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书摘

这五帖心灵良药 让你有勇气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文/小仓广;译/杨明绮

编按:阿德勒心理学,是带给人“勇气”的心理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地利维也纳、心理学家及医学博士,与佛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界三巨头。阿德勒开创个体心理学,影响了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内基,有“自我启发之父”的美称。

阿德勒说:认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认同、宽待对方的不完美。他认为:不完美也没什么不好,这样才有人味,也是可爱之处。

 

人生没那么困难,
是你让人生变得复杂了,
其实,人生非常单纯。

 

其实“人生一点也不辛苦,不痛苦”,是你故意“把自己的人生搞得非常辛苦、痛苦”,阿德勒举了这般例子。

“有 两种方法可以通过高度仅五英尺〈约1.5公尺〉的门,一种是挺直身子走过去,另一种是弯身走过去,若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势必会撞到门顶。”也就是说,觉得 “人生很辛苦、很痛苦”的人,就像挺直身子穿过门,结果就是撞到头,要是能稍微弯身走过去,就能免受皮肉之痛。但大多数人都会怪罪“门太低”,而不是反省其实是没有弯身的自己不好。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迫使人生满是辛苦与痛苦?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能让人生变得单纯?答案实在无法用一行字来表达。恐怕要阅读这本书,进而能慢慢了解。现阶段能传达的是,当下的人生不是取决于“命运”和“过去”的创伤,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正因如此,只要下定决心,人生就可以变得很单纯,所以别再做挺直身子穿过门的事,也别再“把人生搞得很复杂”就行了。

 

不受他人的评价左右,
接受真正的自己,
拥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阿德勒认为“勇气是共同体感觉的另一面”。勇气就是即使面临困难,也不放弃“关心对方”、“以对方为优先考量”的意念,用活力解决问题。相反的,缺乏勇气的人面对困难时,一定会以“自己为优先考量”,舍弃共同体感觉。

满脑子只想着自己的事,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就是缺乏勇气的人。因为比起对他人有贡献,他们更在乎他人的眼光。相较于此,拥有勇气的人不会在乎他人的评价,就算得不到赞美与认同,也会因为对他人有贡献而感到满足。

带给对方勇气,就是告诉对方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也不必刻意做些矫饰自己的行为。让对方明白“别人怎么想都没关系”、“你只要做自己就行了”,就是在为对方增添勇气,这和鼓励他拥有勇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一样的。

因此,绝对不能向对方提出像是“只要做到这件事,我就认同你”、“要是办不到,就不认同你”之类的条件,接受并认同真正的对方,就是带给对方勇气。

从“对他人有贡献”开始做起,从中获得他人的感谢,也得到他人的回馈与支援,在社会中打造安身之地。(www.pexels.com/CC0)
从“对他人有贡献”开始做起,从中获得他人的感谢,也得到他人的回馈与支援,在社会中打造安身之地。(www.pexels.com/CC0)

 

你要重视的不只是自己的利益,
还有伙伴的利益。
施比受更有福, 这是得到幸福的唯一方法。

 

阿德勒和他的得意门生鲁道夫‧ 德瑞克斯,都一再强调拥有“共同体感觉”的重要性。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从烦恼中解脱,得到幸福的唯一方法。所谓共同体感觉,就是由“对他人有贡献”而形成的。找不到安身之地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而且这种事就算再怎么发牢骚,也没有人能帮忙。既然如此,就自己打造吧。必须从“对他人有贡献”开始做起,从中获得他人的感谢,也得到他人的回馈与支援,在社会中打造安身之地。

阿德勒主张的共同体感觉,概念与基督教等宗教,以及当代自我启发论极为相近。阿德勒心理学一直被过去的心理学家批评“不科学”,但要想拥有健全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健全的人生,绝对不能缺少共同体感觉。阿德勒的概念在当代心理学 中,早已成为“常识”,也是之所以“阿德勒的思想是超越时代一世纪的先驱”的理由。

若觉得“找不到自己的安身之地”,不要愚昧的要求“周遭人们理解你”,而是主动为周遭人们贡献什么,这么一来,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安身之地。

心态健全的人,
不会试图改变对方,而是改变自己。
只有心态不健全的人,
才会试图操控对方,改变对方。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与别人,但可以从现在开始改变未来与自己”,这是身为解说者的我的座右铭,也是深受阿德勒影响,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的名言。我就是因为这句话,改变了人生。

这个想法的重点就是,追究“到底是谁错了?”这个“原因”是没有用的。工作和家庭不需要什么裁判员,与其投注时间和心力追究“到底是谁错了”,不如将精力花在解决未来上更有效益。因此,就算其实是上司、部属或是另一半犯错,只要着眼于“现在自己能做的事”就行了。如果希望对方能多在意一点的话,不妨试着改变传达方式,而不是一味责备不知道自己有错的对方,努力让自己的话语具有说服力,努力赢得对方的信赖。

心态健全的人就算觉得百分之百错在对方,也只会在“自己现在能做的事”投注心力。反观心态不健全的人,只会埋怨过去、说别人的坏话、不断强调自己是受害者,藉以博取同情,自己却什么也不行动。哪一种人生才会幸福,不说自明。

 

遗传和心理创伤都不能支配你,
 无论过去如何,
只有“现在的你”能创造未来。

 

审问某个杀人犯:“你为何杀人?”他回答道:“因为我被父母抛弃。”遭父母遗弃,来自不正常家庭的他成了杀人犯,就是指这不是自己的错。但不是所有遭父母遗弃的孩子都会变成杀人犯,其中也有为了援助同样是孤儿的孩子,使其不再遭受和自己相同的苦,教他们自立自强而四处奔走的人。即使成长于相同的环境,人还 是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未来。

然而,我们容易无意识地将现在的问题推给过去。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忙于工作,疏于照顾我,所以我的个性才会变得这么阴沉,要怪就怪我妈,不是我的错。”“我们家很穷,没办法供我上大学,如果家境好一点的话,现在的我肯定能完成大学学业,还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像这样将眼前的不如意推给过去的环境,充其量只是借口。究竟要以过去的经验作为跳板,开拓未来的路?还是一味找借口,假装自己是受害者,过着满嘴借口的人生?只有自己能决定要走哪一条路。

精彩内容:《接受不完美的勇气: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销售十万本纪念精装版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十万本纪念精装版)(远流提供)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十万本纪念精装版)(远流提供)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