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明朝人奇遇王重阳,学剑仙之术

作者:德惠
图为《松下茅屋》,作者不详。(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72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家知道王重阳是道教全真派创始人,原名王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为王世雄,字“德威”,修道后再次改名为王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世人多称其为“王重阳”。他是北宋末年及金朝时期的著名修道人。按历史记载,他在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就已经仙逝了。可是在明朝古籍《狯园》中却记载,王重阳在明朝时期曾再次出现。我今日就给大家简介这个故事,故事原文是通俗易懂又非常优美的文言文,因此保留了较多的原文。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至1566年),有位王姓书生,自号“丹谿生”,喜欢游历名山,爱好道家仙术,经常有避世修行隐居的想法。一次他在秋高气爽之时误入一处山谷中,只见景色怡人,“林壑深秀,坞径幽委”,不觉流连忘归,于是他干脆登山探险,攀爬前行十几里又至一处“断崖绝涧”的河谷,里面风光更为美丽,“水流花开,风气如春”,一派纯天然的景观,没有人烟。

王生继续探险,忽然发现断崖深处,“隐隐若有洞门”。王生不知其中吉凶,在洞门外“徘徊良久,忽闻洞中酣睡之声,披榛窃视,一白髯老父枕石而卧,鼻息如雷,状貌奇古,衣冠、杖履、瓢囊并仙家装束”。王生知道自己看见的白须老翁就是仙人,于是恭敬地等候,不知等了多久,白须老翁醒来,他便跪拜问安。白髯老翁赐胡麻饭给他食用,并说:“世人不信神仙。汝能冒险至此,真可教矣。”他还说:“你知不知道,你的七世祖先是道教全真派的仙人王重阳者?”

王生回复:“父母早丧,亲族凋残,莫知祖先踪迹。”白髯老翁说:“我就是王重阳,王喆啊。你这么好道,在明年八月十五中秋日,可至西蜀琵琶峰等我。今日我已约天上南宫列位真君聚会于此,他们的护法骑卫马上就要来了,你还是个凡夫,身上的秽浊未除,如不赶快离开必遭仙人谴责。你可速速寻归路出去”,“迟则虎狼立至”,必死无疑呀。于是王生恭敬叩拜行礼后离去,急速踉踉跄跄地下山了。下山途中隐隐听见身后传来箫管所发出的嘹亮音乐声,乐声直达云端,心中怀疑是“群仙赴会洞中”,于是走得更急了。五日后终于回家了,王生向家族长辈请教,才知道其祖先中果然有王重阳,得知自己竟是仙人王重阳的后裔,王生愈加渴求仙术。

王生自从吃了王重阳给的胡麻饭,常常不感觉到饿,容颜也越来越年轻,于是在第二年快到中秋时辞别家人,乘船到四川。可是他不知道琵琶峰在何处,正发愁时忽然听到同船有人正在念诵七言古诗,诗中提及琵琶峰,他急忙询问才得知“此即巫山十二峰之一也。”笔者查阅资料现代人所说的“巫山十二峰”中没有琵琶峰。琵琶峰在何处呢?《方舆胜览》载:“琵琶峡在巫山,形如琵琶”,《四川总志》:“琵琶峡,在(巫山县)县治西,夹江两岸相对,亦曰琵琶峰”。在“可怜十二奇峰外,更有零星百万峰”的巫山,琵琶峰的知名度仅次于巫山十二峰。“此即巫山十二峰之一也”这个回答不太确切,但也说明了琵琶峰的位置。王生知道琵琶峰的所在后,放下心来游览山川名胜,到了巫山,王生便告别众人,下船直奔琵琶峰而去,终于在八月十四日登上了琵琶峰峰顶,露宿峰顶,恭候仙人大驾光临。

到第二日天明时,王生果然遥见白须老翁王重阳“凌空跨鹤而来”,王生立刻就地参拜行礼。王重阳见他先来,笑着说:“此儿大佳,真有心之士哉。但汝骨骼未就,因缘尚隔一尘。今生止可学剑仙之术,游戏人间。吾非汝师,汝师是青丘子,现住武当山中,却归往寻,必得其真传矣。”王生听王重阳如此说,便拜谢而去,临别时问:“不审青丘先生居于武当何峰,愿先生垂告。”王重阳回复说:“六株松下一茅庵,即其居也。”

王生下山后,又坐船往湖北武当山赶。经过一昼夜,船至江陵也就是荆州,他接着又坐船至襄阳,快到武当了就下船赶往武当,登上武当山,四处留意有六棵松树的地方。终于在晚上寻找到了一处山岩前有苍松六株,其下庭院中“有茅屋数间在焉,烟萝四合,仄径微通”。王生沿着崎岖的山路终于抵达庭院前,恭敬地敲了好一会门,终于有位道童出来把他带入其中。他悟到这就是王重阳所说的青丘子的所在,于是行礼后抬头仰视,只见青丘先生“秀发庞眉,倚树而啸”。

青丘子问道:“尔祖王重阳使汝来也?”得到肯定答复后,便让王生行礼拜师,接着沐浴,在“庵后净堂中”做事。“堂中有药鼎,高数尺余,周遭封固,紫焰光腾,照耀林壑。生至,第教以守炉看火,添缩薪炭,不得擅离妄视而已。白昼则有玉女持稠膏一筒,投鼎中搅和至鼎中声类霹雳。夜半则有青童复持稠膏,依前法沃入,其声漰湱如旧。”“漰湱”意为水浪相激之声。于是王生便和两位玉女,两位青童轮班值守,王生偶尔问鼎中是何物?对方皆笑而不答,但青丘子已经知道王生提出的疑问,大为生气,认为王生作为修行人悟性太低,“便欲驱逐出门”。同门众人都跪下来为王生求饶,青丘子才息怒,允许王生继续留下来修行。王生也从此不再提问,师父安排什么就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地做好,渐渐达到对师父完全地无保留地绝对坚信,再也不问为什么,更没有任何的疑问、质疑或好奇、不满。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不知过了多久,鼎中之物终于炼成,是一种金色液体。他们把这种金色液体汲取而出,“计可六百余斤,分而为二,又析之至七八斤而止,则贮大磐石上捣之。昼作夜息,渐渐而薄,因成铁片。择甲午、丙午诸日铸成六剑,悬于绝壁之下,以飞瀑溅激其上,日月之光华烛之。历经旬朔,剑质始柔。”这六把剑都有自己的名字,青丘子将其中的一把赐给王生,并让一个童子施法术打开王生的脑后、臂间之处,将剑藏于其中,过程中王生丝毫不觉痛苦。接下来,青丘子又让王生“斋心七日”,接着“尽传击刺之秘”后,让他去四川青城山搭个茅草棚去苦修,并告诫他不许妄用剑术,特别是绝对不可胡作非为,否则必招天诛。其余五把剑,青丘子自己拿了一把,两位玉女,两位青童一人一把,之后就让王生下山了。

王生在青城山苦修一年后有所成,回武当拜谢师父,可“室庐如故,门户缄锁,寂无人在”,询问山中道士才知道青丘子已经离开一年有余。王生只能痛哭着返回青城山。一次王生经过荆南时,看到青丘子混迹于乞丐中,他便跟着混迹于其中,云游天下去了,从此不知所踪。世传有一本《丹谿生铸剑经》,可惜仅剩残本二十五页而已,据说是青丘子授给王生的古本,相传有人见过这本剑经。关于青丘子,据有人打探,世俗有人称之为“青丘先生”,过去隐居于武当山,云游天下已经很久了,谁都不知道他活了多久。

资料来源:明朝钱希言《狯园》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话说先前血祭杨业遗骨及金刀的计划失败后,白天祖为挽颓势,请来了邪派师父,此人名为颜洞宾,他能言善道,擅长使邪术迷惑人心,他自称为神仙吕洞宾的化身,在萧太后前展现其奇异的邪术,又提出灭宋之策,受到萧太后的信任,被封为军师。
  • 辽将白天祖为大杀宋军士气,将杨业之遗骨、金刀分藏两地,打算开坛作法血祭。为阻止其计划,杨延昭让孟良与焦赞二将至西域盗取遗骨,杨八妹与王兰英则准备潜入辽国皇宫夺取金刀。
  • 望儿山也称百望山,此山为太行山脉至华北平原最东端,主峰的海拔虽仅有210米但视野极为开阔,对北京城周边的景致可一览无遗。此地树林茂盛、环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见遍山枫红,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为之心旷神怡。关于此山的文字纪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长安夜话》,其内容说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
  • 杨五郎又继续说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讨伐盗贼,护卫寺院与信众外,不再过问战阵之事,其实六弟先前早已多次来信,还派孟良与焦赞要请我下山,我都婉拒了,况且我这山上只有区区数百武僧,要如何对抗辽国五万大军呢?
  • 杨五郎延德是杨家将士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军布阵的能力在众兄弟中最为突出,所以出战时父亲杨业都让他担任副帅职位。传说他于金沙滩战后于五台山出家当和尚,但仍组织武僧团护卫百姓抗击辽军,朝廷因此封他为大德禅师,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领兵抗辽的过程却流传着这样一段曲折连绵的故事.......
  • 当时北宋与辽国的边境长达千里,除了这三关之地以外几乎是平原无险可守,所以必须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据点,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于外族的侵犯,据今人统计在这些地方与杨六郎有关的地名多达数十个,杨延昭在这些地方也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英雄故事。
  • “药王”孙思邈淡泊名利,仙风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学识和道行高深,“精识高道,深达摄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摄生之道,相传他活到141岁,外貌非常年轻,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闳、安期先生之类的神仙。孙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传》中有同样的记载,说秋天时,龙在绛地的郊外出现。史载中第一位“豢龙氏”是董父,是黄帝的后裔。在《九州要纪》中有提到:“董父喜欢龙,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龙,于是他成了豢龙氏祖先。”那么豢龙氏职掌什么工作呢?董父豢龙成功后,据传他与龙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馆,珍藏着一座神异的木质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从中间裂开,里边显现的是观音菩萨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