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8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王君宜综合报导)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供应链风险、中共《反间谍法》的实施以及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在降低日本公司在华开展业务的意愿。
日本最大信用调查机构帝国数据银行(Teikoku Databank)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共有13,034家日本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与2012年的峰值(14,394家)相比,这一数字下降了9.4%。
按行业划分,在华日企中占比最大的是机械和设备制造商,共有5139家,约占总数的40%。其中包括汽车和电器,工具和模具、各类机床和半导体制造的公司的数量尤其多。
其次是批发业,占总数的32.4%。服务业的1803家企业中,承包软件开发所占份额最大,包括游戏开发等套装软件在内的信息技术产业约占整个服务业的30%。
报告开篇指出“日本企业进军中国正迎来转折点”。报告分析了近年来中国作为“出口基地”的吸引力下降的原因,包括中共当局对COVID-19采取封锁政策导致企业长期停产、物流和供应网络中断,加上日元贬值的影响、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更严格的法律法规等。
报告称,日本企业对在华业务的谨慎态度也越来越明显。虽然在华日资企业数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有迹象表明,当地日企的业务战略已从积极扩张转向维持或缩小业务规模,包括整合和合并当地子公司、解散合资企业以及通过向东南亚或日本国内迁移来重组供应链。
报告作者、“帝国数据”的研究员饭岛大介(Daisuke Iijima)认为,日本企业正在失去对华投资的兴趣。他强调:“企业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兴趣可能比数据显示的更低。”
他补充说,劳动力成本曾经吸引了许多日本企业到中国投资,但在过去十多年里,劳动力成本已经翻了一番,而且中共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也增加了商业环境的风险。饭岛表示,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将中国置于供应链中心存在管理风险,因此正在整合本地子公司或将其转移到东南亚。
饭岛在报告中表示,由于退出中国的过程很艰难,日本企业对中国商业情绪的恶化并没有完全反映在调查中。希望关闭办事处或工厂的外资企业必须克服中共地方政府提出的苛刻要求,因为地方政府希望留住外国企业带来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饭岛认为,这些因素使得日本企业大规模从中国外流的可能性不大。这位研究员说:“日本企业正在设法在不激怒当地政府的情况下与该国拉开距离,但它们的在华业务不太可能急剧下降。”
此外,近年来,由于中共《反间谍法》的实施和美国收紧对中共的监管,在中国的外国员工的安全风险日益突出,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不可预见风险”迅速增加。
中共的“人质外交”一直在国际社会广受诟病,而《反间谍法》的实施加速了这一趋势,引发在华外企的寒蝉效应。
去年3月,一名为日本安斯泰来制药公司(Astellas Pharma)工作的五十多岁的日本男子在北京被中共以“间谍罪”逮捕。这名男子目前仍被关押在北京的一个拘留中心。
在“帝国数据”于202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在华开展业务的约600家日企在回答“进军海外和开展业务时面临的挑战”这一问题时,半数企业提到了“有关目的地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这表明,进军中国的企业普遍对不断上升的政治和经济风险感到不满和不信任。◇
责任编辑:李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