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3年03月31日讯】(英文大纪元记者Petr Svab报导/原泉编译)气候专家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警告说,在世界可能不可逆转地陷入全球性的环境灾难之前,人类只有几年的时间采取行动。然而,由于过去几十个戏剧性的预测都未变成现实,他们的呼吁也寂然无声了。
几十年来,环境专家们一直在预测末日即将来临。大多数(尽管不是全部)预测都涉及气候灾难,这类灾难似乎迫在眉睫,但随着最后期限的临近,最终不了了之。
随着失败的预测越来越多,气候学家们似乎更加谨慎,不做过于具体的预测。气候变化支持者目前的普遍共识是,干旱、风暴等极端天气将变得更加普遍或强烈。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最近发布的简短报告警告说,除非碳排放迅速大幅减少,否则到2100年,地球温度将再升高大约1.1至2.4摄氏度。这将有“高”或“极高”的风险导致野火丛生、永久冻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旱地缺水、树木死亡以及海洋温水造成珊瑚死亡。大多数严重风险是以中等或低可信度断言的,这意味着缺乏基本证据或没有结论。
IPCC的完整报告尚未公布。
据《内部气候新闻》(Inside Climate News)报导,最著名的气候学家之一迈克尔‧曼恩(Michael Mann)批评IPCC在预测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方面“过于保守”,“包括冰盖崩塌、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的增加”。
但在过去,正是这类大胆的预测削弱了专家们的可信度。
环保主义者比约恩‧隆伯格(Bjorn Lomborg)在他的书中收集了一些这样的失败预测,《虚假警报:气候变化恐慌如何让我们损失数万亿美元,伤害穷人,并未能修复地球》(False Alarm: How Climate Change Panic Costs Us Trillions, Hurts the Poor, and Fails to Fix the Planet)。地质学家、电气工程师托尼‧海勒(Tony Heller)经常批评目前主流气候研究中的欺诈行为,他在自己的气候科学博客中反复指出失败和可疑的预测。
这样的例子很多,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1939年12月
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的《星期日信使报》(Sunday Courier)报导:“格陵兰岛东部的冰川正在迅速融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冰川就像挪威的冰川一样,面临着灾难性崩塌的可能性。”该报援引瑞典地质学家汉斯‧阿尔曼(Hans Ahlmann)教授在北极考察结束后向地理学会提交的一份报告。
事实上,根据1923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自1918年以来,北极的冰川就在消退。
文章说:“去年冬天,即使在斯匹茨卑尔根岛的北海岸,海洋也没有结冰。”
相比之下,今年冬天,挪威所属的斯匹茨卑尔根岛(Spitzbergen)的海岸确实结冰了,尽管很薄。
然而,在当时,冰川融化危机似乎还远未结束。
1947年5月
《西澳大利亚人报》(The West Australian)的一篇文章写道:“加州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著名瑞典地球物理学家汉斯‧阿尔曼(Hans Ahlmann)博士﹐昨天讨论了由北极气候现象引起的海洋表面急剧上升,导致大面积陆地被淹的可能性。”
阿尔曼说:“北极的变化非常严重,我希望能够迅速成立一个国际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研究这种状况。”
1952年2月
据澳大利亚《凯恩斯邮报》(The Cairns Post)运营的新闻通讯社报导,北极专家威廉‧卡尔森(William Carlson)博士说,“挪威和阿拉斯加的冰川只有50年前的一半。”
1955年3月
据纽约的《民主党和纪事报》(Democrat and Chronicle)报导,北极探险家唐纳德‧麦克米伦(Donald McMillan)称:“现在北极有600万平方英里的冰层﹐曾经有1,200万平方英里。”
1958年10月
《纽约时报》报导称:“一些科学家估计,与半个世纪前相比,北极冰盖薄了40%,面积减少了12%,甚至在我们孩子的有生之年,北冰洋可能会融化,船只能够驶过北极。”该报还说,当时北极冰盖大约有7英尺厚。
目前,冰盖还是7英尺厚。
到了20世纪60年代,对北极融化的担懮似乎不再那么紧迫,而是被其它环境问题所取代。
1967年11月
犹他州《盐湖城论坛报》(The Salt Lake Tribune)援引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对1975年饥荒的预测称:“世界要避免长期饥荒已经为时已晚。”
据报导,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家、《人口炸弹》(The Population Bomb)一书的作者保罗‧埃利希建议在主食和饮用水中加入绝育成分,以减少美国不断增长的人口。
1970年4月
据《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报导,污染问题专家詹姆斯‧洛奇(James Lodge)预测,“空气污染可能会遮住阳光,在新世纪的前三分之一时间导致一个新的冰河期。”
1970年10月
加州《Redlands Daily Facts》报导,埃利希还预测,美国将在1974年实行水配给,到1980年实行粮食配给。
1971年7月
据《华盛顿邮报》报导,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哥伦比亚大学的大气科学家拉索尔(S. I. Rasool)表示:“世界距离灾难性的新冰河期可能只有50或60年的时间。”
1972年1月
瑞典《每日新闻报》(Dagens Nyheter)报导,时任联合国环境署首任执行主任的莫里斯‧斯特朗(Maurice Strong)在谈到世界环境问题时说:“我们有10年的时间来阻止这场灾难。”
1972年12月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两名地质学家给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总统写了一封信,称“42名美国和欧洲顶级研究人员”参加的一次会议后得出的结论是,“全球气候恶化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其数量级比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经历过的任何一次都要大。”
“目前的降温速度”,他们说,“如果以目前的速度继续下去,似乎足以在大约一个世纪内达到冰川温度。”
1974年1月
《卫报》报导称︰“太空卫星显示,新冰河时代即将到来。”
1974年6月
《时代》杂志的一个标题是:《又一个冰河时代?》
文章说:“迹象无处不在——从冰岛周围水域冰盖的持续存在和厚度,到中西部地区犰狳等喜暖生物向南迁徙。”
1978年1月
《纽约时报》报导:“一个国际专家小组根据八项气候指数得出结论,过去30年的变冷趋势看不到尽头,至少在北半球如此。”
一年后,该报发表了相反的报导。
1979年2月
《纽约时报》称:“现在还处于婴儿期的一些人很有可能活到北极冰融化的时候,这一变化将导致气候迅速甚至是灾难性的变化。”
1982年5月
《纽约时报》报导,时任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执行主任穆斯塔法‧托尔巴(Mostafa Tolba)表示,如果世界不改变方向,到2000年,将面临“一场环境灾难,这场灾难将像核浩劫一样彻底、不可逆转”。
1988年9月
法新社报导,由于“平均海平面逐渐上升”,小岛国马尔代夫面临着在30年内被淹没的危险,并指出“如果饮用水供应如预测的那样在1992年枯竭,马尔代夫和它的人民的末日可能会更早到来”。
马尔代夫离被海水淹没还远着呢。事实上,尽管COVID-19情重创了旅游业,但该国仍吸引着新的投资。据Hotelier Maledives报导,就在上周,一家阿联酋开发公司签订了一份1.48亿美元的合同,在马尔代夫的南马累环礁建造120座豪华水上和海滨别墅。
1989年6月
加州《圣何塞水星报》(San Jose Mercury News)报导:“联合国高级环境官员诺埃尔‧布朗(Noel Brown)表示,如果到2000年全球变暖仍未扭转,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整个国家从地球上消失。”
时任联合国环境项目北美区主任的布朗说:“沿海洪灾和家作物歉收将造成‘生态难民’的大量外流,甚至政治混乱。”
2000年3月
英国《独立报》报导: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气候研究部门的高级研究科学家戴维‧瓦纳(David Viner)说“如今,下雪正成为过去式”,“孩子们将不知道雪是什么”,他指出,在几年内,冬季降雪将成为“一种非常罕见、令人兴奋的现象”。
虽然英格兰南部很少下雪,但几乎每年冬天都会下雪。
2001年12月
《阿尔伯克基日报》(Albuquerque Journal)报导,美国国会2001年全球变暖报告的合著者乔治‧赫特(George Hurtt)说,“气候变化可能会在20年内灭绝新英格兰的枫糖浆产业。”
今天,新英格兰仍然生产大量的枫糖浆。
2004年2月
据英国《卫报》报导,五角大楼的一份秘密报告预测,到202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核战争,欧洲主要城市将沉入海洋,英国陷入“西伯利亚”气候。
2006年1月
美联社援引著名的全球变暖倡导者阿尔‧戈尔(Al Gore)的话,写道:“除非在未来10年内采取严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世界将走上不归路”。
2007年11月
时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Rajendra Pachauri)表示,今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定性时刻”。据《纽约时报》报导,这位官员说:“如果2012年之前没有行动,那就太晚了。”
2007年11月
加拿大加西新闻社(Canwest)援引极地研究员路易斯‧福捷(Louis Fortier)的话说:“北冰洋最快在2010年或2015年夏天就会无冰——这是一百多年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2007年12月
美联社的一个标题写道:《北极海冰在五年内在夏季消失?》。
文章称,NASA气候科学家杰伊‧兹沃利(Jay Zwally)表示:“按照这个速度,到2012年夏末,北冰洋可能几乎无冰。”
2007年12月
英国广播公司报导称:“到2013年,北极夏季将无冰。”
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市海军研究生院的一位研究人员告诉英国广播公司:“我们对2013年夏季融冰的预测并没有考虑到2005年和2007年的最后两个最小值。”
“因此,鉴于这一事实,可以说,也许我们对2013年的预测已经过于保守了。”
2008年3月
据中共官方宣传喉舌新华社报导,挪威“国际极地年”研究活动的负责人奥拉夫‧奥海姆(Olav Orheim)表示:“如果挪威今年的平均气温与2007年持平,北极的冰盖将全部融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极有可能的。”
从2007年到2008年,挪威的平均气温确实略有上升﹐但冰并未融化。
2008年4月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报导称:“2008年北极可能无冰。”
文章称,国家冰雪数据中心主任马克‧塞雷泽(Mark Serreze)表示:“目前甚至在北极,第一次只有这么薄的冰。”“这引发了人们的担懮,即今年北极可能不结冰。”
2008年6月
据《国家地理新闻》(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报道,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的大卫‧巴伯(David Barber)说:“实际上,我们预计今年北极可能会(历史上)首次不结冰。”
2008年6月
美联社援引NASA戈达德太空研究所所长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的话说:“在五到十年内,北极的夏天将没有冰。”
2009年12月
据《今日美国》报导,阿尔‧戈尔称:“北冰洋最早可能在2014年夏天几乎无冰。”
2012年9月
《澳大利亚人报》报导称:“现在就好好享受雪吧……到2020年,雪就会消失。”澳大利亚仍有降雪。事实上,去年的降雪量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2013年7月
《卫报》报导称:“科学家称,两年后无冰的北极预示着甲烷灾难。”
2014年2月
《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在谈到美国西部积雪减少时问道,“没有降雪了?”
过去十年,该地区降雪量总体上没有明显下降。
2017年7月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导,在唐纳德‧川普总统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巴黎气候协定》后﹐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人类正接近全球变暖不可逆转的临界点﹐川普的决定可能会将地球推过这个临界点,让地球变得像金星一样,温度高达250摄氏度、硫酸雨频频光顾。”
2017年8月
《悉尼先驱晨报》报导:“雪地消退:气候变化让澳大利亚的滑雪产业陷入低谷”。但天气数据显示,澳大利亚近年来一直降雪正常。
2018年1月
据《福布斯》报导,哈佛大学大气化学教授詹姆斯‧安德森(James Anderson)说:“2022年之后,北极地区存在永冻层的可能性基本上为零。”
2020年7月
澳大利亚地理杂志的标题写道:“没有降雪了吗?”,气候变暖会危及澳大利亚壮丽的高山景观吗?
无论是2021年还是2022年,澳大利亚都没有特别缺雪。
2021年12月
《洛杉矶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无雪’的加州可能比你想像的来得更快”的报导。
几周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央山脉雪地实验室宣布,加州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降雪量最大的12月。
2022年8月
彭博社报导,“没有降雪威胁着7,600万美国人的生活”,指的是预测美国西部无降雪。
几个月后,内华达山脉迎来了史上第二场大雪。
2023年3月
《华盛顿邮报》报导:“研究表明,自2007年以来,北极冰层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变薄。”
在过去的十年里,冰层并没有变薄多少。
自1979年以来,夏季最低气温每五至七年就会创下历史新低。然而,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再没有新的记录。
责任编辑: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