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五  

【戚继光传】北镇蒙古 将星陨落

作者:洪熙
延庆八达岭长城的戚继光石雕像。(Zvonimir Atletic/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95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横屿之战后,戚继光又陆续在平海、仙游等地取得大捷。戚家军紧紧追击倭寇余党,直接将他们逼到了海上。倭寇残部无处可逃,只得抢了渔船出海逃窜。

朝廷叙功嘉奖。在抵抗倭寇的将领中,俞大猷同样战功赫赫,也是一代战将。但因戚继光光芒太耀眼,戚家军在军中人气爆棚,锋芒远远盖过了老将俞大猷。谭纶上表叙功,以戚继光为首,刘显、俞大猷次之。戚继光因功,取代俞大猷成为总兵官。嘉靖皇帝举行祭祀大典,告谢天地诸神,庇佑大明。

戚继光为将号令严厉,赏罚分明。他重信重义,对待麾下将士,亦师亦友,亦父亦朋。将士们心甘情愿听他号令,为其出生入死。戚家军如狮如虎,行动迅猛,如同飚发电举,势不可挡。 戚家军威震东南之际,戚继光也面临着军旅的转折点。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登基,新的一朝拉开了序幕。与此同时,北方边防多次传来警讯。天子请召俞大猷、戚继光专门训练边关兵卒。后来兵部大臣商议,决定独用戚继光练兵。朝廷下诏,请他担任神机营副将。次年五月,命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一事,总兵官以下都要受他的节制。这是守护京城皇都最重要的防线。

当时,大明各地驻军积弊雷同,军纪涣散,武备老旧不精,士气萎靡不振。所以当戚继光来到驻地后,看到的军队问题和他当初在浙江看到的情况几乎一样。在南方,要面对倭寇海盗;在北方,要面对蒙古骑兵。兵种不同,战术自然有别。戚继光来到驻地后,将当地军队的情况上报天子,提出革除军中七害,增强练兵。

以前的将领镇守蓟门,以为防御蒙古,要靠骑兵。所以边关的兵卒只会骑马,却不熟悉山战、林战、谷战。戚继光观察地形,蓟门除了平原,还有山谷、森林等,提议采用战车、骑兵、步兵混编,可以出奇制胜。

明朝自嘉靖以来,依靠长城防范外敌。虽然每年都要耗费大量财力修筑城墙,却因没有建设墩台,也就是卫哨所,所以即使修缮城墙,也没有多大意义。戚继光请求朝廷同意修建1200座可以驻兵百人的高台。

由于边关兵卒漫无纪律,不懂使用长短兵器,也不会使用火器,训练起来还需要些时日。戚继光上书朝廷,请求征调他在浙江训练的士兵。朝廷同意了。当三千浙兵抵达驻地后,列队严整,陈列在郊外。时逢天降大雨,这些浙兵从早上站到下午,一动也不动。边关兵卒见到这场面大吃一惊,自始领教了戚继光的军令。

在上书中,戚继光还提到,朝廷任命他的这个官职是新创的。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将领各有统属,不会轻易接受他这个空降的长官。他肯求朝廷放权,以便让他大展身手,革新军政。明穆宗准奏放权,让戚继光力行革新。

在戚继光之前的17年间,北方驻地就换了10位将领。而戚继光在北方这一待,就待了16年。幸赖内阁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倚重,以及多位督抚大臣如谭纶等的谅解,朝廷对他没有太多掣肘之事,戚继光坐镇16年,修饬边防,节制精明,使得蓟门固若金汤。北蛮无法攻入,只得转而进犯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击退北蛮。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他的继任者,采用他定下的规章,保得边关几十年安然无事。戚继光也赢得了当地军民百姓的爱戴。

戚继光在北方待了16年。随着重臣的陨落,他的军旅生涯也由如日中天,转为西山日落。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朝中掀起清算张居正同党的风潮,戚继光无故遭到牵连。朝臣张鼎思趁机上言,将戚继光调任到偏远的广东。

戚继光离开蓟门时,蓟州百姓自发罢市,围聚在道路两侧,流着眼泪为戚继光送行。部将陈第亲眼目睹了百姓送行的感人场面,作《送戚都护归田》诗,记载了当时的场面。诗文云:
“辕门遗爱满幽燕,不见胡尘十六年。
谁把旌麾移岭表,黄童白叟哭天边。”

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南歼倭寇、北镇蒙古,戎马一生,最终遭到罢免。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戚继光站在故乡的大海面前,他将满心的愁苦,浓缩为简练的诗文,和着大海的涛浪声,诉说着心中壮志未尽的豪情: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

戚继光去世之前,他给祖先写了一封祝文:“虽用祖宗之积以多,未能为之益,亦未敢为祖宗累也。”在数百年中,他是戚氏家族最大的荣耀,然而他如此谦逊。在经历命运的风雨后,叱咤风云的大明战将,孤独落寞地在家乡生活了三年。

他去世后,人们发现这位戚少保,虽四提将印,掌管大明重兵三十多年,家中并没有多少财产,只有数千本藏书而已。(“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年,野无成田,囊无宿镞,惟集书数千卷而已 ”。)

一代传奇名将陨落了,大明朝也失去了护国柱石。随着女真人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大明也随之亦步亦趋,步入了尾声。

资料来源:
《明史》卷212
《细说明朝》
《戚少保年谱耆编》卷12@*#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隆美尔元帅,是二战时期德军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也是极少数受到同盟国阵营尊敬的将领。他虽然效忠希特勒,但却从未加入纳粹党,并且多次抗命,拒绝执行希特勒的屠杀令。
  • 戚家军名闻天下,行动迅猛,犹如电掣雷霆,令倭寇闻风丧胆。鸳鸯阵、狼筅在荡平倭寇中,大显奇效。戚继光创下九战九捷、连克六十大营的辉煌战绩。倭寇直呼戚继光为“戚老虎”,称戚家军为“戚虎兵”。
  • 明朝经过洪武、永乐两朝后,渐失伟烈雄风。蒙古瓦剌侵犯边关,大明皇帝英宗亲征,却在土木堡被俘,明军死伤过半。到了明宪宗时,朝廷颁布了明朝第一部《武举法》,选拔天下武官。由于当时重文轻武,天顺八年武举开科,竟都无人应试。到了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颁布了《武举条格》,进一步完善了《武举法》。戚继光在武举乡试中大显身手。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朝廷颁发袭官文书,十七岁的戚继光得以世袭父亲官位。他本想多留些时日,照顾生病的父亲。戚景通则催促儿子赶紧奉命北上。戚景通为官清廉谨慎,家里平日并无积蓄。为了给儿子筹集进京的路费,他变卖了陇右别墅。
  • 明朝倭乱肆虐,戚继光创戚家军,布鸳鸯阵、三才阵,把海盗倭寇驱逐到海上。戚继光南扫倭乱,北镇蒙古。论武,他是戚大将军;论文,他是词宗先生。其人文韬武略,谋勇双全,既省天时,又察地理。
  • 一般认为,麦克阿瑟将军军旅生涯的颠峰,是韩战中的“仁川登陆”战,这一战也是他的谢幕之战。这场经典的作战计划波折不断,屡遭质疑是不可能的任务,在事前普遍不被看好。但在最后的战前会议中,麦克阿瑟以演说的方式进行了约十分钟的简单报告,让与会的高阶将领们一致信服,最后决定支持他,使得仁川登陆战最终得以顺利进行…...
  • 《独立宣言》的作者托马斯·杰弗逊,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智慧的,同时也是最不爱开口说话的那个人,他说出的话多是金句,他是这样表达对法国的情感的——我们美国人都有两个祖国,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法国!
  • 1944年冬季,对二战时期的美军而言是一段最为煎熬的日子。虽然纳粹德国已逐渐走向败亡,但是这个时期美军面临着欧陆数十年来最艰苦的寒冬,前进的每一步都艰苦万分。12月希特勒为求最后一搏,集结30个师发动了突出部之役,初期让美军遭受重大损失,其阵亡人数接近2万,是美国在二战所经历最血腥的一役,堪称是在胜利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
  • 图为美国画家William Trego的油画《进军福吉谷》(The March to Valley Forge)。(公有领域)
    1777年的冬天,华盛顿率领部队来到费城附近的山谷——福吉谷(Valley Forge),以期让军队休养生息,渡过美国东部漫长的寒冬。后来的史书传记都说,这个冬天大陆军处境最为凄惨,日子最不好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