,还很长时间不腐烂。其实都是那些化学品的作用。所以说,今天有的人说没有真的东西了,今天说是真的人都怀疑,很多就是骗人。比如说国家免检产品都有假的,这是不是约?这是不是信用?但是真正的大信不是建立在这种所谓约定上的,或者说,那些约定是应该以大信为基础的,它是以真实为内涵的,它应该反映真实。

有一个坐火车的例子,就算笑话吧。列车员查票,看到有个人就有一条腿。列车员就说,你有残疾证吗?把残疾证拿出来。这个人就一条腿,你说他是不是残疾人?他没有残疾证。列车员就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就要盖着钢印的残疾证。一个老先生看不过去了,他站起来对列车员说:你不是个男人!列车员说:我怎么不是男人?老先生说:你有男人证吗!没有男人证就不是男人!他答不出来。女列车员站出来解围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吧。老先生说:你根本就不是人!女列车员气坏了:你骂人!我不是人是什么?老先生说:你是人,你有人证吗?这要是个笑话就好了,但现在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们会遇到很多。

假如一个80岁的老人,没有老人证,他是不是得排队?而65岁的老人他有老人证,就可以不排队了。认证不认人,这还有信吗?没有了。所以大信得用真实,才是这种约定的基础。还有奇怪的现象,你像残疾人证,真正的残疾人不愿意办残疾证。他眼睛弱视是残疾,他一办了这个残疾证找工作就不好找了,人家不要残疾人,所以有的残疾人不愿意办残疾证。但是没有残疾的人反倒愿意办个残疾证。你开个公司,只要办一个残疾证就给你优惠。这么说来,你这个证是否还能是一个依据?现在的事情非常可笑,没遇到具体事,大家可能不觉的,那个信用没有了其实挺可怕的。

在我小的时候,有时候父母跟别人借钱。当时那时候借的不多,几十块钱就很多了,没有说借钱还写一个条的。而我们今天好朋友之间借钱写不写条儿?现在有一句话叫亲兄弟明算账,要不他借了不还怎么办?所以有一个纸条就有保障了,这个条就是一个约。大家想一想,你要有一个条儿,你就安全了吗?你这个条儿要是丢了呢?你这个条儿要是洗衣服给搓了呢?你就没条了,人家还不还你钱了,是不是?大家知道古代有这样的故事,那个条子上给改个字,他向你借了一万块钱,他把条儿给你改了,成了他借给你一万块钱了,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所以这个约是要以信为基础的,没有信,约就不成为约。

大家想一想,人跟人借钱,是拿这个条叫信,还是不拿这个条叫信?就是这个道理,不拿这个条的时候,才说明咱俩心中有信用,我们相互信任。过去借钱的人,都是想我一定会还的,怎么着我到时候也得还给人家。借给别人钱的人都是想,他困难我就借给他,并没考虑对方还不还的问题,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信!信没有了,就增加我们的纸条,增加我们的合同。大家因为合同打官司的多不多?太多啦。所以说大信不约,古代的人追求大信,而不追求表面的约定。

大时不齐,大的时间不是整齐划一的。一个春季能不能代表一年?春夏秋冬是一年的四段,那么其中的一段,一个春天、一个秋天能代表一年吗?代表不了。春天只有播种没有收获,它不能代表一年。那一年能不能代表一万年?一段很长的时间可不可以代表永恒的时间?这个永恒的时间就是大时,一小段时间不能代表整个时间。

我们知道现在有省长、市长贪污的,他的钱是不是一时的、很短的时间内的东西。一个市长他应该胸怀几百万人,一个省长他应该胸怀几千万人,他才叫省长,这就是他的胸怀。他胸怀几千万人,这几千万人的孩子都是他的孩子,这几千万人的老人都是他的父母,这是一个省长应该有的胸怀。今天有的省长,就把几千万人的钱包当做他们家的钱包,他却不把百姓家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了,他的德缺的太大了,最后他就被抓起来了,他生活的范围就更小了。这些被抓的官,他们就能体会到大时不齐。那小段风光是一生的美好吗?不是。从老百姓的角度想,他们市长、省长前呼后拥挺好的,干嘛非得贪那点儿钱,不贪那点钱不是挺好的,但是贪那一小点,追求小段的舒服、痛快,这样的话就不好了,大时不齐。

我们说大德不官,大的德行不在于他的职业的不同、官位的大小。一个学生就应该比老师的道德境界低吗?不是。我们许多同学他的道德水平非常高,有的老师可能还不如他。比如说,你到一个公司,那个公司的老板,你就认为他的道德比你高尚吗?一般来说,大德是当官的基础,当官是因为大德,因为他的德他才当的官,但有大德的人不一定非得去当官,这两个是这么一个关系。

大道不器,大道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不是一个具体的容器,他不会只有一个具体的作用。比如一个杯子,它能装水,但它可能装不了硫酸;它可能装了液体,但可能装不了固体;它可能装了这个圆的,但可能装不了那个方的。大道不器,还有一句话叫,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只是一个器物或掌握一项技术技能,在哪儿他都能发挥好的作用,干什么他都是一个君子,因为君子都是追求道德的,他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体现出道德的美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每一物就是一个器,或者我们人生中的一项技能可以说成是器。我们的厨师不只是为了做饭吃饭,过去是通过厨艺来达到对道的把握、追求,所以古代和现在的厨师的人生目标不一样,庖丁通过“解牛”给国君讲治国之道,伊尹是厨师的祖师爷,通过做饭给成成汤讲为天子之道,死后被以天子之礼下葬,他们才是孔子说的真君子。

“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夏商周三代明王,他们在祭祀河川的时候,都是先祭祀河,再祭祀海。为什么呢?河是源头,海是众河的会聚。这里有一个先和后,河没有海大,但是河在先,海在后。就像我们先应该尊敬父母,不能因为我们父母的学历比我们低,就不尊敬。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不能忘的,我们的学历、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成绩都是由父母那儿来的,所以说“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一个是源头,一个是归聚。此谓之务本,这样做是致力于根本。

大家看,大德是官的本源,大道是器的本源,大信是约的本源,大时是小段时间的本源。我们学习,应该追求的是什么?大德、大道、大信和大时。那样自然官位就有了,技术就有了,约定就可以信赖了、成功和幸福就是永恒的了,小段的时间也具备了长远的意义。所以古人的智慧里追求的是大德、大道、大信、大时,而不是追求官位,也就是现在说的权力,钱的多少,官的大小。不是只学一门技术,不是你的合同签定了就保险了,不是这样。所以说我们学习大德大道,这才是学习最本质的、根本的方向,这叫务本。

一棵树要让它开花结果,我们要多给它施肥、浇水。有没有那样傻的人把买肥料的钱、买水的钱,买成金片儿栓在树上。那个树栓上金片儿就有生命力了吗?最后不就枯死了吗?古人说:本固而枝荣,根本扎实、坚固了,自然就会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秋天就会硕果累累,生命自然就会长久、美好。可是今天社会许许多多、方方面面就是在追求表面的浮华,比如广告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广告做得特别好,实际上的东西怎么样呢?那个方便面广告上那么一大块牛肉,可是一看里边就是一块小渣渣。是不是这个样子?是不是这个道理?

3. 循序渐进

“圣与贤,可驯致”,这是《弟子规》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圣贤是可以达到的,这个“驯”也可以说是通假字,就是循序渐进的“循”,就是逐渐地达到。虽然不是今天我们就能变成怎么样,但是我们通过循序渐进的一步步踏踏实实的努力,是可以逐渐达到的更高生命境界的,就是“圣与贤,可驯致”。“勿自曝,勿自弃”,勿自弃是什么?你以为你达不到就说算了,放弃了,你永远达不到,勿自弃,不要自己放弃了。你在放纵自己的时候,在跟同学喝大酒的时候,其实是在放纵自己。中国有句老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伤害别人,那种伤害会反过来让你知道它是痛的。当你给予别人的时候,你也知道返回的是美好的东西。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立下一个大的志向,做一个圣贤,圣贤有圣贤的美好。刚才大家知道,君子有君子的美好,小人有小人的乐趣,但是小人的乐趣也很容易失去。《弟子规》里边它主要体现一个次序,比如我们爱别人,可以从爱身边的人做起,先从感恩妈妈,爱护我们周围的同学做起。同学之间互相尊敬、互相爱护,做事慎重。这个谨,就是认真、谨慎、尊敬。

《论语》有一段话:“子入太庙,每事问”。这个孔子到太庙里边询问了很多事情,守庙的人就跟别人说:谁说这个人特别有智慧、有学问,其实他什么都不知道,到这儿就知道问这问那,什么都不会。孔子听到这句话就说:这正是礼!他这个礼是什么意思?礼的本质就是尊敬别人,礼的表现是谨慎认真。《弟子规》里边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就是要讲礼貌,让老人先走。西方的女士优先,是不是都是从礼节上来讲的?但是礼的本质不在于它的形式,它的本质在于尊敬,“长者先”是尊敬长辈,“女士优先”是尊敬女士,它的本质就是尊敬。如果没有尊敬,比如说,“你先走吧”,这叫尊敬吗?不叫尊敬,这叫表现形式。所以说孔子他到太庙里,不是他不知道,他是说这件事非常重要,他一定要非常地谨慎,他才用“每事问”的方式表现出这种尊敬。他的尊敬,他的谨慎,他的虚心好学,这都是本质。他并不一定掌握你那些表面的知识,但是他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祭祀太庙的本质。那太庙里的人恰恰不知道,他以为外在的知识才是本质。

大家想,我们今天听这样的课,我们与许多的圣贤在不断的接触、交流过程当中,你是否有所收获?孔子有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我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在厕所里待久了,再上公共汽车的时候,他就觉得旁边的人捂着鼻子,不知不觉中那个臭味就沾上了。你到一个花房里转了一天,出来的时候别人是不是觉得你很香?而你自己并没有觉得我沾了香味。所以我们学习、接触人、所在的环境非常重要。我们多听听这些好的道理,看一些经典好书,你会终身受益。

有这么个例子,一个大学生他到一个公司去应聘,经过过关斩将到最后见老板,拿了规划书什么的去了。见面的时候,他以为老板要问有什么规划、远景的,但老板都没问,老板只问了他一句:“你给你妈洗过脚吗?”老板问都是这个。这个计划书什么的都做好了,但没想到老板关心这个,他还真没给妈妈洗过脚。他就跟老板说:“老板,我明天再来行吗?”老板说,可以。回家以后,晚上非得给他妈妈洗脚。从小他父亲就去世了,妈妈就一个人把家里的负担全都扛起来了。妈妈到工厂里糊那个纸盒,一个一分钱,非常辛苦。但是她妈妈为了他的学习,不让他分心,家里的活儿一点都不让干,所以他什么家务都没干过,就是这样上大学。给他妈妈洗脚的时候,他一摸这个脚非常地粗糙,他的眼泪就下来了。他从来没想到为妈妈做点什么。等到第二天他去了,跟老板一说感觉挺好,就把他留下来了。

这个企业为什么要这样的员工呢?因为这个人有感恩之心。古诗中说到报答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对这样的恩德,人都没有一份感恩的时候,还怎么跟别人相处?一个公司的领导和同事能跟妈妈一样无私的关怀他吗?是不是很容易出现矛盾?所以那种有感恩之心的人,他才能够做好那些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

其实一个团队,恰恰那种协调和整体特别重要。我们组成一个拳头的时候,力量远远地超过了这五个分开指头的合力,所以配合非常重要。外国人还说,一个中国人像一条龙,聚到一块却像一堆虫。互相的内耗,互相的拆台,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一加一可能等于零,没准跟你合作的人他还捣鼓你,栽赃陷害你,把你弄到监狱里边去,是不是有这种可能呢?这种感恩之心非常重要,所以人家老板要招用这种有感恩之心的人。

其实今天我们讲的这些,是让你们大家带着美好走向社会的任何一个地方。你在家庭里带着这样的君子的感觉、圣贤的感觉,那么家里人就会感受到你的祥和和光辉,他是幸福的,你在单位也会很受欢迎,大家想是不是这样?如果你带着一种傲慢,带着一种固执,你喜欢干的就干,你不喜欢的就不干,你到人家团队里边,由你任性胡来,那不就是捣乱吗?人家为什么要花钱让你掺乱搞破坏呢?

大家是学经济的,借这个机会说说搞经济的道德问题吧。比如说刚才谈到信用的问题。我们的社会环境好像是“无奸不商”了,大家听过这句话吗?什么意思?不奸不坏当不了商人,所有的商人都得奸。所有的商人都奸,他不奸挣不了钱,或者叫“无商不奸”,所有的商人都奸。可是这句话在古代不是这样,古代是这个“尖”,叫“无尖不商”,我们现在到饭馆里看到,他们都供着财神。这个关公叫武财神,还有一个文财神,叫赵公明。文财神赵公明开始做的买卖是卖粮食,过去卖粮食的,用斗和升,都是容器。过去人与人之间换粮食,上面有一个刮板,盛满了东西一刮,平了就可以,不多不少,没有刮板就用手,手心朝下一刮。有的人就奸,这个手心往下边使劲一点,这个份量就少点。厚道、宽厚的人,手背往上拱起这么一点,手心虚一些,就会留下多一点,就是现在所说的份量高一些。赵公明卖粮食时全部冒尖,就是现在说的份量高高的,所以叫无“尖”不商,商人厚道、诚信,这样人家就愿意买你的东西,这就是“无尖不商”,你不冒尖就成不了好商人。

清朝还有这样的例子,晋商乔致庸就能以德经商。他在太平天国动乱后集资南下到南方贩茶,要把中断的茶道恢复起来,这件事有很大的危险性,干好了却非常赚钱。他带人到南方真把茶叶运回来了,他给集资人家送茶叶。那个老板赶紧就说:“给我称一称这个茶叶,看够不够份量。”他的伙计就去称,回来高兴地说:“老板,每包是一斤二两。”应该是一斤,乔致庸给了一斤二两。这个老板一听特别兴奋,“快,赶紧重新打包,变成一斤的!”旁边有个老者就说:“完了,以后这个茶道全部都是乔致庸的了!”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都是乔致庸的了?同样的价钱,人家卖的茶叶是一斤二两,你卖的是一斤,你想想谁买你一斤的呢?是不是这个道理。就说缺斤短两的,你顶多骗人一回,第二次人家还能到你这儿买东西吗?大家看,就是清朝晚期的时候,还有无“尖”不商的德商,是不是这个“尖”?一斤二两的茶叶,他当一斤来卖,非常的厚道,是不是冒尖了?大家看在清朝生意人还非常善良。乔家大院门口拴着骡子,村里面的人都可以拉着去种地或干其它的活儿,就是白用,用完了晚上再给送回来就行了,他多厚道。

有一年闹灾荒,他们乔家盖楼。其实他不用盖这个楼,盖楼是为了赈灾。而且他有一个原则,哪怕今天来搬了一块砖也管饭。什么意思呢?因为闹灾荒,有的人吃不上饭,就得要饭或接受施舍,穷人要饭是无所谓的了,稍微有点知识、有点身份的去要饭觉得特别没有面子。那么乔家能考虑到这些,就用盖楼的方式救济别人,搬一块砖就管饭,不是要饭,是因为帮忙干活了才吃的这个饭,给人留一个体面,多善良啊!

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到山西那儿去就没动乔家大院,为什么呢?在闹八国联军的时候,太原杀外国人,七个意大利的修女跑到那里,乔家让她们藏在银库里,给救了下来,因此意大利政府送了意大利国旗来感谢乔家。等到日本一来的时候,他们就把意大利的国旗挂出来了。日本人一看他有意大利的国旗,觉得是自己盟国的人,所以这个院就没有动,而其它许多有钱人家的大院都给毁了。到文革的时候,红卫兵想毁那个院子,看那个院子的老人,把门从里边给锁上了,受过乔家益的老人也骂自己家的年轻人,没人敢进去,就保存下来了。

还有一句话,叫“无毒不丈夫”,做人要不狠点不行,教你得狠点。“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今天就变成这样了,真正的这句话是“无度不丈夫”,是说度量小不是君子,没有度量不是丈夫。大丈夫不是非得是男人,是指胸怀宽广、博大、有远见的人。意思可不是让你狠点、坏点,你狠点、坏点伤了人,最后不是返回到你的头上来吗?可是今天“无毒不丈夫”这样负面的话就非常多,这是一个社会环境问题,是有人有意在这么干的,实际是在毒害人、毁灭人。我们今天大家应该坚信,我们的社会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目标是圣贤,虽然一时可能还做不到那么好,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大家是大学生,青春年华,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点一滴的做好,这样你的道德就在提升,你的人生就会越来越美好,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我们的社会环境不就越来越好了吗?

4. 向心问己

再说一个,向心问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个话很多中国人的都知道,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我们到一个企业也好,或者为朋友办一件事也好,我们尽心尽力了没有?我还想问一下,如果你作为一个老总,你是不是也希望别人尽心尽力。你的一个朋友给你办一件事,你是不是希望他尽心尽力?而不是告诉你忙完他自己的事再给你办。我们想到自己要忠的时候,觉得是得付出、吃苦。但是你调过来想的时候,人家为你做事敷衍了事,不忠不义好不好?所以,大家要明白道理,还是应该尽心尽力办事的才好。当你是这样的人的时候,你就会受朋友欢迎,受领导爱护。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要讲信用?人言是什么?信。人说出的话就叫信,就应该讲信用,就应该是真实的。大家都害怕推销的,他说得好听。入保险很多也是这样,求你入了,一旦出了点什么事,就这个那个的往外推,他说话算数吗?但是真正人说话就应该实在,说出来的话就值得让人相信你。“传不习乎”,就是老师传授我们的道理,我们做到了没有?还有一句话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自省,有则改,无加警。”

我们今天大陆的人到外国去,别人一下就能看出来,为什么?我们脸上都写着“防备”,都写着“紧张”。还有说话,比如人家说这个人哪儿做错了,我们大陆的人非常习惯于马上解释和推卸,说这个事是有什么什么原因的。如果是台湾人,他就说:“对不起,我错了!下次不会了。”“对不起,我错了!”就这么简单,而不是今天怎么怎么回事,谁谁谁怎么怎么样来的,就说了一大堆的话来解释,意思是:错不是我的。他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了,一种惯性了。而且人与人之间互相防备,内心之间都有防备,其实你带着防备,到哪儿都很紧张,别人也防着你。这样多累,还是真实的好!

还有就是问心,凡事问问自己的心,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心出了问题。孙悟空大家都知道,他经常出去求人家帮忙。有一回来了个妖精,唐僧被抓起来了吊在洞里。孙悟空打不过人家,就去找援兵,找龙王去了,龙王不行就找阎王,找阎王不行,就找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大家想想他是不是经常干这种求人的事。唐僧干什么事呢?就是在那儿吊着。

唐僧为什么老这样呢?大家知道为什么吗?问心,向心找。你说他心里是怎么回事?干嘛不吊孙猴儿,老把他吊起来?让唐僧到外边求人家多好,不行!这里有道理在。孙猴子自称齐天大圣,他得跟天一边齐,他非常狂妄,经常对人家不客气。求人家时,你还那么狂妄、那么不客气,能行吗?想求人家帮忙,那就得放下你的骄横狂妄。之所以老是让孙悟空去求人,就是要让他去除傲慢和狂妄。他要是不傲慢、不狂妄,就不用求人了,这件事就算完了,这个魔难就过去了。

唐僧为什么老在那儿吊着呢?他是一颗害怕的心,看见妖精就害怕。越害怕那个妖精越吓唬他,“这个嫩蒸着吃,那个老煮着吃。”后来他慢慢知道了,就不害怕了。猪八戒有一次也给吊在树上了,为什么呢?四个菩萨变成母女四人,猪八戒连妈妈都要娶了,多贪,色欲之心太重,忘了自己的取经大任,结果被吊在树上了,不但没舒服还受了大罪,别人踏踏实实的睡了一晚上。沙僧怎么这次没被吊树上呢?就是沙僧没有那个色心、贪欲。

他们经历这八十一难,都是针对他们各自的不足来的。摔一次跟头有收获,摔跟头多了,他就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是怎么回事了。孙悟空他知道了,我为什么老求人,因为老觉得自己了不起,可有时候连只蝎子或一只老鼠都没办法,就是告诉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孙悟空把争斗的心、傲慢的心悟明白了、修空掉了,他就再也不是那只猴子了,他就修成了。

《弟子规》有这样一句话:“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传统文化重心,把一切问题看成是心造成的。非常有意思,孙悟空最后成佛的时候,对如来佛说:我都是佛了,你还不把我那紧箍咒给我摘下来。佛祖说,你摸摸。他那儿还有吗?没有了。这个紧箍咒是箍它的魔性的、不让他放纵、行恶的。当他不放纵了、没有了恶念,这个东西也没有作用了,即使还在头上,也就是个美丽的装饰物。整个八十一难的过程,唐僧也好、猪八戒也好、孙悟空也好,不断改掉自己的毛病,他就在升华,反复的这样不止一次,到最后他终于知道了,他也就提升了。所以遇到矛盾问题,问问自己的心非常重要。

说孙悟空他叫齐天大圣,起这个名字就狂妄。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说,可以说是志存高远。大家知道最后唐僧是成了佛,孙悟空也成了佛,斗战胜佛。猪八戒没成佛,猪八戒是净坛使者。同样的西行路,结果不一样,其实是他们根基不同,但各自的目标不一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唐僧的胸怀特别大,志向特别高,不知道大家考虑过一个问题没有,我小时候就想过:唐僧窝窝囊囊的,却让他当师父,为什么呢?因为唐僧是代表志。《西游记》这本书,它的内涵非常丰富。过去的外国人一提起大唐就常会说:天高地厚,物广人稠。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内涵太大,涵盖太广。《西游记》里边这五个人是协调的。白龙马是白颜色的,在五行是金。唐僧是黄颜色,因此他老穿着黄袈裟,在五行就是土,在五脏就是脾,他代表志。

《西游记》最先出场的是孙悟空,代表的是火,是红色,心主火,所以叫心猿意马。什么叫心猿意马?我们的心就像猿猴似的安定不下来。孙猴儿就是心猿,既是猿猴的猿,也是这个源,心的来源、本源。所以孙猴儿是火,火生土,所以他很尊敬师父。唐僧第二个出场,然后是土生金,就是白龙马。白龙马出来后,该谁出来了?金生水,水在五行中是什么颜色?黑颜色。谁是水?猪八戒,他是黑的,而且这个水又代表肾,肾跟生殖有关系,所以猪八戒色欲之心很重。水生木,沙僧是最后一个出场的,他属木,肝木,青色。所以说中国文化非常严谨、周密,取经人一个一个出来都是有规律的,非常有顺序。

今天我们说的中华传统文化,能使大家开阔视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家的心在不断地升华。我把各位老师、同学都当做朋友,我是抱着尊敬大家的态度。我讲这些,都是真心的把大家都当做君子,不当做小人,甚至于我看大家就是未来的圣贤。我的老师曾对我们说:我比你们自己更珍惜你们。有人现在可能还不能理解这句话得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今天的“人”,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有多伟大,所以简简单单的就是“三才者,天地人”,你的所作所为应该配得上“三才者,天地人”里边的这个“人”,和天地一样伟大的人,我们的肉体和天地没法比,太渺小了,但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精神可以无比的伟大,和天地一样伟大,道理我今天给大家讲出来了,就看大家怎么想、怎么做了!

责任编辑:任慧夫

相关新闻
中国文化简介(九)儒释道和中国传统文化(1)
中国文化简介(九)儒释道和中国传统文化(2)
神仙中人张三丰 创太极留修炼文化于世间
华裔医生:演出带我重温中国传统文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