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立春:天人合一 展开一年元气

作者:容乃加
立春日出土牛,东郊迎春。图:清代黄钺画《春台熙皋.绮陌迎春》(台湾 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84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立春”起源已久,相应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分之一。周代的月令活动详细记载了迎接立春的典仪作法。我们的古人秉持“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迎接立春,代代相继。从天子到万民、从国家到个人实践的立春节俗对当代后人有什么要义与作用吗?

二十四节气立春领头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道讯息——春回大地。立春是天造地设的四季开端日,春夏秋冬的循环由此开始。“腊后风头已见春”,迎春花感知天地春气,绽放黄金光华。冻蝶、寒蜂也在微暖的春气里苏醒,雪中冲寒迎接春神回人间。人们经历了严寒,迎来新春之际,也寄望在欣欣向荣的春气里溶化愁怀的烦忧苦闷,接着迎来千卉共芬芳的希望。

立春节庆 典仪与节俗

唐代诗人韩偓吟诵“立春”:“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他说句芒神在一夜间让人间换上春天的颜色,让风儿送去春暖。立春来到,你做好迎春的准备了吗?中华文化以“天人合一”的思维,建立了五千年不断的文明,代代相继,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迎春神的重大典仪。在周朝的《礼记‧月令》中就详尽记载了“立春”的迎神祭典。

迎神迎春祭祀句芒神

春神有个名字叫“句芒”(句,音勾)。句芒最早是帝喾时代的春官,掌管花木之事,称为“木正”,人们尊称句芒为“青帝”。立春之日,是祭祀句芒神迎春的日子,这一天也是春耕开始的日子,是一朝上下的大事。

天子在立春前三天就先行斋戒,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朝时,行赏公卿、诸侯、大夫;并行庆施惠,下及全国的百姓。嗣后择定良辰吉时率领领官府要员,亲载农具,到天子的田地(籍田),亲身示范春耕,以身教向百姓劝耕。《诗经‧周颂》收录周天子祭神的乐舞《载芟》,其诗句“载芟载柞,其耕泽泽”,描写天子亲耕的场景。《诗序》说“载芟”是“春籍田而祈社稷”之作。

清朝时,迎春典礼很隆重。清代康熙皇帝除了示范躬耕,更亲自采集了早熟的稻种带到北京,而且“亲视栽植”,每年培养得法,克服北地的条件,稻子长得比一般的都快都好,可丰富了人民的粮食来源,展现康熙帝躬身实验的精神,与亲民爱民的心力。(见《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清代《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前一日,顺天府(今之北京)府尹和属下吏员先到东直门外的春场迎春。在鼓乐队的引导下,役人对举芒神和春牛,一路引回府署门前的彩棚里陈放。

立春当天,府尹等官员到午门外恭迎皇帝、皇太后、皇后和芒神、土牛、春山。恭恭敬敬地迎入乾清门、慈宁门,然后由内监接奏,就在宫内举行迎春神之礼。

春牛祭劝春耕  打春鞭春好收成

东汉时以官署“立土牛”来向人民劝耕。各级地方官署在立春日泥塑土牛、立土牛来劝春耕。这一日从京师到地方的各级官吏都要穿上绿色衣服,五更前集合到官府前,向民众报春、劝耕。他们在各地官府门前用田地的泥土塑“土牛”和“耕人”,然后立在官府前并插上绿旗,以提醒百姓春天到了要勤耕种了!土牛和耕人立在官署门前一整个耕耘季节,从“立春”一直立到“立夏”。(见《后汉书‧志‧礼仪上》)

清朝时地方举行“春牛祭”劝耕。顺天府(北京)尹参加宫中迎春神的典礼之后,便引土牛回顺天府官署,在那里主持“春牛祭”,象征春耕开始。府尹环击土牛成碎块,这仪式也叫“打春”“击春”。

后来演变出以真人扮演句芒神——春神,穿着绿色衣服进行“鞭春”的习俗。春神手执杨柳枝或五色丝鞭杖,鞭打土牛劝人春耕。鞭春之后,老百姓抢拾土牛的碎土块,放回自家的田里,寓意今年好收成。

当时还有呈上“春牛图”、“春牛春花”和“咬春”的应节风俗

版年画家陈永钦的《春牛图》。(蔡上海/大纪元)

立春咬春  强身健体

“咬春”是指在立春配合天地春回的契机,利用蔬菜的生机回复阳气去“春困”、舒展身心的习俗。虽然各地食用的蔬菜略有不同,大体上“咬春”的主要食物为萝卜和五种带辛辣性质的蔬菜,做成五辛盘、春饼或春卷食用。进入春天身体急速从休眠的状况回复,人脑的血液流到身体内脏多,就容易出现暂时的疲惫思困状态,这时食用五辛菜春盘可以昇阳助阳、疏利肝脏缓解春困。

古人养生讲究天人合一,顺天时而动,立春时节讲究吃春蔬、春盘。图是古代珍视的春天七种最早生的蔬菜,又称春天七草。红色的即是芦菔。(容乃加/大纪元)

中国很早就有立春食生菜春盘的风俗。据唐代著作《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食芦菔(音卜)、春饼、生菜,号春盘”。芦菔就是紫花小芜菁,也叫莱菔、萝卜,具有微辛味,可以甦“春困”。紫芜菁这春蔬虽然廉价,但含有丰富的铁质,从身体里养血美颜,难怪不论贫富家的妇女立春日“咬春”都要咬咬它。

春盘的“生菜”以五辛菜为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黄历)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出《立春日》)是矣。”白居易诗《六年立春日人日作》也有“盘蔬饼饵逐时新”的描述,由此可见唐代的春盘有鲜嫩生菜,还添加了米面饼儿,样式儿还常常竞新,形成流行风尚呢!宋代陆游说“鬭饤春盘儿女喜”,显现当时春盘受到大人和小孩的青睐。

明清“咬春”继承着唐宋的风俗,就是吃萝卜和春饼,春饼里包着春韭等等五辛菜。明代《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清代《燕京岁时记》亦记载说:“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立春”吃“春盘”显示了古人早知天然饮食的妙法,智慧地利用蔬菜对应四季的特性,符合五行相生之理,给予人体身心保健相加相乘的助力。

天人合一养元气开生机

立春是天地人破寒迎春的时节,历朝历代的中华子民迎春神、勤春耕,养元气,都在天地神明与节气的指引下,实践“天人合一”的生活。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现代的一代,用心贴近古人敬慎天地的生活态度,体会古代的智慧,可以舒宁身心,找回有活力富生机的日子。@*#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个很有指标性的节气,在生命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象征。中国的节气“春分”指示新生、诞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节、复活节的时间也都在此时节。东西方文化对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时节展现了什么妙合之处吗?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载,立春带春来!立春的精神与器物文明有哪些丰富的表现?立春养生怎么养?我们从天人合一的视野,展开立春的丰富文化内涵。
  • 岁月匆匆,时序进入黄历年尾声,腊月正在人间展开。古人称黄历十二月为“腊月”,这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腊”包含哪些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呢?
  • 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下雪,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下雪天,但“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无法忽视的存在。在冬天的六个节气中,就有两个节气分别叫“小雪”和“大雪”。
  • 立冬节气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标志冬季的开始。从天人合一的精神意义来看,怎么过冬?怎样养生?
  • 一提到九月初九重阳节,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敬老,以为这是一个专门给老人过的节日。其实呢,传统的重阳节和敬老没有任何关系,它原本的节日内涵充满了传奇色彩。至于为什么重阳节会有登高、喝菊花酒和插茱萸的习俗呢,这都要从一个神奇的葫芦说起。
  • 拜月、赏月吃月饼,这两者的起源并不是一对的。上古时代就有隆重的祭月之礼,称为“夕月”,但是开始时月饼还不是中秋节物。那么中秋节拜月饼、吃月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实际上,中秋月饼的出现比祭月晚了几千年呢!
  • 秋分、春分此二分日,在中国古文化中视为天地和合之最,避免刑罚,以免搅扰天地阴阳调和。春分、秋分“二分日”别称“彼岸日”,来源于佛教。在日本佛教中讲,于彼岸期间善行、恶行都会增大果报,劝告人要避免恶行,精进于善行。
  • 中医的食疗讲究天人合一,在一年四季都有对应节气的进补作法。白露节气开始“补露”!“补露”怎么补?要避免哪些禁忌?随着秋高气爽的秋天脚步,做好秋天养生,放松心绪,轻松地品味生活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