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钢企大动作 内情不简单

人气 2508

【大纪元2022年02月11日讯】2月7日,中共三个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钢铁龙头兼并重组,想打造出多个世界一流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当天,就引发了钢铁股大涨。与此同时,市场也在纷纷猜测,哪些龙头钢铁企业正酝酿着合并?而且,外界已经注意到了,中共正在着力打造世界级的钢铁超级企业,可要说起这背后的目的,那还真是不简单了,同时,中共在国外不断新增权益铁矿和废钢资源的开发,又是想对全球铁矿石实现怎样的控制权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方面的话题。

提供集中度 加速兼并重组

今年,兼并重组成为了中国钢铁行业的重点任务之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会长、中国宝武钢铁的董事长陈德荣也在近期提到,目前中国的钢铁工业,不论是国有钢企还是民营钢企,都在推进兼并重组,一批5,000万吨级以上的超大型钢企正在形成,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在去年底的时候,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等三部委,还刚刚发布了一个《“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规划中就明确提到了,要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产业的集中度,要形成5到1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

目前,中共扶持的钢企已经占据世界前10大钢铁生产商中的7个。可以看到,中共是很着急钢企的兼并重组的,按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说法,中国国内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不到40%,而且认为,提高行业集中度是钢铁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中共一系列的兼并重组中,最新的消息是,有业内资深人士透露说,宝武又要兼并包钢了。

我们这里就以宝武为例子,简单看一看中共对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情况,因为宝武是中共着力打造的一家世界级的钢铁企业,最近几年宝武的多次兼并动作也颇为引人注目。

宝武的全称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宝武经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超过了全球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钢铁制造商。

宝武集团在2016年由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合并成立。2019年,安徽省国资委向宝武无偿划转所持有的马钢集团51%的股权,宝武合并了马钢集团;2020年,山西国资运营公司又向宝武无偿划转了太钢集团51%的股权,宝武又合并了太钢集团。

随后,宝武先后托管中钢集团,成为了重庆钢铁的实际控制人。在2021年的时候,宝武集团又合并了昆钢控股、山钢集团,粗钢产能也接近1.5亿吨,大约占到了全中国产能的14.2%,进一步坐稳了粗钢产量世界第一的位置。

我们看,宝武就是一个中共对钢企兼并重组的典型例子,事实上,中共部署钢铁行业集中度早有端倪。

2016年9月,中共国务院印发了一个“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里面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这10家钢铁大集团,将包括3至4家8000万吨级的,以及6至8家4000万吨级的集团。

到了2020年底,中共工信部又发布了一个“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里面提到,“力争到2025年,前5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40%,前10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60%。”

到了去年,中国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又明显提速。2021年底,中国钢产量排名前10位和前20位的企业钢产量,在整个中国的比重,分别达到了40.39%和54.85%。

那么中共这么急于兼并重组,建立多家“巨无霸”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呢?

对外增加话语权、定价权

对于宝武集团一系列的兼并动作,一些分析认为这是中共在走计划经济回头路。不过,中钢经济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认为,原因还是在铁矿石上,因为目前,中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超过80%。可以看到,2021年时,铁矿石价格的暴涨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并对下游制造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中共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目的,是降低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同时提升对上游矿山的定价权。

去年1月,中共官媒《证券时报》,曾引用中国一家钢铁企业高管的话说,如果中国前10位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能达到60%,未来跟铁矿石巨头谈判时,就能增强中方的谈判能力。

比如说宝武,因为企业规模大,一年就需要2亿吨铁矿,那么,这个需求量,签单起来的分量就非常的大,假如要跟巴西谈判,2亿吨里面,给巴西30%的份额,那就是一年要买6000多万吨的铁矿,这么大的单子,巴西当然很高兴,也自然会重视,反过来讲,中共就可以把所有筹码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这个价格,就可以“我说了算”了。

这实际上,就等于是一个国家以举国之力去面对一个公司或者几个公司,也就可以去干预价格,比如说,谁要是提人权问题,让中共不高兴了,那么,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个数额巨大的合同给你废了,很可能一句话就让澳洲铁矿不能卸货了。

对内收权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实际上,在过去十年,中共一直就想进行兼并重组,但总是推行不下去,这里就牵扯到了地方政府。之前的节目中,我们就提到过中国的这个“诸侯经济”,这里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

应该很多人都知道“首钢”,首钢原来是在北京石景山区,十多年前搬迁去了河北唐山,当时这个搬迁曾引发很大的争议,主要原因就是巨额税收的归属如何平衡?到底是上缴北京呢?还是河北呢?因为两个地方的政府,不管是搬出地、还是迁入地,都要抢。

比如,以当年首钢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例,因为首钢是北京市国资委所属的企业,这两笔税一部分留在了石景山,仅这部分的税收就占到了石景山区财政的60%以上,另外,首钢的GDP也统计到石景山,这部分也占到了石景山GDP的50%以上。再以税收大头增值税为例,当年,首钢的增值税是75%上缴国家,12.5%留在北京市,还有12.5%留在石景山,搬到河北唐山,无疑,北京市和石景山区政府都会损失一大笔收入。最后,只能用分税制的办法解决了相互间的纠纷。

我们再说到宝钢,同样的问题,当它要收购武钢时,这个税归谁呢?当然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中国的国税、地税合并了,都归中央了。

由此可见,整合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把地方政府的财权,用这个办法给收回来。你需要多少钱,中央批给你,批多少中央说了算。对地方经济来讲,这无疑是被打了一记“闷棍”。

另外,还有更可怕的一点是,中央要是把地方诸侯搞得“官不聊生”了,把地方经济搞得捉襟见肘了,地方诸侯就会变本加厉地去搜刮当地的民企。

此外,还有个就业问题,一个大一点的钢厂都得好几万的职工。比如武钢的退休职工就有4、5万人,当年合并时,武钢裁员了5万人。钢企这种大规模的合并重组,无疑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就业。现在,在经济持续下行期间,中共一直在讲要稳字当头,但是钢铁行业的这个合并风潮,不知会影响到多少人的饭碗?

钢铁“巨无霸”大而不强

大家知道,在集权国家,倾国家之力推出几个钢铁“巨无霸”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规模坐大了,却未必是强了。因为,中国钢企缺少高精尖的技术。就像我们自己要买厨具、买菜刀,可能首选就是德国或者日本的刀,差一点的是美国刀,因为它们的质量更好。

比如特殊钢,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而德国和日本,在特殊钢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方面,在全球都是领先的。这种特殊钢的用途非常的广泛,主要用于机械、汽车、军工、化工、家电,还有船舶、交通、铁路等等。但是,用途广泛的特钢,中国的生产技艺却不如人意。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的原巡视员辛仁周就曾表示,中国特钢产业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一是,一些品种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相关研究表明,当前中国钢铁短板材料有70项,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以及高技术船舶、汽车、能源等8个用钢领域,这些用钢领域的年消耗量大约是220万吨左右,主要是特钢。

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用到的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还有时速350公里以上的高铁用轴承钢等等,还都主要依赖进口,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自主化的掣肘,所以,中共虽然对遍布的高铁颇为自豪,但关键部件却是软肋。

二是,部分关键材料的质量仍需要提升。在一些高技术含量、高性能、高附加值领域,中国钢材产品的质量,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一些钢材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不高。高端产品的质量在不同企业之间不均衡,同一企业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也存在着差异。这些问题,导致了下游用钢企业,对钢材性能的判断不准确,加工工艺容易出现偏差,也阻碍中国钢材大规模进入高端领域。

大家看到,习近平一直想要往制造业发展,提出“中国制造2025”,很想在制造业上跻身世界一流水平。但是,至少从目前中国钢铁行业的情况来看,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

更何况,中共想坐大做强的野心,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性,自然也引发了美国及其盟国的警觉,那么,中共的愿望要想实现,可能也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陈思雨
顾问:李庭千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文静
订阅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财商天下】承认“技不如人”北大报告被急删
【财商天下】围剿万亿影子资金 “诸侯”经济终结
【财商天下】能源新动向 核能有潜力?
【财商天下】北京出手救股市 能否安抚外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