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3年12月28日讯】“既然迈上政治一途,就必然希望达到顶点,否则全无意义。”美国前总统尼克逊在《领袖们》一书中说。
生于中国平民之家的胡春华就走上了这样一条路。
1963年4月1日,恰好是西方愚人节的这天,胡春华出生在湖北省西南边陲五峰县一个贫寒的家庭。他的父母靠耕田维生,是地道的农民。胡春华兄弟姊妹六个,他排行老四。
由于胡家地处偏僻,胡春华每天上学、放学不得不走很远的路。据说他脚板上的茧子“有铜钱厚”,“穿烂的草鞋有一箩筐”。
1979年,16岁的胡春华以五峰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上大学,而且考到了中国最富盛名的北京大学。在中国,上大学的正常年龄通常在17至19周周岁,16岁就上大学的本来就不多见。
然而家中出不起路费与学费,胡春华只好到附近的一个水电站卖苦力。据说他背了一个暑假的河沙,再加上父亲东拼西借,总算在开学前凑足了费用,赶到了1500公里外的首都北京。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
在北大中文系的班上,胡春华不仅年龄最小,个头也是最小,人生阅历与他人更是无法同日而语。在那个“老三届”遍地、人才济济的北大,这个湖北山区来的农村孩子,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胡春华在大学四年中默默无闻,直到毕业时才干了一件一鸣惊人的事——主动报名去西藏。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稀薄,地广人稀,贫穷落后,生活条件艰苦。整个北京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报名去西藏的仅此一人。
胡春华的决定引起了中共党媒的注意,先后予以报导。在那个精神贫瘠的年代,中国是一个靠各种“光辉榜样”与“先进典型”支撑的社会。20岁的胡春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忽然在一夜之间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他被树立为“优秀毕业生典型”,立即入党,上报纸、电视,到处报告,热热闹闹了好一阵子。
胡春华究竟是怎么想的?他在媒体采访以及首都高校毕业生大会上,说了不少政治正确、高大上的话。可是他同级同系的大学同学说出的情况却大相径庭。
笔名“橡溪”的同学在博客中回忆说,胡春华的家乡湖北一向对本地学生抓得很紧,要求“哪来哪去”(从哪里考来的,毕业后还回到哪里去)。小胡当时既不想回湖北,又没有能力考研究生。那时社会上大张旗鼓动员,响应胡耀邦援藏的号召,急需内地人员把支边几十年的老干部换回来。北京高校更是对愿去西藏的毕业生猛抛诱饵:立即入党,双倍最高地区工资,一年三个月回家休假,满八年即可调回。
尽管北大毕业生那时很吃香,可是胡春华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而且家中为他上学还欠下了不少债务,拿双薪也就意味着可以尽早还债。胡春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走入了西藏。
老胡提携 平步青云
胡春华当初可能不曾预料,他在西藏遇到了对他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物——后来的中共党魁胡锦涛。
胡锦涛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88年底至1992年底,担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藏人与中共之间的冲突本来就长期存在。胡锦涛刚到西藏不久,正值当地发生暴动,冲突过程极为血腥,并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1989年3月,中共当局宣布西藏首府拉萨戒严,胡锦涛迅速响应并镇压抗议者。据记载,拉萨的居民与僧人死亡469人,受伤758人,被拘留2750人。
戒严令直至1990年5月才被解除,胡锦涛的狠毒得到中共前党魁邓小平的赏识。天安门大屠杀之后,尽管邓小平已把党魁的位置交给江泽民,但是作为“太上皇”,邓小平当即拍板,御定胡锦涛为隔代接班人。
老胡有此功劳,小胡功莫大焉。据悉,在西藏流血冲突期间,胡锦涛须每天向中央报告镇压的进展,来往电传,文牍繁重。当时西藏的官员大多是军人背景,拿枪轻而易举,拿笔似重如山。年近半百的胡锦涛刚到西藏,连高原反应还没适应,还要日夜审订给中央的电文,身体实在吃不消,于是有人向其推荐了小胡——胡春华。
北大中文系出身的胡春华,受过专业训练,最擅长的就是文字,起草电文迅捷、准确,无需老胡逐字审定、修改。危难之际,得此文胆,老胡对小胡激赏不已,器重非凡。
从此之后,小胡便登上了官场的直通车。27岁副厅,29岁正厅,34岁副部,43岁正部,年纪轻轻的小胡已坐上普通人一生都无法触及的高位。
胡春华先后两度进藏,第一次13年,最高担任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书记。回京几年后再度进藏。第二次5年,最高担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主席及自治区党校校长。2006年胡春华回到北京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这个位置正是胡锦涛当年坐过的位置。
提心吊胆的储君之路
随着胡锦涛步入中共领导核心,老胡已经把小胡作为“储君”来培养了。小胡此后的路线都是被精心设计的。
胡春华先后在河北、内蒙、广东三省做封疆大吏,每到一处都是“最年轻的”政治新星。2008年,他在河北担任副省长、代省长;2009年调任内蒙,担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2012年,胡春华再次调至中国最富裕的广东省,担任省委书记。
胡春华在每个省都遇到不同的社会危机事件,包括震惊中外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尽管作为当政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胡春华每次都安然无恙。
2012年,执政十年的中共党魁胡锦涛退位,把权力交给下一任习近平。有媒体披露,胡锦涛在交班之前,对习近平亲自交代:人事问题你尽可以有自己的安排和布局,但胡春华实在是非常优秀、可以挑重担的人才,你务必要妥善安排重用。
“隔代指定”已经成了中共党内的政治规矩,就像邓小平隔代指定胡锦涛,江泽民隔代指定习近平一样,胡春华也成了胡锦涛隔代指定的中共第六代接班人。49岁的胡春华,随即晋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离中共最高权力机构仅一步之遥。
十八大政治局中有两个年轻的“60后”,一个是胡春华,另一个是孙政才。按照各界的解读,等本届当政者十年期满退下后,这两人将分别接任总书记和总理。
胡春华自己,显然也把坐上中共老大的交椅,当成人生的唯一方向。十年中,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谨慎低调,生怕犯下任何差错。
没听说过胡春华有任何兴趣爱好,也没听说过他有任何个性特点,即使有也必须全部收藏起来,把自己同化成体制的一颗零件。
胡锦涛退位后,小胡离开老胡的庇护,还要不断揣摩新的“圣上”意图。圣上向左转,胡春华冒着犯众怒的风险,也要交出“投名状”——毁掉广东汕头的文革博物馆,这个中国唯一纪念与反思文革的公开场所。
2017年7月,与胡春华一同进入政治局的政治新星孙政才突然无预警落马,后被判处无期徒刑。这无疑于给了胡春华当头一棒,但他反应过来之后赶紧表态,支持审查孙政才。
有分析认为,胡春华与孙政才两个政治新星“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也有分析认为“此消彼长”,一个下去了,另一个反而没有竞争对手。
尽管胡春华吓得够呛,但是风波过后,发现自己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于是再次强打精神,更加小心翼翼。他也没有退路了,因此只能孤注一掷。
二十大召开前,胡春华到了冲刺阶段,他在一篇文章中51次提到“习近平”,向圣上表达忠心,而对自己的直接上级李克强只字未提。
胡春华哪里知道,更大的一场暴风雨将至。
团派被团灭 谁能独善其身?
曾在团中央任职的官员,都被认作是“团派”的成员,其中代表人物包括胡锦涛、李克强、汪洋等,胡春华自然也不例外。
随着习近平的羽翼日渐丰满,团派、江派、太子党等党内派别统统成为被打击对象。特别是习近平修改宪法,寻求连任乃至有终身执政的可能后,各派之间对权力的博弈,几乎一刻都没停过。
2022年10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大,其幕后厮杀之激烈程度被认为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党代会。以往的党代会召开前,党内对政治路线和人事安排已经有基本共识,党代会只是走走过场。而这一次,整个开会的过程就是动态博弈的过程。
最终结果,习近平破了党内的多项政治规矩:破了任期两届必须下台的规矩,破了“七上八下”的规矩,破了党魁“隔代指定”的规矩,也放弃了“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
两届政治局委员、副总理胡春华,在最后一刻出局,不但没有入常,连普通的政治局委员甚至候补委员都不是。
最后的二十大政治局委员只有24人。尽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没有必须25人的定制,但是第十七届、十八届与十九届都是25人。这届忽然少了一人,有分析认为,少的这个人很可能就是胡春华。
在二十大闭幕式上,胡春华的“老东家”胡锦涛,想看看花名册上的名单最终是谁,旁边的栗战书就是不让他看。心虚的习近平看在眼里,怕出差错,命令保镖将胡锦涛架离会场。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国际媒体的摄录机面前,前党魁被驱离,场面震惊世界。老胡走过小胡身边的时候,小胡连头都没敢侧一下。
团派的另外两名代表人物,同是67岁的李克强和汪洋,也全都卸任中央委员。中共的领导核心,全是习派人马,无一团派代表。胡春华,如果还有王储大梦的话,至此也应该彻底醒了。
胡春华最终获得全国政协排名第二副主席的一项闲职,然而故事至此还未结束。
今年10月27日,卸任总理半年的李克强突然在上海死亡,死因蹊跷,没有人相信官方“突发心脏病”的说辞。
12月13日,胡春华被委任以习近平特使的身份,出席在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举行的新总统就职典礼,也没有人认为胡春华重新获得信任。
大多评论人士对此的解读是,这是习近平在内政外交孤立的情况下,对被打压者一点儿安抚而已。然而这在胡春华几近绝望的心中,可能或多或少的,又溅起一丝涟漪。
习近平至今并未设立接班人。如果中共政权解体,也就不需要接班人了。中共如今内忧外患加剧,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小胡肯定也能看的出来。在中共仕途这条路上,胡春华还要走多久?他有选择的能力吗?
《人物真相》制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