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流失 凸显大陆医疗体系弊端

人气 2216
标签:

【大纪元2016年01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近期,中国广州、南京等地多家综合医院限制急诊儿科服务。上海新华医院虽没有限诊,但也出通知称:“儿科急诊内科等候需6小时,有高烧小朋友请先服用‘美林’”。由于急诊儿科医生缺乏,人手不足,医院被迫作出上述决定。

据《财经》报导,中国大陆各医院儿科医生告急,在中国医疗资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儿科医生数量却不增反降。2010年,中国医生共有241万人,其中儿科医师占比4.8%,约为11.58万人。到2014年,中国医生数量增加到289万人,儿科医师占比却下降到3.9%,大约为11.28万人。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截至2014年底,中国14岁以下的儿童有2.26亿人,折合下来每千名儿童拥有0.5名儿科医生。同期,根据美国凯撒基金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美国每千名儿童拥有1.26个儿科医生。如果以美国为标准的话,中国的儿科医生缺口可能不少于17万名。

“累、烦、穷”造成儿科医生持续减少

从表面上看起来,儿科减少是源自于医生短缺,但医务人员长期劳务价值不合理与诊疗体系不顺畅,才是背后的症结所在。

中国古谚有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便足见儿科治疗之难。儿科俗称哑科,因为儿童不会诉说自己的不适,同样是看病,和大人比起来,给儿童看病可能要多花数倍的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在“以药养医”的环境下,药品和检查成为医院、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医疗服务价格却长期被过分低估。相对来说,儿科用药少、检查项目不多,医生的收入水平自然就低,加上超负荷工作,其回报只有成人医生的几分之一。

除此之外,医疗纠纷和医患暴力在儿科里爆发的概率更高、更激烈。由于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得病,全家忧心,稍不顺意,家长就会对医务人员发火。2015年8月,曾有家长因候诊时间过长,对急诊儿科医生拳打脚踢。

在这种现状下,许多儿科医生选择离开。有评论认为,如果再不从根本处着手,拿出有效措施,中国儿科医生离去的步伐还将继续加快,我们的儿童恐怕真要面临无医可医的悲剧。

不对症下药 中共政府干预失灵

中共政府对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曾试图进行干预,但收效甚微。2009年北京全市83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仅有38家开设有儿科门诊和病房,另有29家仅开设儿科门诊。北京市政府在2009年下半年曾发文表示,希望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逐渐恢复儿科。

2012年前后中国多个城市逐渐出台强制性政策,严禁综合医院压缩儿科,并将这一要求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医院等级评审捆绑在一起。

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医学生关注儿科专业,一些学校还采用定向委培的方式,减免学费,为他们在一些基层医院安排工作岗位。

2015年起,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和院前急救岗位从业人员,增设加分考试。即从事院前急救、儿科等专业的医生,如果达不到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合格分数线,还有加试机会,只要总分合格依然可以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

对此政策,一些业内人士担忧,通过降低儿科医师的执业门槛来吸引人才,可能会让外界质疑儿科医生的综合素质,不良暗示会让所有的儿科医生难堪。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表示,培养一个合格的儿科医生,从本科开始至少需要8年,而且,现在医学生的就业选择太多,一旦了解儿科的尴尬境遇,许多医生随时可能放弃从事儿科。

中国大陆“以药养医”潜规则,一方面变相鼓励医院腐败,一方面造成急需的专科医生人才流失。朱镕基之子朱云2014年曾在海外中文媒体发文,炮轰中国大陆的医疗制度是造成看病难的根本。他表示,中国看病难不是因为医生不够,而是体制错了。#

责任编辑:李晓清

相关新闻
中国以药养医导致过多药品被浪费
漳州医疗腐败案彰显“以药养医”弊端
朱镕基之子罕见炮轰:看病难是体制错了
爆发神秘肾病 医疗体系受冲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