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鼓乐” 走近纽约新年晚会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纽约记者韦实报导】最能炒热过年气氛的,莫过于是锣鼓喧天的舞龙舞狮了,本报访问了将在纽约和华盛顿特区新年晚会出场的节目〈龙腾鼓乐〉。

此节目共53人演出,结合舞龙、舞狮、方旗、唐鼓等四项技艺,是熔中国传统武术、鼓乐与龙艺为一炉的综合性艺术。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许多西方人也参加了这次龙队。他们经过长期训练﹐动作不输给中国人。参加表演的布朗德表示﹐非常高兴成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参与者之一﹐而不是仅仅观看。

中国的“鼓”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成语里有“紧锣密鼓”,以好戏即将开演前快而密的鼓声为譬喻,引申为事前紧张的准备工作。“大张旗鼓”是大规模的摆开旗鼓阵势,比喻声势浩大,“欢欣鼓舞”则以随鼓起舞的欢欣,比喻心灵受到无比的激励这些日常用语,也显示了“鼓”深深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每日的打更报时,到端午节龙舟的鼓乐,到年节庆典的舞狮大鼓,以及佛门的“暮鼓晨钟”,“鼓”成为华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这次的唐鼓突出的是神韵﹐威猛无比﹐希望能扫除过去一年的阴霾。

方旗代表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狮为祥瑞灵物,象徽吉祥,带来好运;狮代表正义,化戾气为祥和,驱魔避邪。新年舞狮用来驱邪镇妖﹐被认为会带来祥瑞喜庆的好预兆。舞狮分南狮和北狮。北狮不若南狮庞大,全身以缨毛作狮被,纯粹兽毛颜色,表演重于扑,跌、翻滚、跳、跃及搔痒等动作,神态活现。南狮造型身披麟甲,有金,银、红、黄、黑及蓝诸多颜色,五彩缤纷,但以金银二色居多,其外形夸张生动。南狮表演讲求整体配合,突出表现狮的喜,怒、疑、惊、睡及醒等神态变化。

龙在中华民族代表吉祥﹑尊贵﹑力量﹐它可为人间遍洒甘露,消灾降福,带来社会安宁和富贵繁荣。在唐宋﹐舞龙早已成为盛大节日﹑隆重庆典和会景巡游必须表演的节目。

气势宏大的舞龙舞狮只是晚会的一个节目﹐将于今年年初在全球七处盛大登场的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结合作曲、编曲、歌唱、舞蹈、服饰、曲艺、灯光、舞台设计、电视科技等,是一场综合性的艺术盛会。纽约主场晚会将在2月4日晚在曼哈顿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 马克斯·布鲁赫并不是第一个受到苏格兰忧郁美感而有所启发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海顿早在他之前编写了数首苏格兰民歌,而门德尔松则由此创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及他的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
  • 数不清的故事,流转在四弦之间。在这崭新的世纪,请您来听一首新的琵琶曲,将可荡涤万世愁情。
  • 神韵音乐除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配器、交响乐团的特殊编制,以及传递纯善纯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节目中,指挥陈缨还将为我们揭示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呢?
  •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国与人间虽相距遥远,却又在关键时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随着大锣声响,看那满天众神,云集在仙气缭绕、金碧辉煌的天庭之上。创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回响,木管与竖琴的下行音型,描绘着众神佛随主层层下走入凡尘之壮阔景象。他们在人间开创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与文化之黄金时期。温婉的弦乐仿佛仕女们尔雅灵动的舞姿,振奋的鼓声犹如男子们苍劲的步伐,赞颂着神传文化在人世的辉煌!
  • 第一乐章(非常热情的快板)充满力量和柔美,同时有着强烈的音乐对比与强度。在曲式结构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鸣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创新手法也为后来的音乐流派奠定了基础。音乐开始立即进入的小提琴独奏、提前写好而非即兴演奏的华彩,以及乐章间的紧密连接以致观众几乎无法鼓掌⋯⋯这些对于当时的观众都是很新奇的体验。
  • 第一乐章,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如梦似幻,极具张力的色彩变化,犹如置身一场冒险,游历神秘与狂喜,尽览沉郁与柔情,以那超然的心境,一睹绚烂的终局。此曲充满了布拉姆斯的创作巧思,那扣人心弦的曲风与别具一格的意境,使其成为音乐长河中独树一帜的经典作品。
  • 这首完成于1877年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专门为大提琴和交响乐团所作。在当时的音乐界,音乐家们的品味早已从古典时期对精致和规范的追求转为浪漫时期对激情和戏剧性的渴望。
  • 这首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为作曲家晚年时的作品。德沃夏克当时正任职于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尽管作曲家创作了非常多的曲目,他的好友, 大提琴家哈努斯·维翰也曾多次委托他为大提琴创作协奏曲,但作曲家一直对乐器的独奏能力持保留态度。直到1894年三月,德沃夏克的同事维克特·赫伯与纽约爱乐首演了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才深深打动了作曲家的心,使其终于决定为大提琴谱写协奏曲。
评论