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明朝人奇遇王重阳,学剑仙之术

作者:德惠
图为《松下茅屋》,作者不详。(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67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家知道王重阳是道教全真派创始人,原名王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为王世雄,字“德威”,修道后再次改名为王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世人多称其为“王重阳”。他是北宋末年及金朝时期的著名修道人。按历史记载,他在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就已经仙逝了。可是在明朝古籍《狯园》中却记载,王重阳在明朝时期曾再次出现。我今日就给大家简介这个故事,故事原文是通俗易懂又非常优美的文言文,因此保留了较多的原文。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至1566年),有位王姓书生,自号“丹谿生”,喜欢游历名山,爱好道家仙术,经常有避世修行隐居的想法。一次他在秋高气爽之时误入一处山谷中,只见景色怡人,“林壑深秀,坞径幽委”,不觉流连忘归,于是他干脆登山探险,攀爬前行十几里又至一处“断崖绝涧”的河谷,里面风光更为美丽,“水流花开,风气如春”,一派纯天然的景观,没有人烟。

王生继续探险,忽然发现断崖深处,“隐隐若有洞门”。王生不知其中吉凶,在洞门外“徘徊良久,忽闻洞中酣睡之声,披榛窃视,一白髯老父枕石而卧,鼻息如雷,状貌奇古,衣冠、杖履、瓢囊并仙家装束”。王生知道自己看见的白须老翁就是仙人,于是恭敬地等候,不知等了多久,白须老翁醒来,他便跪拜问安。白髯老翁赐胡麻饭给他食用,并说:“世人不信神仙。汝能冒险至此,真可教矣。”他还说:“你知不知道,你的七世祖先是道教全真派的仙人王重阳者?”

王生回复:“父母早丧,亲族凋残,莫知祖先踪迹。”白髯老翁说:“我就是王重阳,王喆啊。你这么好道,在明年八月十五中秋日,可至西蜀琵琶峰等我。今日我已约天上南宫列位真君聚会于此,他们的护法骑卫马上就要来了,你还是个凡夫,身上的秽浊未除,如不赶快离开必遭仙人谴责。你可速速寻归路出去”,“迟则虎狼立至”,必死无疑呀。于是王生恭敬叩拜行礼后离去,急速踉踉跄跄地下山了。下山途中隐隐听见身后传来箫管所发出的嘹亮音乐声,乐声直达云端,心中怀疑是“群仙赴会洞中”,于是走得更急了。五日后终于回家了,王生向家族长辈请教,才知道其祖先中果然有王重阳,得知自己竟是仙人王重阳的后裔,王生愈加渴求仙术。

王生自从吃了王重阳给的胡麻饭,常常不感觉到饿,容颜也越来越年轻,于是在第二年快到中秋时辞别家人,乘船到四川。可是他不知道琵琶峰在何处,正发愁时忽然听到同船有人正在念诵七言古诗,诗中提及琵琶峰,他急忙询问才得知“此即巫山十二峰之一也。”笔者查阅资料现代人所说的“巫山十二峰”中没有琵琶峰。琵琶峰在何处呢?《方舆胜览》载:“琵琶峡在巫山,形如琵琶”,《四川总志》:“琵琶峡,在(巫山县)县治西,夹江两岸相对,亦曰琵琶峰”。在“可怜十二奇峰外,更有零星百万峰”的巫山,琵琶峰的知名度仅次于巫山十二峰。“此即巫山十二峰之一也”这个回答不太确切,但也说明了琵琶峰的位置。王生知道琵琶峰的所在后,放下心来游览山川名胜,到了巫山,王生便告别众人,下船直奔琵琶峰而去,终于在八月十四日登上了琵琶峰峰顶,露宿峰顶,恭候仙人大驾光临。

到第二日天明时,王生果然遥见白须老翁王重阳“凌空跨鹤而来”,王生立刻就地参拜行礼。王重阳见他先来,笑着说:“此儿大佳,真有心之士哉。但汝骨骼未就,因缘尚隔一尘。今生止可学剑仙之术,游戏人间。吾非汝师,汝师是青丘子,现住武当山中,却归往寻,必得其真传矣。”王生听王重阳如此说,便拜谢而去,临别时问:“不审青丘先生居于武当何峰,愿先生垂告。”王重阳回复说:“六株松下一茅庵,即其居也。”

王生下山后,又坐船往湖北武当山赶。经过一昼夜,船至江陵也就是荆州,他接着又坐船至襄阳,快到武当了就下船赶往武当,登上武当山,四处留意有六棵松树的地方。终于在晚上寻找到了一处山岩前有苍松六株,其下庭院中“有茅屋数间在焉,烟萝四合,仄径微通”。王生沿着崎岖的山路终于抵达庭院前,恭敬地敲了好一会门,终于有位道童出来把他带入其中。他悟到这就是王重阳所说的青丘子的所在,于是行礼后抬头仰视,只见青丘先生“秀发庞眉,倚树而啸”。

青丘子问道:“尔祖王重阳使汝来也?”得到肯定答复后,便让王生行礼拜师,接着沐浴,在“庵后净堂中”做事。“堂中有药鼎,高数尺余,周遭封固,紫焰光腾,照耀林壑。生至,第教以守炉看火,添缩薪炭,不得擅离妄视而已。白昼则有玉女持稠膏一筒,投鼎中搅和至鼎中声类霹雳。夜半则有青童复持稠膏,依前法沃入,其声漰湱如旧。”“漰湱”意为水浪相激之声。于是王生便和两位玉女,两位青童轮班值守,王生偶尔问鼎中是何物?对方皆笑而不答,但青丘子已经知道王生提出的疑问,大为生气,认为王生作为修行人悟性太低,“便欲驱逐出门”。同门众人都跪下来为王生求饶,青丘子才息怒,允许王生继续留下来修行。王生也从此不再提问,师父安排什么就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地做好,渐渐达到对师父完全地无保留地绝对坚信,再也不问为什么,更没有任何的疑问、质疑或好奇、不满。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不知过了多久,鼎中之物终于炼成,是一种金色液体。他们把这种金色液体汲取而出,“计可六百余斤,分而为二,又析之至七八斤而止,则贮大磐石上捣之。昼作夜息,渐渐而薄,因成铁片。择甲午、丙午诸日铸成六剑,悬于绝壁之下,以飞瀑溅激其上,日月之光华烛之。历经旬朔,剑质始柔。”这六把剑都有自己的名字,青丘子将其中的一把赐给王生,并让一个童子施法术打开王生的脑后、臂间之处,将剑藏于其中,过程中王生丝毫不觉痛苦。接下来,青丘子又让王生“斋心七日”,接着“尽传击刺之秘”后,让他去四川青城山搭个茅草棚去苦修,并告诫他不许妄用剑术,特别是绝对不可胡作非为,否则必招天诛。其余五把剑,青丘子自己拿了一把,两位玉女,两位青童一人一把,之后就让王生下山了。

王生在青城山苦修一年后有所成,回武当拜谢师父,可“室庐如故,门户缄锁,寂无人在”,询问山中道士才知道青丘子已经离开一年有余。王生只能痛哭着返回青城山。一次王生经过荆南时,看到青丘子混迹于乞丐中,他便跟着混迹于其中,云游天下去了,从此不知所踪。世传有一本《丹谿生铸剑经》,可惜仅剩残本二十五页而已,据说是青丘子授给王生的古本,相传有人见过这本剑经。关于青丘子,据有人打探,世俗有人称之为“青丘先生”,过去隐居于武当山,云游天下已经很久了,谁都不知道他活了多久。

资料来源:明朝钱希言《狯园》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传》中有同样的记载,说秋天时,龙在绛地的郊外出现。史载中第一位“豢龙氏”是董父,是黄帝的后裔。在《九州要纪》中有提到:“董父喜欢龙,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龙,于是他成了豢龙氏祖先。”那么豢龙氏职掌什么工作呢?董父豢龙成功后,据传他与龙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馆,珍藏着一座神异的木质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从中间裂开,里边显现的是观音菩萨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两人说话间来到了一处巍峨雄伟的宫殿前,祖师说:“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会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会汇聚此地,你与我屏息远离瞻仰,我会把他们在历史上的名号告诉你,虽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归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诉你,好让你知道容易对照。”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 明万历年间,江南有书生翩翩少年,品高学博,其妻以端庄秀丽闻名于家乡,见者无不惊为“天人”。有位女尼曾说其妻为天上仙女下凡,成婚八年后,当返回天上。八年后果然离世,书生思念不已,就立志寻仙访道。
  • 杜子春,隋文帝年间人,从小落魄,家境贫寒,然心气高傲,欲利益天下贫寒之士,爱好嗜酒游玩,未几家财散尽,投亲友故知每每被拒。刚入冬,衣寒腹空,在长安城游街窜巷,彷徨不知自己何去何从,面带饥寒之色,长吁短叹于东市西门,有一老者问他:“君子何故叹息?” 杜子春表白心志,叹世态炎凉,老者明其志,赠钱三百万,不告姓名而去。
  •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讲述一位渔夫误闯桃花源,眼见世外乐土,人们悠然自得。而在《逸史》里也有这么一段故事:两名怀抱遁世隐居愿望之士也误入了世外之地……
  • 唐寅 高士图
    李司仓回家后,买了牛只,依约定来到山下的葛藤前,但却怎么也找不着之前上山的路径了。李司仓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尘缘未断,于是就返回长安去了。
  • 东方朔拥有许多异能,言行滑稽,在世间留下许多神迹传说。李白《玉壶吟》诗中说“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汉宫臣子把东方朔视为“狂”者。东方朔则自称隐士避世于朝廷,“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
  • 明 沈周《庐山高》
    于英感到很奇怪,知道遇见神人了,就恭敬谢恩并请教老翁的姓名,老翁笑说:吾乃三国时徐庶是也。于英听后,惊骇无比,正要跪下拜谢,老翁就消失不见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