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曼汗的惊艳之行

作者:行云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43
【字号】    
   标签: tags: , ,

曼汗(Mannheim)是德国西南部的一个中型城市,在法兰克福南方约五十公里处,位于莱茵河和其一条主要支流的交会点。

德国曼汗地理位置图。(行云提供)

从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欧洲中部和北部的最大政治体,是“神圣罗马帝国”,而其皇帝后来是由七位“选侯”选举出来的。这七位选侯中,有三位是主教,所以非宗教领袖的选侯其实只有四位,因此相当重要。 到了十七、十八世纪,虽然这种选举已经沦为形式,但是选侯的地位和权势还是很大的。公元1720年,莱因区的选侯Karl III Philip,把他的首府移到曼汗,从此曼汗开始发迹。

德国曼汗地理位置图。(行云提供)

Karl III Philip的宫廷里,雇用了一组很优秀的管弦乐团。围绕着这个管弦乐团的一群音乐家,在十八世纪对古典音乐的发展产生不少的影响,特别是对古典音乐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时期的转型,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果,音乐史上称他们为“曼汗乐派”。 连作曲家莫札特在公元1777 年,都被吸引到曼汗住了一年,希望能在选侯的宫廷里谋职。后来,他又几次造访了这个城市。

大约一个月前,我有个机会赴德国一趟。旅途中,发现需要在曼汗换火车,基于对“曼汗乐派”的缅怀,我当机立断地决定花两个钟头,去浏览曼汗火车站附近的选侯宫廷、和莱茵河畔。

就在浏览选侯宫廷的当儿,我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外型突出的教堂,是旅游资讯上没有看到的,向路人探询,也不得要领,不过听说可以入内参观。基于好奇心,我就趋前造访,在它入口处的墙上,先见到一块纪念莫札特的鑴文,更使我兴趣大增。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当我推开那扇又厚又重的大门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跃入眼帘的,是一座金碧辉煌却品味高雅的殿堂。那种巴洛克式的精致和炫烂,在古典式雍容稳健风格的熏陶下,融合出一片超脱凡尘的美。 让我同样惊讶的,是教堂里面只有两、三游客,让我几乎幻生出了独享仙境的荣耀感。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回家之后查阅资讯,才知道这一座教堂──jesuit church(耶稣会教堂),是Karl III Philip在公元1720年营造其曼汗宫殿时,一起建成的。所以莫札特在公元1777 年寓居曼汗时,想必经常造访此一教堂。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这一座教堂的建筑型式,是属于巴洛克晚期,不过已经有一些继之而起的古典时期的风味了。 较早期哥德式教堂的向上延伸、及十字形格局,已经不复再现了。代之而起的,是精致华丽的细部,和比较统一的格局。 它在二次大战期间,因为同盟国的轰炸,而遭到不少的损伤,而在战后被依原来的风格整建。 它有两座管风琴:较小的一座,位于大厅的右侧上方。而主要的管风琴,则与主祭坛遥遥相对。 面对着有王者风范的它,我仿佛听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巴哈的管风琴名曲:“触技曲与复格”(Toccata and Fugue),在廊柱之间回荡。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德国曼汗耶稣会教堂。(行云提供)

满怀着突如其来的兴奋,浏览完这一座教堂以及选侯宫廷之后,我又信步行至莱茵河畔。莱茵河在此属其中上游,尚未进入中下游的山地,所以河面宽广、景色优雅柔括。我就在如此浪漫的环境当中,结束了这一段短促、但却令人难忘的惊艳之旅。@

德国莱茵河畔。(行云提供)
德国莱茵河畔。(行云提供)

(转自作家行云部落格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民宅窗楣上的精彩剪黏,图内描述尧至历山访舜,图框以回字形彩瓷面砖围绕。作品为尧帝着黄袍戴帝冠弯身拱手作揖,侍从执扇相随,臣殿后;舜则农夫装扮赤脚、载笠,旁衬松、石及彩绘锄头、禽鸟,惜大象图像现已毁损,整幅图像呈现谦和孝让之美德。
  • “峭壁山者,靠壁理地,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 理者相石皴文,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 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当我们游览中国古典园林, 就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中……。
  • (大纪元综合报导)意大利米兰市中心大教堂广场6日起,摆放了一座大型的艺术作品《盐山》(Salt Mountain),藉以庆祝意大利统一150周年。
  • 近年来,古典写实与当代写实艺术正蔚然复兴,16年前创办于美国的“艺术复兴中心”(Art Renewal Center®,简称ARC),而今已成为集结全球艺术界同好的权威平台。近日,就写实艺术创作、教育以及很多读者关心的艺术品收藏投资的话题,该中心首席运营官卡拉‧莱桑德拉‧罗斯(Kara Lysandra Ross)接受了大纪元的书面采访。
  • 在华人世界中,台湾由于历史因素,文化风貌有其独特之处。除汉族移民的中原文化主体之外,日本文化也留下明显烙印,近年又有原民文化的出头与西方文明的狂潮,在台湾美术发展上形成一种多元并存与融合的现象。
  • 在弗雷德里克‧罗斯(Frederick Ross)家中,每个房间、每道楼梯、走廊的每一面墙上,都挂满了令人惊叹的画作,一幅挨着一幅,吸引着观者驻足凝神。要快速看一遍,至少需要两小时时间——罗斯是美国收藏19世纪艺术品最宏富的私人藏家之一。他的藏品一直在稳步扩展,主要是通过在买卖中增值,很少需要他再投钱进去。
  • 在1930年代,有一个艺术风潮被称为装饰风艺术 。在纽约有几座这个风格的代表作,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
  • “我们所从事的艺术被污名化了。”纽约中央车站画室创办人、写实画家雅各布‧柯林斯(Jacob Collins)说。不过在今日艺坛,柯林斯的同道越来越多。当你注视他们的作品时,会无法移开目光,你只感到震撼惊叹。这些作品让你放松、开心,这种感觉正是你期望从艺术中获得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