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欧纳多·达文西(五)《三贤士的朝拜》(下)

作者:周怡秀
达文西作品《三贤士的朝拜》(Adoration of the Magi,又译为《贤士来朝》、《三王朝圣》等)局部,1481─82,未完成;油画于木板,246x243cm;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Oil on panel,Galleria degli Uffizi,Florence)(周怡秀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361
【字号】    

背景大致底定后,达文西用一个弧形把前景五分之三的面积跟背景区隔开;代表着耶稣诞生后的新世界。这是舞台上真正的主角——圣母子登场了。达文西把朝拜的众多的人物,以圣母子为中心环绕式地展开。圣母和两侧跪拜的贤士呈现稳定的金字塔形,这是达文西惯用的凸显圣者的构图法;但他的巧思在于更复杂的螺旋状构图:从中央平静的圣母开始,顺着她的视线移动到圣婴伸出手与贤士献礼的接触点上——这里凝聚着众人的注目与感动,也是画面黄金焦点;而圣婴、贤士与上方老者的手势形成回圈,并连带着周围人群牵引出一股漩涡式的向心力量,主宰了下方占整个画面三分之二的主题部分。三个贤士的崇敬显得庄重虔诚,圣母安详慈爱地看着圣婴,而圣婴的神性使他对一切了然于胸,泰然地接受众生的献礼和礼拜。

达文西作品《三贤士的朝拜》(Adoration of the Magi,又译为《贤士来朝》、《三王朝圣》等),1481-82,未完成;油画于木板,246 x 243 cm;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Oil on panel, Galleria degli Uffizi, Florence )(周怡秀提供)

这部分的人物繁多,互动紧密——每个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必有所关联,而且姿态各异,绝无重复——因为画家认为不应该在一个叙事画作里,有重复的人物动作(注十)。他在草稿中探究了不同的手势、身体动作、神情,来揣摩人们面对圣婴的各种情感和反应(注十一)。显然达文西认同阿柏提(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在《绘画论》中说的:“要透过身体的动作来了解灵魂的动作。”(注十二)他一直坚持这个理念,在未来的《最后的晚餐》中也如此实践。

达文西《三贤士的朝拜》关于背景、圣母子、人群姿态的草稿。(公有领域)

除了圣母子与三贤士之外,后方一个拿着像小盖子的老者,可能是圣约瑟;还有一些人物不免引起好奇:画面左右边缘各有一个人物,左边是一位沉思的老者;右边则是一个转头朝外的年轻人。这两人在作品中虽非主角,而达文西却似乎多所着墨,是否有其特殊含义?特别是右边的年轻人,从形貌而言很接近年轻时代的达文西,因此被认为很可能是画家的自画像。当时画家经常有意把自己画在作品中,如波提切利、吉兰达优和后来的拉斐尔。达文西是否有意识地这样做不得而知,但他似乎把个人容易分心、“心不在焉”特质也画进去了:他手指向画中的主题,好像要提示人们注意看,但又转头向外,跟画外沟通。这是一个延伸画面、增加想像空间的手法,但也可能像阿柏提所说的评论员(commentator)的角色(注十三),在画中却不属于情节,但引导观众进入其中,关注画中发生的事件。

达文西《三贤士的朝拜》右边一个转头朝外的年轻人,可能是达文西自画像。(周怡秀提供)

构图已经近乎是完美无缺,但是达文西只把大致明暗分布画上,(阴影部分偏蓝色,因为反映天空)(注十四),有的层次多一些,有的只是极薄的一层,然后就停笔了。其实离交件期限还有一年多,为什么不画了?一般的推测是,达文西遇到了难题。一四八〇年的手稿中透露,他已经在探究光线如何接触眼睛和在眼球内成像的问题,对于光源照射与反射的问题在绘画明暗处理上更是不可能忽视。他不想和当时画家一样概念性地处理光影问题,但是构思出来的如此复杂场面和众多人物,没有实际的观察,如何接近真实又符合美感?科学方法能计算得出来吗?以他的完美主义性格,知道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更不可能草草交差了事;干脆先搁置,然而他并未放弃。由于不愿自己的心血如合约所说的被没收,因此在次年出发前往米兰发展之前,他把未完成品放到朋友家保存(注十五)。

达文西马匹习作草稿。(公有领域)

瓦萨里说,达文西未完成画作是因为碰到困境、眼高手低——他的构思“如此精妙,如此令人惊叹”而无法完美执行;“想体现他想像的东西时,他觉得他的手无法达到完美的地步。”另一位早期传记作家洛马奏也认为:“他一直画不完手上的画作,是因为他对艺术的想法太崇高了,别人眼中的奇迹在他眼里仍有缺陷。”

可以确定的是,这幅作品不仅宣告了达文西早已从维洛其奥的影响中独立出来,自我风格已然成熟,而且构思大胆,所思考的绘画问题远远超出同时代许多画家,因此极具前瞻性与开创性——如果拿1495年由菲利皮诺‧利比替代达文西完成的同一题材《三贤士的朝拜》(注十六)来比较,可以证明这一点。达文西为自己未能完成作品也颇为苦恼,所幸在美术史上,他完全获得了谅解。@

菲利皮诺‧利比应圣杜纳多的僧侣之委托再画一幅以取代达文西的《三贤士朝拜》。(公有领域)

注释:

(注十)达文西在后来的笔记本中写道:“不要在同一个人物上重复同一个动作,不论是肢体、双手还是指头都不能重复;在一个叙事画作里,也不能重复同样的姿势。”

(注十一)这些草图人形多是裸体的,应是采纳了阿柏提的建言——艺术家应从里到外建构出人体图画,先构想出骨骼动作,然后皮肤,然后才是衣着。

(注十二)外形表现内心的说法自古是有的。老普林尼赞美公元前四世纪底比斯画家Aristides,说他是表达出实验对象心性、感情、人格和热情的第一人。阿柏提则在《绘画论》里强调“要透过身体的动作来了解灵魂的动作。”

(注十三)评论员是阿柏提在《绘画论》中提到的。“如果画家认为尊严会限制了对人物情感的传达,阿柏提建议使用‘评论员’的角色:‘在一个叙事性故事(istoria)绘画中,我喜欢看到有个角色是在劝告人们,并指出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招手示意要人们来看;或以怒目警示,以防止人们试图靠近;或者提点出危险或精彩的部分;或者邀请观众与故事中人们一起哭笑。因此,无论画中人物彼此间或与观者之间的互动,都是在于润饰或阐明故事(istoria)。’在强调愤怒、恐惧、悲伤的基本情绪时,也加进其根本而重要的理念。不仅透视结构建立了画作与观者之间的空间联系,评论者的角色更建立二者在情感上的联系。画中小宇宙中人的影像于是与真实大宇宙中的人有了关联。”(译自《Leon Battista Alberti On Painting,translated with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John R. SPENCER》;Introduction)

(注十四)《达文西的笔记本——绘画是怎么回事》p.25:“介于黑色物体与眼睛之间的明亮大气越厚,黑色物体显得越蓝。由天空颜色可见这一点。”Net and Books 出版。

(注十五)他把画作交给他曾经画过肖像的吉妮芙拉‧德‧宾琪的哥哥保管。

(注十六)圣杜纳多的僧侣后来委托波提切利的门生菲利皮诺‧利比承接这件工作,1495年利比参考了达文西的部分构思再画了一幅《贤士朝拜》。此画和达文西未完成的作品都收藏于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观者可以前往比较两者的差异。

——转载自《艺谈ARTIUM

(点阅【艺谈】系列文章)

(点阅【雷欧纳多·达文西 Leonardo da Vinci】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寻找国宝新感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新媒体艺术展,结合投影、互动科技与沉浸式剧场等创新体验,全新演绎故宫《谿山行旅图》等经典文物。故宫欢迎民众阖家莅临参观,感受艺术的灵光。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开,正是春游好时节,故宫北部院区推出第二季“国宝聚焦”等珍品,邀请民众品味书画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时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离,举凡君臣、师生、亲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现空间。故宫南院“翰墨空间–故宫书画赏析”12月30日起以“情为何物”为题展出26(组)件书画,呈现人世间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爱砚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砚石各具风格,件件值值细细品味。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无界之涯──从海出发探索十六世纪东西文化交流》,集结北院及法国、荷兰、日本等12家国内外馆所的珍贵典藏,呈现16世纪亚洲、欧洲、美洲经由航行所展开的交流故事。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即起推出“祀与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让民众在近距离欣赏青铜兵器精湛工艺的同时,走入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认识古代“冷兵器”与“热血战争”交织出的权力故事,感受故宫版的“冰与火之歌”。
  • 无论古今,艺术家创作常以自然为师,像不像“几”分样,活灵活现的动物更是艺术家们汲取灵感的泉源,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人气国宝展11月起由郎世宁〈百骏图〉领军,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贴金鸭薰〉等6组件器物精品,邀观众品味艺术家们出神入化的“写真”技巧。
  • 现在,公众可以参观米开朗基罗的密室。1530年,米开朗琪罗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像逃犯一样躲藏在那里,以逃避教宗的愤怒。
  • 近年来,韩国流行文化透过影视多媒体的传播,在世界各地掀起波澜,连带也带动探索韩国文化与艺术的风潮。故宫南院10月6日起推出“朝鲜王朝与清宫艺术的交会”特展,以朝鲜与明、清两个帝国使节往来的纪录,开启叙事脉络,通过书画、文献与器物等不同质材展件,呈现18世纪朝鲜王朝(1392—1879)的黄金时期,及其先后与明、清帝国交会的经过。
  • 呼应秋的色彩缤纷,故宫南院“翰墨空间–故宫书画赏析”常设展9月19日起以“色彩魔术师”为题展出30件作品,包括宋代张即之〈上问尊堂太安人尺牍〉、五代南唐巨然〈秋山图〉及元代马琬〈乔岫幽居〉等3件重要古物,展期至12月10日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