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珍品:普桑铜板油画

作者:大纪元专栏作家Lorraine Ferrier 嘉莲 编译
[法]尼古拉‧普桑,《园中苦祷》(The Agony in the Garden)局部,1626—1627年作,铜板油画,62×49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由乔恩和芭芭拉‧兰多(Jon and Barbara Landau)夫妇为纪念基思‧克里斯蒂安森(Keith Christiansen)而捐赠。(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3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译注1)画在铜板上的油画只有两幅存世。2022年1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得到了其中一幅──《园中苦祷》(The Agony in the Garden)。

尽管一些17、18世纪的文献提到过这幅画,但它到1985年才重现于世。此后直至最近,此画一直在艺术收藏家乔恩和芭芭拉‧兰多(Jon and Barbara Landau)夫妇家中,但如今,它已加入普桑作品在欧洲之外的最大收藏——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供大众叹赏。

MET欧洲绘画部负责人、约翰‧波普-轩尼诗(John Pope-Hennessy)策展人斯蒂芬‧沃洛吉安(Stephan Wolohojian)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这件雄心勃勃的作品曾属于17世纪最重要的罗马收藏家之一,它从画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倍受珍视。”

沃洛吉安提到的收藏家,就是曾任比萨教区大主教的卡洛‧安东尼奥‧达尔‧波佐(Carlo Antonio dal Pozzo),他是古董商卡西亚诺‧达尔‧波佐(Cassiano dal Pozzo)的弟弟,后者成为普桑的朋友及其在罗马最有影响力的赞助人。

[法]尼古拉‧普桑,《园中苦祷》(The Agony in the Garden)局部,1626—1627年作,铜板油画,62×49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由乔恩和芭芭拉‧兰多(Jon and Barbara Landau)夫妇为纪念基思‧克里斯蒂安森(Keith Christiansen)而捐赠。(公有领域)

画面

《园中苦祷》是普桑刚到罗马时所绘,那是在他作为古典主义画家声名鹊起之前。他受到了最出色的前辈艺术家──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提香等的影响,也从古希腊和罗马艺术中汲取了营养。

普桑在画中创造的场景是如此宏伟高眇,观看这幅画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痛苦”,而是信仰、希望,还有谦卑。

在这幅夜景中,普桑描绘了最后的晚餐之后,基督在客西马尼园(耶路撒冷橄榄山脚下的一处花园)祷告的那一刻。基督知道他即将被钉上十字架。普桑将他画在背景中,而他却是画面的焦点。当基督通过天使向上天奉上象征苦难之杯时,小天使们萦绕在他身旁。三位门徒彼得、詹姆斯和约翰在前景中沉睡,对他们的主即将为世人作出的牺牲浑然不觉。

铜板“画布”

中世纪的时候,艺术家开始在铜板上创作油画。在这类绘画中,油画颜料固着在金属表面,而不是渗入多孔的木板或画布。在铜板上作画,使画作获得了坚固持久的支撑;虽然铜板也会弯曲或生锈,但不像帆布和木板那样容易变质。

亲眼见到普桑《园中苦祷》的原作而不是通过电子屏幕观看图像,一定是一种享受,因为铜的光泽会为这一神圣场景增添一种空灵的效果。

欲知更多关于尼古拉‧普桑画作《园中苦祷》的信息,请访问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网MetMuseum.org

【译注1】尼古拉‧普桑(1594—1665),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奠基人。

作者简介:
Lorraine Ferrier是英文《大纪元时报》美术与工艺美术专栏作家,主要专注于北美和欧洲艺术与手工艺的美感与传统价值。她特别感兴趣的是将不为人知的珍贵艺术带入大众视野,以保护我们的传统艺术遗产。Ferrier居住在英国伦敦郊区。

原文:The Met’s Rare Poussin Painting on Copper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静谧地坐落在纳拉甘西特湾(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国罗德岛纽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将原本幽静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垒。取名“小屋”(cottage)是为了对早期木瓦风格(shingle style)避暑别馆的尊重。但事实上,这是一栋“适合王后”居住的顶级豪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