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dù jī guó shì ,guō tài rén shī 。
杜畿国士,郭泰人师。
ㄉㄨˋㄐㄧ ㄍㄨㄛˊ ㄕˋ,ㄍㄨㄛ ㄊㄞˋㄖㄣˊ ㄕ。
杜畿国士,郭泰人师。
【注释】
(1)杜畿:字伯侯,东汉末年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以孝闻名,且很有才能。三国时代任魏国河东太守,宽厚仁慈,深受百姓爱戴。魏文帝(曹丕)时官至尚书仆射,封丰乐亭侯。
(2)国士:全国所推崇景仰的人。
(3)郭泰:字林宗,东汉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人。高雅不凡,博学聪颖,生性淡泊,重视提携后进,对犯错之人劝其从善。桓帝、灵帝之际,朝野混乱,郭泰闭门讲学,弟子有数千人。一生影响颇大,为世人所敬仰。
(4)人师:品德高超,可为人师表的人。
【语译】
杜畿是三国时让人民推崇景仰的人,郭泰是位德行可为人表率的人。
【人物故事】
杜畿
东汉末年,杜畿被推举为孝廉,担任汉中府丞。遇天下纷乱(董卓之乱),弃官避难荆州,汉献帝建安年间才回来。《傅子》记载,杜畿从荆州回来,到许昌(今属河南)见到侍中耿纪,两人整夜长谈。尚书令荀彧(yù,ㄩˋ)住在耿纪隔壁,夜间听到杜畿之言,感到惊异,天亮派人告诉耿纪:“有才能优秀的国士却不推荐,你如何位居侍中之位呢?”等见到杜畿,荀彧相知有如旧识老友,于是向朝廷推荐他。荀彧称赞杜畿智勇双全,曹操因此任命他为河东太守,镇守天下要地。当时天下郡县都残破不堪,只有河东郡最先平定,杜畿崇尚宽厚仁慈,无为而治。人民要诉讼告状,杜畿就亲自跟他们讲道理,让他回去仔细想想,如果不行可以再来。乡里父老互相怒责说:“有这么好的太守,为何不听他的教诲?”自此少有诉讼。
杜畿并推举孝子、贞妇、孝孙,随时慰劳勉励,又鼓励人民畜养牛马等家畜和家禽。等到百姓勤于农事,家家丰衣足食,杜畿就说:“人民富足,不可不教了。”又开设学校,亲自手持经书教授,郡中因此受到教化。河东郡虽然与叛贼相邻,但人民无反叛之心。曹操西征至蒲阪,军食全仰赖河东郡,攻破叛贼时,剩余的军粮还有二十多万斛。曹操下令:“河东太守杜畿,正如孔子所说‘对于禹,我实在找不出他的缺点了。’为他增加俸禄二千石粮食。”曹操征讨汉中,派河东五千人运粮,运粮的人自相劝勉说:“人生都有一死,不可辜负我们太守。”始终无一人逃亡,杜畿就是如此得人心。他在河东十六年,史书评价其政绩“常为天下最”。
魏文帝即王位,征杜畿为尚书。《魏略》记载,起初杜畿在河东郡,被要求选录寡妇送到妇女少的地方婚配生育。当时其它郡有些寡妇已自行婚嫁,仍被强行带走,在路上啼哭。杜畿只选取真正的寡妇,所以送得少;赵俨代替杜畿担任郡守后,所送又多了。魏文帝问杜畿:“之前你送的寡妇为何比较少,现在为何就多了呢?”杜畿回答:“我之前选录的都是亡者之妻,今天赵俨送走的是生人之妇啊!”文帝和左右的人都相顾失色。后来杜畿奉命造御楼船,试船时遇风浪而淹没,文帝流泪说:“杜畿至忠而因公殉职,真让我哀痛啊!”
(据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傅子》、《魏略》)
郭泰
东汉末年,郭泰二十岁时,为县里衙门的差役,他想再找老师学习,又到成皋跟随屈伯彦刻苦求学三年。后来到京师见到有知人之明的韩卓,韩卓对人说:“郭泰这人神情平和,言语正派,才能高超且见识深远,非常罕见。”
郭泰曾停留在陈国(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有个叫魏昭的小孩要求到他房间帮他打扫,郭泰说:“年少时应当精研经书的义理,为何要跑到我这儿来呢?”魏昭说:“经师(传授知识的老师)易遇,人师难遭,所以我这素丝之质,想亲近纯正的朱蓝之色。”郭泰称赞他说的话,就让他一起住下来。
有一次郭泰身体欠佳,入夜后命魏昭煮粥,煮好拿给他时,郭泰呵斥说:“为长辈煮粥,没有敬意,我不能吃。”把杯子丢到地上。魏昭重新煮粥再送,郭泰又呵斥他。一连三次,魏昭态度不变,神情依然愉悦。郭泰说:“我开始只见到你的表面,现在已知道你的心意了。”于是从今以后一直和善对待他。(据晋代袁宏《后汉纪‧灵帝纪》)
——转自正见网#
(点阅【龙文鞭影】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