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王元甫医师专栏】养生之道

生命三宝可形成身体多层保护的屏障,护卫生命,中医养生就是要养护生命三宝:精、气、神。 (123RF)
人气: 9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2年09月04日讯】当一个人没有病痛,会认为健康是必然的,不会知道健康的重要;只有失去健康的人,才真正了解健康的可贵。许多人想用金钱换取健康,只可惜有时候万万不能。健康不只是个人的事,一个人的健康关系到全家的幸福。

我行医已36年,1986年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在学医阶段,当然完全相信西医学的理论;但是,行医之后,发现西医有许多瓶颈,例如高血压的病人要吃一辈子的药,失眠的病人要一直吃安眠药,不吃就睡不着,疾病无法根治。

1997年我移居加拿大,因缘际会,接触了气功,炼功产生许多“气功现象”,令我非常惊讶,我终于相信古老的气功是真实的;也因此对中医产生兴趣,2001~2006年到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三焦之文献与研究》。

中医与西医大不同

要使学西医的人相信中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两者的本质差异很大。西医属于“实证医学”,我深入研究中医发现,中医属于“神传医学”,这都记载在中医圣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上帝(玉皇上帝)是天界的皇帝,《尚书‧伊训》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中医对生命内涵的看法与西医不同。《黄帝内经》说,人是“天地合气”所形成的,《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是“天地合气”所生成,所以生命的组成包含“天的成分”与“地的成分”。“天的成分”属于无形,包含神、魂、魄、气、命门;“地的成分”属于有形,包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人有生命三宝:精、气、神。“精”属于“有形”,是人体的精华物质;“气”属于“无形”,是眼睛看不到的,是能量;“神”又称为“元神”,是无形,来自于天国,是人真正的主宰,人有道德、善良的心,是因为人有元神。

中医养生:保养生命三宝(精、气、神)

“有形”与“无形”是以人的肉眼作为判断标准。“有形”是肉眼看得到的,而“无形”是肉眼看不见的,但不是没有物质,而是在另外空间。例如,X光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是它确实存在。西医主要研究有形的“精”,而中医认为人的生命包含有形的“精”与无形的“气”、“神”。生命三宝可形成身体多层保护的屏障,护卫生命,中医养生就是要养护生命三宝:精、气、神。

(1)养精:饮食、药物养生法

《黄帝内经》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精”属于有形,是人体的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中医常藉食物与药物来养精,主要是要调和人体的阴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例如虚寒之人要多吃能补养阳气的食物,例如肉类,尤其是羊肉;气虚(容易疲倦)的人可加用些补气的中药,例如黄耆、人参;阳虚(手脚容易冰冷)的人可加用些温阳的中药,例如干姜、肉桂。

(2)养气:炼气功

“气”属于“无形”,是眼睛看不到的,是一种“能量”形式,“体温”是人体的气反应到皮肤体表最简单的表现方式。人死之后,气的循环也跟着停止,所以身体是冰冷的。“精”是有形的、静止的;而“气”是无形的、不断活动的。有形的“精”必须依赖无形之“气”的带动,才能产生生命活动,所以“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

《黄帝内经》说生命有五大阶段:生、长、壮、老、已;人出生之后,就会自然经历成长阶段、强壮阶段、衰老阶段,最后走向死亡。“衰老阶段”是人生的转捩点,因为从此身体的机能开始走下坡,因此产生疾病,疾病会不断的恶化,而且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人会衰老?《黄帝内经》说人的衰老与“肾中精气”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在成长与强壮阶段,肾中精气很旺盛,人跟着生长与发育;然而,进入衰老阶段时,肾中精气开始衰弱,脏腑功能与气血循环也开始变差,疾病也就发生了。

“气”的强弱与人体的健康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又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的“气”若强,则外邪不能侵犯;当外邪来犯,必定是“气”虚弱。“气”有很强护卫生命的功能,能够抵抗外邪的入侵,所以“养气”是养生的要点,因为“气”是生命的重要防卫力量。

炼气功可以增强人的“气”,是很好养气的方法。正传气功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有完整的功法机理,能够打通淤塞的气脉,使气血流通循环。一般的气功只是练气,更上一层是炼功,就是修炼。

古代流行的气功有华佗的五禽戏、张三丰的太极拳;现代流行有“法轮功”,是1992年李洪志大师所传,因为祛病健身的效果非常好,几年间中国大陆就有上亿人学炼,现已流传世界一百多国。

(3)养神:修养道德

“神”又称为“元神”,来自于天国。“元神”才是人真正的主宰,是构成完整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所以《黄帝内经》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中医养生特别重视“养神”的部分,因为“元神”构成的粒子最小,拥有的能量最大,护卫生命的能力最强,是人体对抗疾病最好的“法宝”。

要如何运用“元神”这项法宝呢?《黄帝内经》说养生要“重德”,要“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要能够清心寡欲、看淡名利,不受外界的引诱,才能养护丹田的先天“真气”,并使精、气、神,生命“三宝”紧密结合,内守而不外泄。

《黄帝内经》说,过度的情绪反应(喜、怒、思、悲、恐)都会伤害五脏;“怒伤肝”,愤怒会伤害肝脏;“思伤脾”,思虑会伤害脾脏;“喜伤心”,过度欢喜会伤害心脏;“悲伤肺”,悲伤会伤害肺脏;“恐伤肾”,恐惧会伤害肾脏。

我们要如何管理好情绪呢?许多事情都在一念之间,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一念之间决定健康的好坏,一念之间决定婚姻的成败。关键就在于处理问题的态度,是否能互相沟通、体谅与容忍;但是一念之间是要先做好准备的,就是要“修养道德”。

《诗经》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夫妻结婚本就要白头偕老。夫妻之间要做到“真”,彼此真心诚实,不能有贰心;夫妻之间要做到“善”,彼此关怀,表达善意;夫妻之间要做到“忍”,彼此忍让,相互体谅;所以幸福的婚姻需要“真、善、忍”;同样的,做人处事也都需要“真、善、忍”。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告诉世人说:“勿汲汲于所欲,勿怀忿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不要汲汲营营于追求名利,不要心怀怨恨,这都有损寿命;如果没有名利与怨恨之心,就可以长寿;也就是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清心寡欲、心平气和,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孙思邈是修道人,他看透人世间的一切。因为人同时具有自私与善良,人的“情绪”喜、怒、哀、乐是自私的、放纵的,而人“元神”是善良的、克制的,两者同时表现,相互抗衡。我们修养道德,一方面是要减少情绪的失控,降低自私与放纵;一方面则要提升“元神”的能量,增加善良与克制。◇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