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AI教育缺伦理框架 学生恐暴露于偏见歧视

AI使用仍有一些疑虑和风险,国教盟呼吁,在推动AI教育前,应先建立明确的AI伦理框架和使用规范。示意图。(元智大学提供)
人气: 351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4年09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庄瑷筠台湾台北报导)教育部近日积极推动AI(人工智慧)教育政策,对此,国教行动联盟6日表示,教育部在推动AI教育的同时,应优先制定明确的AI伦理框架与使用规范,勿操之过急,否则可能让学生暴露于偏见、歧视而不自知,甚至跨越道德底线而犯罪。

AI使用仍有一些疑虑和风险,国教盟呼吁,在推动AI教育前,应先建立明确的AI伦理框架和使用规范。示意图。
AI使用仍有一些疑虑和风险,国教盟呼吁,在推动AI教育前,应先建立明确的AI伦理框架和使用规范。示意图。(Shutterstock)

教育部近日公布多个AI教育政策,包含整合台大等25所大专校院组成“人工智慧学程联盟”,提供学生跨校修读AI课程;推动高中AI多元选修课程;在国中小办理“AI菁英争霸赛”等政策措施,期望鼓励学生从小就接触和学习使用AI模型,并透过AI实作来解决真实的问题。

不过,国教盟理事长王瀚阳向《大纪元时报》表示,目前AI教育缺乏伦理框架,如:学生应明白何谓道德行为底线,教师也应有使用AI的界线与责任机制,否则可能让学生暴露于偏见、歧视中而不自知,对隐私、尊严也会造成危害,并具有潜在的犯罪风险。

关键在学习动机 教育是人的工作

对于用AI学习资源来弭平城乡差距,王瀚阳说,真正挑战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而非资源落差,许多城市中的孩子也缺乏学习动机,因此,城乡差距的定义应是以学生动机为核心。他说,“教育是人的工作”,应思考如何透过良好的师生互动,引导、激励孩子的学习动机,而非仅仅提供数位资源。若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无论提供多少学习工具,教育仍然无法发挥作用。

国教盟呼吁,教育部在推动AI教育的同时,应将拒绝偏见歧视、防止犯罪、提高学习动机作为优先考量,而非仅仅追求科技创新,建议优先制定明确的AI伦理框架与使用规范,以保障学生在使用AI时不逾越界限。

台湾曾发生“小玉Deepfake(深度伪造)换脸事件”,国教盟说,就是藉由AI技术传播色情、侵害人格尊严的案例,教育部推动竞争性的AI竞赛时,若无有效监管,恐导致恶性竞争,学生为了取胜或许会跨越道德底线,反而为未来的犯罪行为提供温床。

立委:教育不应只是跟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1年发布〈AI伦理建议书〉,明确指出AI的危险存在于越来越多的性别及种族偏见,对隐私、尊严和机构组织带来重大威胁,大规模监视造成的危险,以及执法中使用越来越多不可靠的AI技术。国教盟表示,截至目前,“未见制定一套通用的标准来解决这些问题。”

国内“AI基本法”尚未上路,对于AI是否过早导入教育领域,国民党立委洪孟楷向《大纪元时报》表示,站在教育的角度,学生在求学阶段,人文素养的养成以及培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教育政策不应该只是跟风,“为AI而AI”,这样恐怕会揠苗助长。

清华大学荣誉教授李家同则向《大纪元时报》表示,AI到底是跟机器人、电脑有关,还是只指生成式AI,“连教育部都无法说清楚什么是AI,定义为何?”他认为,推行这样的政策是错误的,各国都还不敢这么做,因为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很精密的。

李家同举例,手术用的达文西手臂,是一种结合了电脑与机械人技术的机械手臂,学生若不先从基础开始学习,就直接学做机械人,但若连控制机器人的马达都还不知道该怎么做,就是本末倒置了,这是个基础问题。

中兴大学附属中学老师张启中则向《大纪元时报》表示,AI教育应该在哪个阶段导入教育领域,是否应该要先有伦理规范等,目前在国外意见也都还不一致,他认为国中小的学生在学习生成式AI时,最重要的是不应随意把个人资讯给AI当数据使用,老师一定要对此有所监管跟说明。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